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树桐专利>正文

视光综合训练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14266 阅读:3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视光综合训练仪,包括眼罩式壳体、立体成像盒和控制电路板,眼罩式壳体由塑料外壳和半透明的内壳组配而成,立体成像盒内设有透光率为5-30%的前、后反射镜片,两两相对侧壁上对称地设有若干通孔,控制电路板的前表面上设有多个功能选择按键,后表面上设有两组相对设置的红光光源,分别嵌装在立体成像盒侧壁上的通孔内,控制电路板根据功能选择按键的状态控制多组红光光源闪烁发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立体成像盒中的前、后反射镜片使设置在其两两相对侧壁上的红光光源产生立体红光空间影像,刺激激活整个视皮层内的神经元,达到锻炼眼球调节功能,消除眼部疲劳的效果,有利于恢复眼部本身应具备之机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视力康复器材,具体涉及视光综合训练仪
技术介绍
由于人们长时间使用眼睛,导致眼睛周围的肌肉失去弹性,从而产生散光、近视或远视性弱视等症状,需配戴近视镜、远视镜、散光镜等镜片进行屈光调整。目前已知,如果眼球的内外肌肉或神经调节机能发展不足或不良或过激(过头了),这样情况下加深眼镜的度数,将导致患者度数持续恶化(例眼球的调节机能不良情况下加深镜片的度数,将导致患者度数持续再加深)。早在1880年的后期,美国眼科威廉贝兹医师(William H. Bates, M.D.)已开创视力锻炼,改善视力之概念。在国外称此类康复疗法为视光式视觉疗法 (Optometric Vision Therapy-简称VT),通过一道训练程序解决的视觉治疗。视觉疗法是一种依据个人认知缺陷进行监督、治疗的计划,旨在纠正视觉运动和/或知觉认知缺陷。因此,通过视力康复器材能有效帮助改善眼肌力,缓解眼疲劳,使眼肌获得有效的运动,是控制或部分恢复患者视力的有效途径。中国技术专利CN201189269公开了一种眼肌训练器,通过操作设置于不同位置的一个第一发光单元组,两个第二发光单元组和两第三发光单元组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发光,达到令眼睛周围的肌肉以不同的方式运动,来帮助缓解眼睛疲劳,达到改善视力之功效。但是,由于视力问题分为近视、远视以及弱视等多种不同的症状,而上述眼肌训练器并没有针对近视、远视或弱视等不同症状进行设定,因此,达不到视光学技术、最适合及恰当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眼肌训练器达不到视光学技术、最适合及恰当的治疗效果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视光综合训练仪,包括眼罩式壳体、立体成像盒和控制电路板,眼罩式壳体由塑料外壳和半透明的内壳组配而成,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设有间隙形成密闭的发光室;所述立体成像盒内设有前后设置的前、后反射镜片,所述前、后反射镜片的透光率为5-30%,所述立体成像盒的两两相对侧壁上对称地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立体成像盒固定在所述内壳前表面的中心,且所述内壳的中心设有与所述后反射镜片相对应的开口,所述若干通孔位于所述前、后反射镜片之间;控制电路板的前表面上设有多个功能选择按键,所述多个功能选择按键分别穿出所述外壳,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后表面上设有两组相对设置的红光光源,每组所述红光光源均包括若干红光LED,所述红光LED分别嵌装在所述立体成像盒侧壁上的通孔内,所述控制电路板夹设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并根据所述功能选择按键的状态控制所述红光光源闪烁发光。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立体成像盒的左、右侧壁上均设有垂直排列的若干通孔,或所述立体成像盒的上、下侧壁上均设有水平排列的若干通孔。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后表面上设有多组绿光光源,每组所述绿光光源均包括左、右绿光LED,所述左、右绿光LED分别以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纵向对称轴对称设置。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后表面上设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四组绿光光源,各组所述绿光光源中的左绿光LED分别与配戴后相应眼睛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对应。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后表面的中心部设有第五绿光光源,所述第五光源包括一个绿光LED。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前表面上设有散光、近视、远视和调光四个功能选择按键。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电路板根据调光功能选择按键的状态依次循环地调整输出电流改变所述红光光源和所述绿光光源的亮度。