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1961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变脸玩具,主要是在一外壳体两侧设有一对持拿有遮掩物的手臂,其内部一内壳体上端套装一具有数面脸部的头部,且头部的一脸部可露伸出外壳体,内壳体中设一具有数凸轮的驱动轴,可于转动期间控制遮掩物上下摆动,当遮掩物上摆遮住脸部时,更驱动一供前述头部套装其上的变脸转轴旋转,使头部被带动旋转而变脸,此时另启动配合脸部表情的音效,变脸后驱动轴使遮掩物下摆,以达到在遮掩脸部情况下变换脸部表情的特殊逗趣效果。(*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玩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脸部多变化性逗趣效果的变脸玩具。目前市面上具娱乐性的玩具甚多,乃随消费者的性别、个性、喜好的差异,而有各种不同静态或动态效果的玩具设计,以便藉玩具产生各种逗趣效果以博取消费者的喜爱,始能吸引消费者选购;而本技术有鉴于玩具的设计首重推陈出新并将新颖的构想与创意融入于玩具中,始能博取消费者的喜爱,遂萌思设计具有变脸效果的玩具。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便在于,提供一种可在遮掩脸部情况下进行脸部表情转变,同时启动配合脸部表情的音效,以产生特殊逗趣效果的变脸玩具。本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此变脸玩具在一外壳体两侧设有一对可同时上下摆动的手臂,两手臂间持拿一遮掩物,外壳体内部装设有一内壳体,内壳体上端套装一具有数面脸部的头部,且头部的一脸部可对应露伸于外壳体上所开设的镂空面,其中内壳体内部装设有一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有可受预设马达驱动旋转的驱动轴,驱动轴上藉不同轴面上分设有不同的凸轮,而可在转动期间控制上述的手臂上下摆动,并于手臂带动遮掩物上摆遮于脸部前方期间,驱动轴可进行驱动一变脸装置内的变脸转轴旋转,而变脸转轴上端凸伸于内壳体顶部并供前述的头部套装其上,因此能藉变脸转轴带动头部进行变脸的旋转动作,而于变脸动作完成后驱动轴续使遮掩物下摆移离头部前方,使整体变脸玩具能在遮掩脸部情况下进行脸部表情转变,以产生特殊的逗趣效果。也就是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变脸玩具,其是在一外壳体两侧设有一对可同时上下摆动的手臂,两手臂间持拿一遮掩物,外壳体内部装设有一内壳体,内壳体上端套装有一头部;其特征在于此头部分设有不同造型的脸部,且头部的一脸部可对应露伸于外壳体上端正面所开设的一镂空面,并可受上摆的遮掩物遮挡,上述内壳体内由上而下设置有一变脸装置、一驱动装置与一电路装置,藉电路装置中的一电路单元控制一马达运作,而以马达提供变脸装置与驱动装置运作的动力,其中驱动装置,其以一两端枢设于上述内壳体两侧的驱动轴为轴心,在此轴心上设有一驱动齿轮而可受上述马达驱动旋转,驱动轴不同轴面上分设有一摆手凸轮、一定脸凸轮及一变脸凸轮,另有一手臂轴同向设于驱动轴稍下方,手臂轴两端凸出内壳体外部,用于装组前述设于外壳体外部的二手臂,且手臂轴另轴向垂直一体设置有一摆臂,摆臂上端可受上述摆手凸轮压抵而连动二手臂下摆,摆臂下端则受一弹簧拉持提供复位弹力;变脸装置,设有一上端凸出上述内壳体顶部而供上述头部套装一体的变脸转轴,变脸转轴下端设有一齿轮,另于轴面上分设有与上述各脸部对应的受卡槽,两两受卡槽间并凸设有导引板,又有一卡掣板枢装于变脸转轴旁,其一侧设有一卡掣块及供一以中间为旋转支点的卡掣摆臂上端枢装,卡掣板并受一弹簧拉引而令卡掣块对应卡掣于变脸转轴的一受卡槽,卡掣摆臂下端则可受前述驱动轴的定脸凸轮抵推,而以其上端带动卡掣板摆离变脸转轴;此外,变脸转轴下方另有一组相啮合的固定齿轮与离合齿轮,固定齿轮的轴心乃受前述马达驱动旋转,而离合齿轮具有上、下层齿轮,并于轴心套装有一提供往下弹力的弹簧,下端则可受前述驱动装置的变脸凸轮上顶时,连动离合齿轮往上啮动变脸转轴下端的齿轮,使变脸转轴旋转;整体变脸玩具藉驱动轴的旋转运作,乃当摆臂脱离摆手凸轮抵压时,带动手臂与遮掩物上摆遮挡于脸部,续藉定脸凸轮抵推卡掣摆臂下端,而带动卡掣板摆离变脸转轴,使变脸转轴脱离卡掣状态,期间变脸凸轮上顶离合齿轮而啮动变脸转轴旋转,以带动变脸转轴上的头部进行变脸动作,接着离合齿轮、卡掣板、变脸转轴先后定位,摆手凸轮再下压摆臂而带动手臂与遮掩物下摆,便可见变脸后的脸部。