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立猛专利>正文

吸风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22569 阅读:1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风罩装置,包括烟气管、风仓部和吸风部;烟气管从上方密闭固定连接在风仓部上,风仓部从上方密闭固定连接在吸风部上;其要点在于:吸风部由吸风主部位于吸风主部侧部边缘部位的周边吸风部组成。风仓部沿自身周边设有位于下部的开口向下的各个周边进风口。周边吸风部包括周边连接件和位于风仓部下方的周边吸风管部。周边吸风管部的所有吸风管围绕周边吸风部的周边设置,且周边吸风管部由其各个吸风管的上端口与风仓部的相应一个周边进风口密闭固定连接;各个吸风管的下端口通过周边连接件与主罩体的下端部位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吸风罩能使离抽吸口较远的地方的烟尘有效吸入吸风罩内,减少了烟尘外溢造成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烟尘集烟装置,具体涉及高炉出铁口的集烟装置。
技术介绍
高炉出铁口在开、堵铁口时喷射强烈的阵发性烟尘,传统上由屋顶大罩加天幕垂帘系统进行捕集。采用该系统会使系统风量大大增加,导致除尘器及整个系统庞大,设备投资量较大,运行费用也较大,对厂房结构要求较高。现在业内较多采用移动式顶吸罩来捕吸烟尘,其结构包括可移动的吸风罩、驱动机构以及排烟管,所述吸风罩通过排烟管与除尘设备管道相连。其中的吸风罩的结构对收集烟尘的效果影响最大。通常吸风罩的罩体顶部中间设有抽吸口,抽吸口与排烟管的下端口密闭连接,且使得排烟管的内腔与吸风罩的罩体的内腔相贯通。工作时安装在排烟管内的风机启动,吸风罩体内形成负压(低于一个大气压,所说的负压的绝对值较大则是指压强较小),出铁口烟尘就被吸入吸风罩内,然后以及通过排烟管和除尘设备管道排入除尘设备中进行除尘。由于吸风罩罩体内形成的负压不均衡,离抽吸口越远负压的绝对值越小,抽烟尘能力也就越低,在吸风罩罩体下部边缘的烟尘容易外溢;其次移动式顶吸罩的结构较为复杂,维护麻烦,使用时还需要消耗电能,不符合低碳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使离抽吸口较远的地方的烟尘也能被有效吸入吸风罩内的收集烟尘效果较好的吸风罩。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吸风罩装置,包括烟气管、风仓部和吸风部。烟气管从上方密闭固定连接在风仓部上,风仓部从上方密闭固定连接在吸风部上。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吸风部由吸风主部和位于吸风主部侧部边缘部位的周边吸风部组成。上述风仓部沿自身周边设有位于下部的开口向下的各个周边进风口,风仓部还设有位于下部中央的开口向下的中央进风口,风仓部还设有位于上部开口向上的中央的出风口。烟气管由其进气口与风仓部的出风口密闭固定连接。上述吸风主部包括主罩体。主罩体的上端与风仓部的下端周边部位密闭固定连接。吸风主部的腔体包括位于主罩体中间的空间部位。上述周边吸风部包括周边连接件和位于风仓部下方的周边吸风管部。周边吸风管部的所有吸风管围绕周边吸风部的周边设置,且周边吸风管部由其各个吸风管的上端口与风仓部的相应一个周边进风口密闭固定连接。各个吸风管的下端口通过周边连接件与主罩体的下端部位固定连接。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上述周边连接件为周边支承板。周边支承板围绕周边吸风部的周边水平设置或按照外高内低的方式倾斜设置,且周边支承板的板体上开有上下向的通孔。周边支承板的各个通孔与相应一个吸风管的下端口相对应,且各个吸风管的下端口与周边支承板的相对应的通孔的部位密闭固定连接。周边支承板的周边外侧与主罩体的下端密闭固定连接。以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上述周边吸风部还包括周边吸风槽部。周边吸风槽部包括风槽外侧板、风槽内侧板和风槽上侧板。所述的风槽上侧板即为周边支承板。风槽外侧板从下方密闭固定连接在风槽上侧板的下端面外侧上,风槽内侧板从下方密闭固定连接在风槽上侧板的下端面内侧上,从而使得周边吸风槽部的槽口沿自身周边设置且槽口的开口向下。上述吸风主部的腔体的位于主罩体中间的空间部位为其上部腔体。吸风主部的腔体还包括作为其下部腔体的位于周边吸风槽部中间的空间部位。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还有烟气管的位于下端的进风口为圆形端上述风仓部包括上罩、周边进风底板和中央底板。上罩是设有上下端口且上小下大的罩体,上罩的上端口为圆形端口,上罩的下端口为方形端口。上罩的上端口与烟气管的进风口密闭固定连接。