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电路板根据所述散光、近视和远视功能选择按键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组绿光光源或所述红光光源闪烁发光。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红光光源的波长均为640-660nm。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绿光光源的波长为515-525nm。本技术,通过立体成像盒中的前、后反射镜片将嵌装在其侧壁上两两相对设置的红光光源产生有实体远近光点的立体红光空间影像,以1秒1次的频率反复刺激,使视皮层上的视细胞产生冲动,激活整个视皮层内的神经元,增加感光细胞敏锐度,达到锻炼眼球调节功能,消除眼部疲劳的效果,有利于恢复眼部本身应具备之机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控制电路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立体成像盒结构示意图;图6为立体成像盒的成像原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左、右两组红光光源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组绿光光源显示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出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视光综合训练仪包括眼罩式壳体10和固定在眼罩式壳体10两侧的松紧带20,使用者通过松紧带20将眼罩式壳体10罩在其双眼上。眼罩式壳体10由塑料制成的外壳11和半透明塑料制成的内壳12组配而成,外壳 11和内壳12之间设有间隙形成密闭的发光室,发光室内设有立体成像盒30和控制电路板40。如图4所示,控制电路板40的前表面上设有散光、近视、远视和调光四个功能选择按键41、42、43、44,上述功能选择按键41、42、43、44穿出外壳11的后表面,供使用者按键选择。控制电路板40后表面上设有左、右两组红光光源46、47,左、右两组红光光源46、47 分别包括两个红光LED,控制电路板40夹设在外壳11和内壳12之间,左、右两组红光光源 46、47中的两个红光LED分别嵌装在立体成像盒左、右侧壁上的通孔33、34、35、36内。控制电路板40后表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四组绿光光源51、52、53和M,每组绿光光源均包括左、右绿光LED,各组绿光光源中的左绿光LED分别与配戴后相应眼睛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对应,且左、右绿光LED分别以控制电路板40的纵向对称轴对称设置。控制电路板40的后表面的中心部设有第五绿光光源45,第五光源由一个绿光LED 组成。左、右两组红光光源的波长均为640-660nm,绿光光源的波长为515_525nm,无刺激,亮度质量稳定。如图5所示,立体成像盒30的左、右侧壁31、32上分别垂直设有上、下通孔33、34、 35、36,通孔33和;34与通孔35和36对称设置。立体成像盒30内设有前、后设置的前、后反射镜片37、38,前、后反射镜片37、38的透光率为5_30%,立体成像盒30固定在内壳12 前表面的中心处,且内壳12的中心处设有与后反射镜片38相对应的开口,通孔33、34、35、 36位于前、后反射镜片37、38之间,参见图6。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组绿光光源以及左、右两组红光光源的整体布置如图 7所示。控制电路板40由置于内壳12中的电池60供电,根据调光功能选择按键的状态依次循环地调整输出电流改变所述红光光源和绿光光源的亮度,根据功能选择按键开关状态控制所述左、右两组红光光源闪烁发光。上述实施例中,两组红光光源左右对称设置,但是,将两组红光光源上下对称设置同样可以在立体成像盒中产生立体融像的效果,相应的,用于嵌装两组红光光源的通孔设置在立体成像盒的上下侧壁上。同样地,每组红光光源可以由1至多个红光LED组成,其中每一侧的多个LED最好是垂直设置(位于左右侧壁上)或水平设置(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视光综合训练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眼罩式壳体,由塑料外壳和半透明的内壳组配而成,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设有间隙形成密闭的发光室;立体成像盒,其内设有前后设置的前、后反射镜片,所述前、后反射镜片的透光率为5-30%,所述立体成像盒的两两相对侧壁上对称地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立体成像盒固定在所述内壳前表面的中心,且所述内壳的中心设有与所述后反射镜片相对应的开口,所述若干通孔位于所述前、后反射镜片之间;控制电路板,其前表面上设有多个功能选择按键,所述多个功能选择按键分别穿出所述外壳,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后表面上设有两组相对设置的红光光源,每组所述红光光源均包括若干红光LED,所述红光LED分别嵌装在所述立体成像盒侧壁上的通孔内,所述控制电路板夹设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并根据所述功能选择按键的状态控制所述红光光源闪烁发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树桐江芝贤
申请(专利权)人:黄树桐江芝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