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变脸玩具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面暨手臂下摆状态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路装置、驱动装置与变脸装置的立体配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变脸装置的变脸转轴与离合齿轮间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驱动轴上各凸轮与各受驱动构件的立体相关位置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变脸玩具的手臂上摆、内壳体略后倾的侧面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变脸凸轮顶推离合齿轮带动变脸转轴旋转的侧面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完成变脸后的侧面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变脸成具睡眠表情的脸部状态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变脸成具哭泣表情的脸部状态图。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变脸玩具由外观看大致可见,其乃在一外表被覆有毛布并呈动物外观造形的外壳体1两侧,装设有一对可上下摆动并停留预定行程的手臂11,外壳体1上方正面露伸有一具有数面脸部21的头部2(本实施例中此头部2具有三面不同表情的脸部21),两手臂11末端执拿一展开状的遮掩物12,可于两手臂11往上摆时对应遮于头部2前方,遮掩期间头部2乃进行不同面脸部21的表情转换,其转换的相关结构与细部作动情形,容后说明,待两手臂11将遮掩物12往下移离头部2前方时,便可见头部2已变换成另一种不一样的表情,例如由微笑的表情转变成哭泣或睡眠表情。参阅图2,整体变脸玩具由一外壳体1内部所装设的一内壳体3中配置的相关装置提供动作,内壳体3以支体31为支点枢装于外壳体1内,前述头部2便套装于内壳体3顶部,且内壳体3藉外部近后缘一柱体32往前拉设一弹簧33钩持于外壳体1内面所设的一钩体13,使内壳体3以支体31为轴被往前拉持枢摆,而令其顶部所套设的头部2略露出外壳体1于正面上方所对应开设的一镂空面14。配合参阅图3,上述内壳体3内由上而下设置有第一、第二与第三隔板34、35、36,而在第二隔板35以上的空间设置有一变脸装置4、在第三隔板36附近则设有一电路装置5、在第二隔板35至第三隔板36间设有一驱动装置6,其中变脸装置4,其于第一隔板34上枢设有一变脸转轴41,变脸转轴41下端凸出第一隔板34并装设有一齿轮42,上端则凸出上述内壳体3顶部,而上述头部2于内部先套装一内套体22后,再一起插装于变脸转轴41上端,使整体头部2能被变脸转轴41带动旋转;又,变脸转轴41于中间轴面上间隔高度及间隔120度角分设有三个凸点411,并于轴面稍下方另等间隔弧度分设有三个受卡槽43,两两受卡槽43间并设有三角形凸出状的导引板431;此外,变脸转轴41旁边另设有一卡掣板44,其面上设有三组音乐接点441,并于一侧近底缘处凸设有一略呈三角形凸出的卡掣块442,卡掣板44另侧乃藉一支体443枢设于第一隔板34上方,且设有卡掣块442的一侧,乃藉底缘处凸设的一凸柱444受一另端固定于第一隔板34上的弹簧45拉引,使整体卡掣板44以支体443为轴摆往变脸转轴41,而令卡掣块442对应抵卡于变脸转轴41面上的一受卡槽43,此时变脸转轴41处于受卡掣定位的