虹吸式座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47715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虹吸式座便器,包括连设于座厕本体排污口与下水道之间的S弯管,该S弯管包括设于最高端的大S弯和位于大S弯与下水道进污口之间的小S弯,其特征在于:所述S弯管的小S弯外侧面管壁中部设有向管腔内上方伸出的侧倒状“V”字形折叠部。水流通过S弯管大S弯后的水经过折叠部时,折叠部的上部内壁面引导水流冲击对面侧壁内表面,形成水流的折回,会瞬间密封空气,第一时间填满整个S弯管内腔,第一时间产生虹吸现象,在虹吸形成时无前期水流失,最大限度有效利用有限的储存水,冲刷彻底、用水量小,大大提高了污水稀释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卫浴领域,特别是一种虹吸大、节能环保的虹吸式座便器
技术介绍
节水座便器是按照国家座便器节水强制性标准制定的在保证卫生要求、使用功能和排水管道输送能力的条件下,不泄漏,一次冲洗水量不大于6L水的便器。国家标准陶瓷座便器排污管径必须达到41mm,这样的管径在正常使用中是不会出现堵塞。参照图1至图3。现有虹吸式座便器,主要包括座厕本体1和水箱2,座厕本体1的排污口通过虹吸排污的S弯管3连接下水道,S弯管3包括一体成型的大S弯31和小S弯 32,大S弯31位于最高端,小S弯32通过水平排污管段4连接下水道进污口。冲入座厕排污口的水通过S弯管3形成虹吸现象,使得污染物在虹吸作用下直接迅速地被冲入下水道。见图2,座厕本体排污口冲出的水通过S弯管最高端大S弯31后再经小S弯32、水平排污管段4送入下水道排出。而水位是通过最高端落差产生虹吸,由于整个S弯管3管径相等、下水通畅,水流不会在通过S弯管3的第一时间填满整个管腔,以致不会在第一时间产生虹吸,待水填满管腔时,前期的水已流失而白白浪费,那就需要更多水实现虹吸排污, 导致每次冲刷用水量大且污水稀释率受限。在座便器的使用过程中会遇上很多不可预测和未知因素,而现有座便器没有较高的污水稀释率,容易导致管道堵塞,造成诸多不便。虹吸式座便器靠的就是虹吸排污,虹吸越大排污效果就越好;管径加大又要具备好的虹吸,而要实现虹吸现象必须具备一定的落差和传输管的密封性,加大管径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水来填补落差,用水量又不能高于6. OL/次,这是一个非常矛盾问题,也是一直以来困扰我们行业的难题。如在现有虹吸式座便器上直接加大S弯管的管径,必然会导致座便器虹吸小甚至没有虹吸,破坏冲水功能,无法实现冲刷排污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虹吸大、一次冲洗用水量小的虹吸式座便器,少量用水实现大虹吸,冲刷排污效果好,节能环保。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虹吸式座便器,包括连设于座厕本体排污口与下水道之间的S弯管,该S弯管包括设于最高端的大S弯和位于大S弯与下水道进污口之间的小S弯,其特征在于所述S弯管的小S弯外侧管壁中部设有向管腔内上方伸出的侧倒状“V”字形折叠部。进一步,前述折叠部的出水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3-6°。前述S弯管的下端通过水平排污管段连接下水道,S弯管最下端的内侧管壁与水平排污管段的连接部设有向管腔内伸出的缩颈部。前述折叠部上方的S弯管管径为45_50mm,所述折叠部的管径小于折叠部上方的S 弯管管径,折叠部的管径比折叠部上方的S弯管管径小2. 5-3. 5mm ;所述缩颈部的管径小于折叠部管径,缩颈部的管径比折叠部的管径小1. 5-3mm ;折叠部与缩颈部之间构成一个向下渐缩的漏斗段。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S弯管的小S弯外侧管壁中部设有向管腔内上方伸出的侧倒状“V”字形折叠部,与现有小S弯弧形侧壁内表面相比,通过S弯管大S弯后的水经过折叠部时,折叠部的上部内壁面引导水流冲击对面侧壁内表面,形成水流的折回,会瞬间密封空气,第一时间填满整个管腔,第一时间产生虹吸现象,在虹吸形成时无前期水流失,最大限度有效利用有限的储存水,冲刷彻底、用水量小,大大提高了污水稀释率。其二,S弯管最下端的内侧管壁与水平排污管段的连接部设有向管腔内伸出的缩颈部,折叠部与缩颈部之间构成一个向下渐缩的漏斗段,前期水通过折叠部,会瞬间密封空气,再进入漏斗段,形成双密封,这样就不会有前期水在没填满管道时流失而造成水浪费, 第一时间产生虹吸,用水量也会降低,稀释率高。综合上述,本技术虹吸式座便器,由于S弯管下部合理设置形成漏斗段的折叠部和缩颈部,折叠部上方的S弯管管径可加大至45-50mm,漏斗段的布置配合大管径大S 弯,确保通过折叠部的前期水瞬间密封空气后再进入漏斗段,形成双水密封,这样就不会有前期水在没填满管道时流失而造成水浪费,第一时间产生虹吸且虹吸大,大大延长有效冲排虹吸时间,用水量只需41-42L,节水效果明显;稀释率达100%,冲排彻底。