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30690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单味中药:薯莨15-25份,苦参17-23份,明矾8-1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显著优点:配方创新、安全、无毒副作用、应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
技术介绍
浅部真菌感染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属中医湿热侵淫症,有红斑、丘疹、水疱、 渗出、糜烂、脱屑、瘙痒、疼痛等症状,严重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且此病发病率高、迁延不愈。目前治疗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的药物多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西药为主要成分的药物, 多以化学药物和抗生素对症治疗,如足光散、1 %炉甘石洗剂、皮炎平软膏、达克宁软膏、酮康唑软膏等。这些西药只能对病情起到一些缓解作用,而不能改变皮肤病的自然病程,且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而导致治疗无效。另一类为纯中药成分如“洁尔阴洗液”,其主要成分为蛇床子、艾叶、独活等中药,但该药主要用于妇科病,且疗效不够理想,其他中药也存在剂型单一、疗效不佳等问题。薯莨分类上属薯蓣科薯蓣属,系单子叶多年生藤本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南越笔记》、《本草纲目》和《中华本草》等中均有药用记载,也用于鞣皮或作为天然染料。薯莨药用部分为其块茎,化学成分主要是鞣质及甙类,还含有酚类及蛋白质、糖类、粘液等成分。薯莨苦、微酸、涩、平,能活血补血、收敛固涩、理气止痛、清热解毒。薯莨还能使创伤后渗出物中的蛋白质凝固,形成痂膜,致减少分泌和防止感染,并能使创面的微血管收缩,促进止血作用。薯莨对妇科出血、咯血、出血性紫癜、癌症出血等均有一定疗效。 内服可用于治疗胃肠道出血,溃疡和水泻等症。薯莨止血起效快,可用于事故时的应急救治。在薯莨药物应用方面能检索到的专利主要是用于小儿止泻(CN 1415327)、治疗肠炎和痢疾(CN 15M564)、治疗痔疫(CN101428109、CN101361884 和 CN1814130)或肿瘤治疗(CN 1736457)等方面的专利,尚无没有关于薯莨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专利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疗效好、应用范围广、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纯天然中药制剂及其药物组合物。为此,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单味中药薯莨15-25 份,苦参17-23 份,明矾 8-15 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单味中药组成薯莨15-25 份,苦参17-23 份,明矾 8-15 份。3其中,最优重量份比为薯莨9份,苦参10份,明矾为6份。本专利技术正是利用中医的辨证施治,针对症属湿热侵淫之皮肤浅部真菌感染而专利技术。本中药制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及收敛之功效。用于皮肤真菌感染(手、足、体、股癣)属湿热侵淫症。症见患处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脱屑、瘙痒、疼痛等。本中药主要组分薯莨属薯蓣科薯蓣属,系单子叶多年生藤本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薯莨药用部分为其块茎,化学成分主要是鞣质及甙类,还含有酚类及蛋白质、糖类、粘液等成分。 在《别录》、南越笔记》、《本草纲目》和《中华本草》等书记载,薯莨性微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活血,收敛止痒,行气止痛,活血祛瘀,抗菌等功能。这可能与其主要成份单宁相关。本药效组分中辅以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及抗病原体作用的苦参和具有解毒、治疮痔疥癣作用的明矾等为主要成分,组成具有杀虫燥湿、收敛止痒作用的复方中药制剂。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由下列重量比的活性物质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所述活性物质为上述中药组合物的提取物 1-99% ;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余量。所述提取物为上述中药组合物的醇或酮水溶液提取物。其中所述醇为甲醇、乙醇、 丙醇或丁醇,所述酮为丙酮。其制备具体步骤为,上述中药组合物粉碎后,用乙醇或丙酮等水溶液进行浸泡、蒸馏、浓缩和干燥,成品为上述中药组合物的提取物。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为赋形剂、粘合剂、崩解剂、助流剂和润滑剂以及类似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赋形剂选自卡波姆树脂、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蔗糖、乳糖、葡萄糖、淀粉、变性淀粉、黄原胶、海藻酸钠、阿拉伯胶、琼脂、果胶、明胶、壳聚糖和甘露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粘合剂选自糖浆、阿拉伯胶、明胶、山梨糖醇、甲基纤维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崩解剂选自淀粉、梭甲基纤维素及其盐、微晶纤维素、聚乙二醇、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琼脂和海藻酸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助流剂选自滑石粉、硬脂酸镁、硬脂酸钙和硅土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润滑剂选自硬脂酸镁、月桂酸钠和甘油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包括片剂、粉剂、凝胶剂、洗剂、膏剂、膜剂、霜剂、贴剂、栓剂、泡腾片、速溶片、速崩片和泡沫剂。所述浅部真菌感染为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和/或妇女生殖道感染。所述妇女生殖道感染包含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混合性阴道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淋球菌感染、官颈炎和官颈糜烂。所述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包含痊疮、粉刺、发癣或头皮屑、须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或脚气、黄癣、甲癣、牛皮癣和叠癣。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显著优点配方创新本课题所制备的复方中药是以薯莨单宁为主要成分,薯莨为一少数民族来源的中药,据《别录》、《本草》、《唐本草》等书记载,薯莨性徽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活血、收敛止痒、行气止痛、活血祛瘀、抗菌等功能。薯莨除有抑杀真菌作用外,还有镇痛、止血和收敛作用,这作为一种外用皮肤药物具有很大优势。并辅以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及抗病原体作用的苦参和具有解毒、治疮痔疥癣作用的明矾为主要成分。安全、无毒副作用本中药制剂利用纯中药制成,试验中未发现皮肤脱落、刺痛、红肿、过敏等不良反应。用本中药粉剂对小鼠经皮肤毒性实验O000mg/kg),未见不良反应。应用范围广对多种浅层皮肤真菌感染的皮肤病均有显著疗效。本专利技术的组方在上述三味药的基础上还可以加入其它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中药,如薄荷脑、冰片、金银花、甘草、月石、人工牛黄等。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薯莨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白薯莨(Dioscorea hispida Dennst.)的块茎。本专利技术所述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主治功能为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疫,湿疫,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所述提取物为上述中药组合物的醇或酮水溶液提起物。其中所述醇为甲醇、乙醇、 丙醇或丁醇,所述酮为丙酮。其制备具体步骤为,上述中药组合物粉碎后,用乙醇或丙酮等水溶液进行浸泡、蒸馏、浓缩和干燥,成品为上述中药组合物的提取物。如果需要,将上述所得到的中药组合物提取物,再经精制过程,便能得到纯度更高的提取物,精制方法例如是分别以上述所述的柱层析方法再进行分离纯化一次或多次,便可以按照需要得到更高纯度的提取物;或者是将上述所得到的提取物,分别以合适极性的溶剂进行提取,提取液回收尽溶剂,浓缩至干,干燥后,便可以按照需要得到更高纯度的提取物。所述合适极性的溶剂选自体积比为75-90 25-10的甲醇水、乙醇水、丙酮 水,或乙酸乙酯或氯仿。本专利技术所用的提取溶剂,当是混合溶剂时,各溶剂之间的比例,可以是本领域中常用的配比,例如30^^60^^70^^90% (体积比)的乙醇水或甲醇水或丙酮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下列重量份比的单味中药:薯莨15-25份,苦参17-23份,明矾8-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敏雷呈祥王洵沈俊万辉王庆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