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模舵面电磁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1742 阅读:5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航模舵面电磁驱动机构,包括无芯线圈、磁铁,所述磁铁容纳于所述无芯线圈内,所述航模舵面电磁驱动机构还包括一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由左支架和右支架组成;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通过弹性转向铰链连接;所述无芯线圈和磁铁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安装支架横跨安装于航模的安定面和舵面上。所述左支架、右支架和弹性转向铰链一体成型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将所述无芯线圈和所述磁铁以及连接航模安定面和舵面的转向铰链集中设置,然后再与安定面和舵面连接,确保了舵面置于安定面的正确位置且装配简单,安装效率大大提高。(*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航模舵面电磁驱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模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电磁驱动舵面的航模飞机, 尤其涉及一种航模舵面电磁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航模舵面驱动装置(业界称为舵机)大多采用电机齿轮的方 式,通过连杆来操纵飞机舵面的偏转,进而控制飞机空中飞行姿态;这种 舵面驱动装置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故生产成本高。为了解决上述 问题,有人提出了解决办法,通过电磁驱动飞机舵面;如中国专利授权公 告号为CN 2642378Y ,专利技术名称为电磁驱动的舵面装置,申请日为2003 年8月5日的专利文献,介绍了一种电磁驱动的舵面装置,包括舵面的固 定面和活动面,其特征在于还增加了由带有外壳的线圈,永久磁铁,连 杆和弹性元件组成的电磁驱动装置,其中,活动面与固定面保持一定间隙, 活动面和固定面对应开有连接凹槽,连接凹槽内放置有弹性元件;活动面 和固定面中部开有放置线圈的凹槽,线圈固定在舵面的固定面上;永久磁 铁通过连杆固定连接在舵面的活动面上,并悬挂于线圈的中空处。再如中 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714118Y ,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航模用无芯电磁舵面 驱动器,申请日为2004年6月18日的专利文献,介绍了一种航模用无芯 电磁舵面驱动器,包括无芯线圈、磁铁支架、磁铁、转向铰链等部分组成, 磁铁为一种强磁材料一钕铁硼。通过改变无芯线圈的电流方向,使磁铁在 无芯线圈中实现两个不同方向的偏转。无芯线圈、磁铁支架、磁铁、转向铰链安装于舵面中,磁铁通过磁铁支架固定在舵面上,舵面与垂直安定面 通过转向铰链连接,磁铁置于无芯线圈内。无芯线圈设有两根线圈引线, 内圈引线和外圈引线。磁铁的磁场方向与无芯线圈的磁场方向垂直,无芯 线圈的两根引线可以通过不同的电流方向。上述两份专利文献都通过电磁驱动机构来驱动舵面的转动,虽然结构 较传统技术简单,但是由于每个零件都分散安装于安定面或舵面上,在装 配时需要分步安装,且在安装安定面与舵面的连接机构时需要严格对齐安 定面和舵面,导致安装困难步骤繁琐,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快捷的整体式舵面电磁驱动机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航模舵面电磁驱动机构,包括无芯线圈、磁铁,所述磁铁容纳于 所述无芯线圈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航模舵面电磁驱动机构还包括一安装 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由左支架和右支架组成;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通过弹 性转向铰链连接;所述无芯线圈和磁铁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安装 支架横跨安装于航模的安定面和舵面上。所述左支架由一呈平面片状的左支架主体和一与所述左支架主体一体 成型的用于固定所述无芯线圈的无芯线圈固定位组成。所述无芯线圈固定位由两呈对称布置的来自同一圆环的局部环段组 成;垂直于圆环轴线的所述局部环段的截面与所述左支架主体表平面垂直。所述右支架由一呈平面片状的右支架主体和一与所述右支架主体一体 成型的用于固定所述磁铁的磁铁固定位组成。所述磁铁固定位为基于所述右支架主体延伸出的一环状体,垂直于所述环状体轴线的截面与所述右支架主体的表平面平行。所述左支架、右支架和弹性转向铰链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弹性转向铰链处的厚度小于所述左支架主体和右支架主体的厚度。所述弹性转向铰链有两个,设置在所述左支架主体和右支架主体的端部。在所述左支架主体和右支架主体上,设有用于减轻挂胶的孔位。 所述左支架主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安定面上;所述右支架主体固定安装 在所述舵面上。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将所述无芯线圈和所述磁铁以及连接航模安 定面和舵面的转向铰链集中设置,然后再与安定面和舵面连接,确保了舵 面置于安定面的正确位置且装配简单,安装效率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舵面电磁驱动机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安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安装支架的主视图; 图5为图3所示安装支架的左视图;图6为图3所示安装支架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一6所示, 一种航模舵面电磁驱动机构,包括无芯线圈l、磁铁 2、安装支架3。