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虹吸式座便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S弯管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3的过水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虹吸式座便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S弯管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5的过水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4至图6。虹吸式座便器,包括座厕本体1和水箱2,连设于座厕本体1的排污口与下水道之间的S弯管3,S弯管3包括设于最高端的大S弯31和位于大S弯31与下水道进污口之间的小S弯32,小S弯32通过水平排污管段4连接下水道。下面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参照图5并结合图4和图6。S弯管的小S弯32外侧管壁中部设有向管腔内上方伸出的侧倒状“V”字形折叠部321,该折叠部321的出水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 3-6°。S弯管3最下端的内侧管壁与水平排污管段4的连接部设有向管腔内伸出的缩颈部 33。折叠部321与缩颈部33之间构成一个向下渐缩的漏斗段30。参照图5。上述折叠部321上方的S弯管管径为45_50mm,折叠部的管径比折叠部 321上方的大S弯31管径小2. 5-3. 5mm ;缩颈部33的管径比折叠部321管径小1. 5_3mm。参照图4至图6。通过大S弯31后的水经过折叠部321时,折叠部321引导水流冲击对面侧壁内表面,形成水流的折回,会瞬间密封空气,第一时间填满整个管腔腔,第一4时间产生虹吸现象,在虹吸形成时无前期水流失;折叠部321与缩颈部33之间构成的漏斗段30配合大管径大S弯31,确保通过折叠部321的前期水瞬间密封空气后再进入漏斗段 30,形成双水密封,这样进一步确保不会有前期水在没填满管腔时流失而造成水浪费,第一时间产生虹吸且虹吸大,大大延长有效冲排虹吸时间,用水量只需41-42L,节水效果明显; 稀释率达100%,冲排彻底。S弯管的管径布置优选如下方案方案一折叠部321上方的S弯管管径为45mm,折叠部321的管径为43mm ;缩颈部 33的管径为41mm。方案二 折叠部321上方的S弯管管径为48mm,折叠部321的管径为45mm ;缩颈部 33的管径为43mm。方案三折叠部321上方的S弯管管径为50mm,折叠部321的管径为47mm ;缩颈部 33的管径为45mm。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虹吸式座便器,包括连设于座厕本体排污口与下水道之间的S弯管,该S弯管包括设于最高端的大S弯和位于大S弯与下水道进污口之间的小S弯,其特征在于所述S弯管的小S弯外侧面管壁中部设有向管腔内上方伸出的侧倒状“V”字形折叠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的出水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3-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虹吸式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S弯管的下端通过水平排污管段连接下水道,S弯管最下端的内侧管壁与水平排污管段的连接部设有向管腔内伸出的缩颈部;所述折叠部上方的S弯管管径为45-50mm,所述折叠部的管径小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虹吸式座便器,包括连设于座厕本体排污口与下水道之间的S弯管,该S弯管包括设于最高端的大S弯和位于大S弯与下水道进污口之间的小S弯,其特征在于:所述S弯管的小S弯外侧面管壁中部设有向管腔内上方伸出的侧倒状“V”字形折叠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在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南安市华盛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