周边进风底板为四边方框形的板件,四边方框形的周边进风底板由位于方形四边的四块边框板依次相连构成,每块边框板均设有周边进风口,且每块边框板均按照外高内低的方向倾斜设置。中央底板为中央部位设有1至5个中央进风口的方形板体。中央底板与周边进风底板的内侧四周边缘部位密闭固定连接,周边进风底板的外侧四周边缘部位与上罩的下端口密闭固定连接。上述周边吸风部的周边吸风管部由位于周边四侧的各相应一侧的前侧吸风管组、 左侧吸风管组、后侧吸风管组和右侧吸风管组组成,各侧的吸风管组的各个吸风管的上端口与风仓部的周边进风底板的相应一块边框板的相应一个周边进风口密闭固定连接。上述周边吸风部的周边吸风槽部为方框形结构,也即周边吸风槽部由位于周边四侧的槽口的开口向下的相应的吸风槽依次从侧部相连构成,所述的相应的吸风槽为前吸风槽、左吸风槽、后吸风槽和右吸风槽,从而周边吸风槽部的风槽外侧板分为前风槽外侧板、 左风槽外侧板、后风槽外侧板和右风槽外侧板,周边吸风槽部的风槽内侧板则分为前风槽内侧板、左风槽内侧板、后风槽内侧板和右风槽内侧板,周边吸风槽部的风槽上侧板则分为前风槽上侧板、左风槽上侧板、后风槽上侧板和右风槽上侧板。风槽上侧板上所开设的上下向的通孔则分别设在前风槽上侧板、左风槽上侧板、后风槽上侧板和右风槽上侧板上。前风槽上侧板、左风槽上侧板、后风槽上侧板和右风槽上侧板均按照外高内低的方向倾斜设置, 且与周边进风底板的相应一块边框板相平行。上述周边吸风管部的前侧吸风管组的各个吸风管的下端口与前吸风槽的前风槽上侧板的设置相应的通孔的部位密闭固定连接,且各个吸风管均勻分布。左侧吸风管组的各个吸风管的下端口则与左吸风槽的左风槽上侧板的设置相应的通孔的部位密闭固定连接,且各个吸风管均勻分布。后侧吸风管组的各个吸风管的下端口则与后吸风槽的后风槽上侧板的设置相应的通孔的部位密闭固定连接,且各个吸风管均勻分布。右侧吸风管组的各个吸风管的下端口则与右吸风槽的右风槽上侧板的设置相应的通孔的部位密闭固定连接,且各个吸风管均勻分布。上述吸风主部的主罩体是上下端口均为方形且上端口小、下端口大的正棱台壳形的罩体。主罩体的上端口与风仓部的上罩的下端口密闭固定连接,且风仓部的周边进风底板的各边框板与主罩体的相应的侧面板体相互垂直设置,主罩体的下端口与周边吸风槽部的上端周边四侧部位密闭固定连接,且使得周边吸风管部被包围在主罩体内,并且周边吸风管部的各个吸风管按照上内下外的方向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与主罩体的相应的侧面板体的倾斜角度相对应。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烟气管的位于下端的进风口为圆形端上述风仓部包括上罩、周边进风底板和中央底板。上罩是设有上下端口且上小下大的圆台壳形罩体,上罩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均为圆形端口。上罩的上端口与烟气管的进风口密闭固定连接。周边进风底板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壳形的板件,且该板件的板体上均布有周边进风口。中央底板为中央部位设有1至5个中央进风口的圆形板体。中央底板与周边进风底板的内侧周围边缘部位密闭固定连接,周边进风底板的外侧周围边缘部位与上罩的下端口密闭固定连接。上述周边吸风部的周边吸风管部的各个吸风管从下方沿着风仓部的周边进风底板依次设置,各个吸风管的上端口与周边进风底板的相应一个周边进风口密闭固定连接。上述周边吸风部的周边吸风槽部为圆环形结构,也即周边吸风槽部由槽口的开口向下的圆环形吸风槽构成,从而风槽外侧板和风槽内侧板的形状均为铅垂设置的圆柱壳形板体,风槽上侧板的形状则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壳形的板体,风槽上侧板上所开设的上下向的通孔则沿着该圆台壳形的板体依次设置。上述周边吸风部的周边吸风管部的各个吸风管的下端口与圆台壳形的风槽上侧板的设置相应一个通孔的部位密闭固定连接。上述吸风主部的主罩体是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风罩装置,包括烟气管(1)、风仓部(2)和吸风部;烟气管(1)从上方密闭固定连接在风仓部(2)上,风仓部(2)从上方密闭固定连接在吸风部上;其特征在于:吸风部由吸风主部(3)和位于吸风主部(3)侧部边缘部位的周边吸风部(4)组成;风仓部(2)沿自身周边设有位于下部的开口向下的各个周边进风口(22-1),风仓部(2)还设有位于下部中央的开口向下的中央进风口(23-1),风仓部(2)还设有位于上部开口向上的中央的出风口;烟气管(1)由其进气口与风仓部(2)的出风口密闭固定连接;吸风主部(3)包括主罩体(31);主罩体(31)的上端与风仓部(2)的下端周边部位密闭固定连接;吸风主部(3)的腔体包括位于主罩体(31)中间的空间部位;周边吸风部(4)包括周边连接件(42-7)和位于风仓部(2)下方的周边吸风管部(41);周边吸风管部(41)的所有吸风管围绕周边吸风部(4)的周边设置,且周边吸风管部(41)由其各个吸风管的上端口与风仓部(2)的相应一个周边进风口(22-1)密闭固定连接;各个吸风管的下端口通过周边连接件(42-7)与主罩体(31)的下端部位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风罩装置,包括烟气管(1)、风仓部(2)和吸风部;烟气管(1)从上方密闭固定连接在风仓部(2)上,风仓部(2)从上方密闭固定连接在吸风部上;其特征在于吸风部由吸风主部(3)和位于吸风主部(3)侧部边缘部位的周边吸风部(4)组成;风仓部(2)沿自身周边设有位于下部的开口向下的各个周边进风口(22-1),风仓部 (2)还设有位于下部中央的开口向下的中央进风口(23-1),风仓部(2)还设有位于上部开口向上的中央的出风口 ;烟气管(1)由其进气口与风仓部(2)的出风口密闭固定连接;吸风主部(3)包括主罩体(31);主罩体(31)的上端与风仓部(2)的下端周边部位密闭固定连接;吸风主部(3)的腔体包括位于主罩体(31)中间的空间部位;周边吸风部(4)包括周边连接件(42-7)和位于风仓部(2)下方的周边吸风管部(41); 周边吸风管部(41)的所有吸风管围绕周边吸风部(4)的周边设置,且周边吸风管部(41)由其各个吸风管的上端口与风仓部(2 )的相应一个周边进风口( 22-1)密闭固定连接;各个吸风管的下端口通过周边连接件(42-7)与主罩体(31)的下端部位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风罩装置,其特征在于周边连接件(42-7)为周边支承板;周边支承板(42-7)围绕周边吸风部(4)的周边水平设置或按照外高内低的方式倾斜设置,且周边支承板(42-7)的板体上开有上下向的通孔(42-7-1);周边支承板(42-7)的各个通孔(42-7-1)与相应一个吸风管的下端口相对应,且各个吸风管的下端口与周边支承板(42-7)的相对应的通孔的部位密闭固定连接;周边支承板(42-7)的周边外侧与主罩体 (31)的下端密闭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风罩装置,其特征在于周边吸风部(4)还包括周边吸风槽部(42);周边吸风槽部(42)包括风槽外侧板(42-5)、风槽内侧板(42-6)和风槽上侧板; 所述的风槽上侧板即为周边支承板(42-7);风槽外侧板(42-5)从下方密闭固定连接在风槽上侧板(42-7)的下端面外侧上,风槽内侧板(42-6)从下方密闭固定连接在风槽上侧板 (42-7)的下端面内侧上,从而使得周边吸风槽部(42)的槽口沿自身周边设置且槽口的开口向下;吸风主部(3)的腔体的位于主罩体(31)中间的空间部位为其上部腔体(3-1);吸风主部(3)的腔体还包括作为其下部腔体(3-2)的位于周边吸风槽部(42)中间的空间部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风罩装置,其特征在于烟气管(1)的位于下端的进风口为圆形端口 ;风仓部(2)包括上罩(21)、周边进风底板(22)和中央底板(23);上罩(21)是设有上下端口且上小下大的罩体,上罩(21)的上端口为圆形端口,上罩(21)的下端口为方形端口 ; 上罩(21)的上端口与烟气管(1)的进风口密闭固定连接;周边进风底板(22)为四边方框形的板件,四边方框形的周边进风底板(22)由位于方形四边的四块边框板依次相连构成,每块边框板均设有周边进风口(22-1),且每块边框板均按照外高内低的方向倾斜设置;中央底板(23)为中央部位设有1至5个中央进风口(23-1)的方形板体;中央底板(23)与周边进风底板(22)的内侧四周边缘部位密闭固定连接,周边进风底板(22)的外侧四周边缘部位与上罩(21)的下端口密闭固定连接;周边吸风部(4)的周边吸风管部(41)由位于周边四侧的各相应一侧的前侧吸风管组 (41-1)、左侧吸风管组(41-2)、后侧吸风管组(41-3)和右侧吸风管组(41-4)组成,各侧的吸风管组的各个吸风管的上端口与风仓部(2)的周边进风底板(22)的相应一块边框板的相应一个周边进风口(22-1)密闭固定连接;周边吸风部(4)的周边吸风槽部(42)为方框形结构,也即周边吸风槽部(42)由位于周边四侧的槽口的开口向下的相应的吸风槽依次从侧部相连构成,所述的相应的吸风槽为前吸风槽(42-1)、左吸风槽(42-2)、后吸风槽(42-3)和右吸风槽(42-4),从而周边吸风槽部 (42)的风槽外侧板(42-5)分为前风槽外侧板、左风槽外侧板、后风槽外侧板和右风槽外侧板,周边吸风槽部(42)的风槽内侧板(42-6)则分为前风槽内侧板、左风槽内侧板、后风槽内侧板和右风槽内侧板,周边吸风槽部(42)的风槽上侧板(42-7)则分为前风槽上侧板、左风槽上侧板、后风槽上侧板和右风槽上侧板;风槽上侧板(42-7)上所开设的上下向的通孔 (42-7-1)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立猛
申请(专利权)人:姚立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