状态,同时卡掣板44上的一音乐接点441也受变脸转轴41上的一凸点411对应压触;而,整体卡掣板44枢摆动作乃受一呈弯折状的卡掣摆臂46所控制,卡掣摆臂46上端套设于卡掣板44的凸柱444上,下端穿经第一、第二隔板34、35,以便受前述设于其下方的驱动装置6驱动,使整体卡掣摆臂46可以弯折处所凸设并枢设于内壳体3的一支体461为轴作摆动;另外,第二隔板35上装设有一组相啮合的固定齿轮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脸玩具,其是在一外壳体两侧设有一对可同时上下摆动的手臂,两手臂间持拿一遮掩物,外壳体内部装设有一内壳体,内壳体上端套装有一头部;其特征在于:此头部分设有不同造型的脸部,且头部的一脸部可对应露伸于外壳体上端正面所开设的一镂空面,并可 受上摆的遮掩物遮挡,上述内壳体内由上而下设置有一变脸装置、一驱动装置与一电路装置,藉电路装置中的一电路单元控制一马达运作,而以马达提供变脸装置与驱动装置运作的动力,其中:驱动装置,其以一两端枢设于上述内壳体两侧的驱动轴为轴心,在此轴心上 设有一驱动齿轮而可受上述马达驱动旋转,驱动轴不同轴面上分设有一摆手凸轮、一定脸凸轮及一变脸凸轮,另有一手臂轴同向设于驱动轴稍下方,手臂轴两端凸出内壳体外部,用于装组前述设于外壳体外部的二手臂,且手臂轴另轴向垂直一体设置有一摆臂,摆臂上端可受上述摆手凸轮压抵而连动二手臂下摆,摆臂下端则受一弹簧拉持提供复位弹力;变脸装置,设有一上端凸出上述内壳体顶部而供上述头部套装一体的变脸转轴,变脸转轴下端设有一齿轮,另于轴面上分设有与上述各脸部对应的受卡槽,两两受卡槽间并凸设有导引板,又 有一卡掣板枢装于变脸转轴旁,其一侧设有一卡掣块及供一以中间为旋转支点的卡掣摆臂上端枢装,卡掣板并受一弹簧拉引而令卡掣块对应卡掣于变脸转轴的一受卡槽,卡掣摆臂下端则可受前述驱动轴的定脸凸轮抵推,而以其上端带动卡掣板摆离变脸转轴;此外,变脸转轴下方另有一组相啮合的固定齿轮与离合齿轮,固定齿轮的轴心乃受前述马达驱动旋转,而离合齿轮具有上、下层齿轮,并于轴心套装有一提供往下弹力的弹簧,下端则可受前述驱动装置的变脸凸轮上顶时,连动离合齿轮往上啮动变脸转轴下端的齿轮,使变脸转轴旋转; 整体变脸玩具藉驱动轴的旋转运作,乃当摆臂脱离摆手凸轮抵压时,带动手臂与遮掩物上摆遮挡于脸部,续藉定脸凸轮抵推卡掣摆臂下端,而带动卡掣板摆离变脸转轴,使变脸转轴脱离卡掣状态,期间变脸凸轮上顶离合齿轮而啮动变脸转轴旋转,以带动变脸转轴上的头部进行变脸动作,接着离合齿轮、卡掣板、变脸转轴先后定位,摆手凸轮再下压摆臂而带动手臂与遮掩物下摆,便可见变脸后的脸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脸玩具,其是在一外壳体两侧设有一对可同时上下摆动的手臂,两手臂间持拿一遮掩物,外壳体内部装设有一内壳体,内壳体上端套装有一头部;其特征在于此头部分设有不同造型的脸部,且头部的一脸部可对应露伸于外壳体上端正面所开设的一镂空面,并可受上摆的遮掩物遮挡,上述内壳体内由上而下设置有一变脸装置、一驱动装置与一电路装置,藉电路装置中的一电路单元控制一马达运作,而以马达提供变脸装置与驱动装置运作的动力,其中驱动装置,其以一两端枢设于上述内壳体两侧的驱动轴为轴心,在此轴心上设有一驱动齿轮而可受上述马达驱动旋转,驱动轴不同轴面上分设有一摆手凸轮、一定脸凸轮及一变脸凸轮,另有一手臂轴同向设于驱动轴稍下方,手臂轴两端凸出内壳体外部,用于装组前述设于外壳体外部的二手臂,且手臂轴另轴向垂直一体设置有一摆臂,摆臂上端可受上述摆手凸轮压抵而连动二手臂下摆,摆臂下端则受一弹簧拉持提供复位弹力;变脸装置,设有一上端凸出上述内壳体顶部而供上述头部套装一体的变脸转轴,变脸转轴下端设有一齿轮,另于轴面上分设有与上述各脸部对应的受卡槽,两两受卡槽间并凸设有导引板,又有一卡掣板枢装于变脸转轴旁,其一侧设有一卡掣块及供一以中间为旋转支点的卡掣摆臂上端枢装,卡掣板并受一弹簧拉引而令卡掣块对应卡掣于变脸转轴的一受卡槽,卡掣摆臂下端则可受前述驱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川和三
申请(专利权)人:大洋玩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