所述磁铁2容纳于所述无芯线圈1内;所述安装支架3由左支架31和右支架32组成;所述左支架31和右支架32通过设置在所述 左支架31和右支架32的上下端部的两弹性转向铰链33连接;本实施例中 所述左支架31、右支架32和弹性转向铰链33为一体成型设置,材质均为 塑料;所述无芯线圈1和磁铁2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3上,所述安装支架3 横跨安装于航模的安定面5和舵面6上。所述左支架31由一呈平面片状的左支架主体311和一与所述左支架主 体311 —体成型的用于固定所述无芯线圈1的无芯线圈固定位312组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无芯线圈固定位312由两呈对称布置的来自同一圆环的局 部环段组成,垂直于圆环轴线的所述局部环段的截面与所述左支架主体312 表平面垂直。所述右支架32由一呈平面片状的右支架主体321和一与所述右支架主 体321 —体成型的用于固定所述磁铁2的磁铁固定位322组成。本实施例 中所述磁铁固定位322为基于所述右支架主体322延伸出的环状体,垂直 于所述环状体轴线的截面与所述右支架主体322的表平面平行。所述磁铁 固定位321容纳于所述无芯线圈固定位312内。所述弹性转向铰链33位于 所述左、右支架主体311、 321的上下端部。在所述弹性转向铰链33不受外力时,所述左支架主体311、右支架主 体321和弹性转向铰链33形成一椭圆形平面片状体。所述弹性转向铰链33 处的厚度小于所述左支架主体311和右支架主体321的厚度。为减轻整个航模的重量,在所述左、右支架主体311、 321上,还设有 用于减轻挂胶的孔位4。在如图1所示,在将所述航模舵面电磁驱动机构安装在航模飞机上之 前,所述无芯线圈1被安装在与所述左支架主体311相连的所述无芯线圈 固定位312上;所述磁铁2被分别安装在与所述右支架主体321相连的所 述磁铁固定位321上。如图2所示,当所述航模舵面电磁驱动机构安装在航模上时,所述左支架主体311安装在航模飞机的安定面5上,所述右支 架主体321安装在航模的舵面6上,所述安定面5装在航模的尾翼7上。 为了方便安装所述航模舵面电磁驱动机构,在所述航模飞机的安定面5和/ 或舵面6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容纳所述无芯线圈固定位312槽口 。所述航模舵面电磁驱动机构是通过如下过程驱动舵面,进而控制模型 飞机的飞行姿态的。当所述无芯线圈1上有电流通过时,根据安培右手定 律所述无芯线圈1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于所述无芯线圈平面,而所述磁铁2 产生的磁场方向平行于所述无芯线圈平面,即在同一区域内所述无芯线圈 产生的磁场方向与所述磁铁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因为所述无心线圈1被 固定在所述安定面5上不可动,而所述磁铁2固定在所述舵面6上可动, 这样由无芯线圈1产生的电磁扭力将迫使所述磁铁2在所述无芯线圈中偏 转;进而带动所述舵面6偏转。根据输入电流方向对所述无芯线圈1产生 磁场磁极方向的影响,通过改变输入电流的方向,便可以改变所述舵面6 的偏转方向,进而调整模型飞机飞行姿态。当改变输入电流的大小,将改 变无芯线圈产生的电磁扭力,进而改变在同一偏转方向的角度,也可以调 整飞行姿态;同一偏转方向的最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航模舵面电磁驱动机构,包括无芯线圈、磁铁,所述磁铁容纳于所述无芯线圈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航模舵面电磁驱动机构还包括一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由左支架和右支架组成,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通过弹性转向铰链连接;所述无芯线圈和磁铁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安装支架横跨安装于航模的安定面和舵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航模舵面电磁驱动机构,包括无芯线圈、磁铁,所述磁铁容纳于所述无芯线圈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航模舵面电磁驱动机构还包括一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由左支架和右支架组成,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通过弹性转向铰链连接;所述无芯线圈和磁铁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安装支架横跨安装于航模的安定面和舵面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模舵面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 支架、右支架和弹性转向铰链一体成型设置。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航模舵面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左支架由一呈平面片状的左支架主体和一与所述左支架主体一体 成型的用于固定所述无芯线圈的无芯线圈固定位组成;所述右支架由 一呈平面片状的右支架主体和一与所述右支架主体一体成型的用于 固定所述磁铁的磁铁固定位组成。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航模舵面电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 芯线圈固定位由两呈对称布置的来自同一圆环的局部环段组成;垂直 于圆环轴线的所述局部环段的截面与所述左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涪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星宇模型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