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胆道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15288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胆道引流管,包括管体与牵引线,所述管体中段设有侧孔,所述管体远端呈螺旋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近端呈锚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胆道引流管的近端设置两个凸出部分,从而将胆道引流管固定在病患皮下,消除了传统的体外留存一部分管体所带来的缺陷,方便病患活动,降低了感染的风险,防止了胆汁流失。(*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引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胆道引流管
技术介绍
恶性胆道梗阻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且发现时多已无法性行手术切除,而是通常需要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的方法进行胆道引流。胆道引流方法一般都会用到各种各样的胆道引流管,常用的胆道引流管需要在在体外保留一部分管体,以便将胆汁引出体外。然而,引流管的体外部分往往会给病患带来一些麻烦,比如活动不便、体外创口容易感染、胆汁流失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解决以上问题的胆道引流管,引流管前端呈螺旋状位于十二指肠内,近端呈锚状埋于病患皮下。根据技术提供了一种胆道引流管,该胆道引流管包括管体与牵引线,所述管体中段设有侧孔,所述管体远端呈螺旋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近端呈锚状。优选地,所述呈锚状的近端为所述管体近端向两侧凸出而形成。优选地,所述牵引线位于所述管体内,所述牵引线前端固定在所述呈螺旋状的管体远端。优选地,所述侧孔的个数为10个,相互之间间隔1厘米。优选地,在所述侧孔的两端各设有一个不投X射线标志环。优选地,所述管体远端的螺旋个数为2-4个。优选地,所述胆道引流管的构成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本技术通过在胆道引流管的近端设置两个凸出部分,从而将胆道引流管固定在病患皮下,消除了传统的体外留存一部分管体所带来的缺陷,方便病患活动,降低了感染风险,防止了胆汁流失。附图说明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胆道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胆道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胆道引流管包括管体1和牵引线2,在管体1的中段设有多个侧孔3,多个侧孔3两端设有不投射线标志环4,管体近端具有两个凸出部分6。当胆道引流管未使用时,管体远端5呈伸直状态;当引流管插入胆道,其远端进入十二指肠后,回收牵引线2时,管体远端5收缩成螺旋状,其作用在于防止引流管退回至胆道内。管体远端5的螺旋个数可以为2-4个。所述侧孔3可以总共为10个,侧孔与侧孔之间可以间隔1cm,其作用是可将胆道不同位置的胆汁充分引流到引流管内。不透X射线标志环的存在使得在X射线照射下可以从体外判断引流管侧孔是否位于胆道内。当引流管在胆道内埋置完成后,管体近端具有锚6,该锚为实心结构,其通过引流管的管体近端向两侧各凸出一定距离而形成。当引流管放置于胆道内之后,所述的锚6可以埋于病患皮下,作用在于防止引流管移位,起到了固定引流管位置的作用。引流管的主要构成材料可以为聚四氟乙烯或其他任何适合进入体内的材料。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的引流管的独特结构无需在体外保留管体,方便病患活动,降低了感染的风险,防止了胆汁流失。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在此描述的本技术可以有许多变化。例如,侧孔个数、间隔距离、螺旋个数、锚的凸出距离等等都可以应具体情况而改变。因此,所有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应包括在本权利要求书所涵盖的范围之内。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仅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胆道引流管,包括管体与牵引线,所述管体中段设有侧孔,所述管体远端呈螺旋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近端呈锚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胆道引流管,包括管体与牵引线,所述管体中段设有侧孔,所
述管体远端呈螺旋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近端呈锚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胆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呈锚状的近
端为所述管体近端向两侧凸出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胆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线位于
所述管体内,所述牵引线前端固定在所述呈螺旋状的管体远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锋翟仁友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