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铭生专利>正文

童马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8914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童马车属儿童健身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儿童玩摇摆马时只能摇动不能向前行进的问题,它是由车架(1)、座椅(2)、扶手(3)和支撑座(4)组成的,其主技术特征在于车架(1)的前后端分别设有两组弹簧组(6)、(5),支撑座(4)由两对行进轮(41)、(42)构成的,弹簧组(6)下方中央设有一方向轮(62)、弹簧组(5)下端头设有一触地橡胶块(52),儿童骑坐时向后摇、然后向前摆时,它会向前行进一般约为60~70厘米长的距离,作为健身玩具,很适合儿童玩。(*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童马车属儿童健身车
目前,市面上的儿童健身车类一般为静止或摇摆状态,没有能向前行进的,儿童玩时,有时觉得太单调了。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的的童马车,儿童玩时,在一摇一摆的过程中,童马车可向前行进一段距离。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童马车,由车架(1)、座椅(2)、扶手(3)、和支撑座(4)组成的,其特征在于车架(1)、座椅(2)、扶手(3)、和支撑座(4)沿前后中心线的左右两边是对称的;车架(1)的每边由长为96厘米的底梁(11)、前、后支撑柱(12)、(13)、上梁(15)组成的,车架(1)的两边通过四根横梁(14)构成整个车架(1);座椅(2)通过座板(21)下面四角各设一根弹簧(22)、(23),固定在车架(1)的上梁(15)上,弹簧(22)的长度为5厘米,弹簧(23)的长度为4厘米,且弹簧(22)比弹簧(23)粗大,座板(21)的板面离地面48厘米;扶手(3)的每边立柱(33)与车架(1)的同侧的前支撑柱(12)通过螺栓(31)固定在一起,扶手(3)通过手柄(32)与扶手(3)的两边立柱(33)固定在一起,扶手(3)的另一端与车架(1)的底梁(11)固接在一起,扶手(3)的手柄(32)离地面74厘米;支撑座(4)由两对行进轮(41)、(42)组成的,其轴间距为15厘米,轮直径均为9厘米,每对轮间的距离均为30厘米,两对轮的轮轴均装设在车架(1)的底梁(11)中段下方;车架(1)的底梁(11)后段还设一弹簧组(5),弹簧组(5)是由三根弹簧(51)组成的,弹簧组(5)的上端与车架(1)的后支撑柱(13)相固接在一起,弹簧组(5)的下端与车架(1)的底梁(11)相固接在一起,弹簧组(5)的弹簧(51)下端头还设有一触地橡胶块(52),离地面3厘米,整个弹簧组(5)与铅垂方向成35°角;车架(1)两底梁(11)的前段下方设有一弹簧组(6),在弹簧组(6)的中央下方设有一方向轮(62),离地面2.5厘米,在弹簧组(6)的方向轮(62)上方两边各设有两根弹簧(61),方向轮(62)与车架(1)的横梁(14)间设有一拉紧的绳索(63),绳索(63)的前段靠近方向轮(62)处连接有两根绳索(64),绳索(64)的另一端分别经过底梁(11)上的上下方向的通孔(111)与扶手(3)的手柄(32)两端相连接,弹簧组(6)在底梁(11)上的两外侧设有脚踏杆(65),这样就构成本技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①本技术在摇摆过程中,还可以行进一段60~70厘米长的距离,使儿童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到行进的快乐;②本技术设有方向轮,在行进中亦可转弯,适合儿童多变的天性;③本技术设有多处弹簧组,使儿童玩时,乘坐更舒适。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后部弹簧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前部方向轮处的弹簧组的局部放大图。现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如附图1、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童马车是由车架(1)、座椅(2)、扶手(3)、和支撑座(4)组成的,车架(1)、座椅(2)、扶手(3)、和支撑座(4)沿前、后中心线的左右两边是对称的;车架(1)的每一边由长度为96厘米的底梁(11)、前、后支撑柱(12)、(13)、上梁(15)组成的,车架(1)的两边通过四根宽度为28厘米的横梁(14)构成整个车架(1);座椅(2)通过座板(21)下面四角各设一根弹簧(22)、(23),固定在车架(1)的上梁(15)上,弹簧(22)的长度为5厘米,弹簧(23)的长度为4厘米,且弹簧(22)比弹簧(23)粗大,座板(21)的宽度为20厘来,长度为25厘来,座板(21)的板面离地面48厘米;扶手(3)的每边立柱(33)与车架(1)的同侧的前支撑柱(12)通过螺栓(31)固定在一起,扶手(3)通过手柄(32)与扶手(3)的两边立柱(33)固定在一起,扶手(3)的另一端与车架(1)的底梁(11)固接在一起,扶手(3)的手柄(32)离地面74厘米;支撑座(4)由两对行进轮(41)、(42)组成的,其轴间距为15厘米,轮直径均为9厘米,每对轮间的距离为30厘米,两对轮的轮轴均装设在车架(1)的底梁(11)中段下方;车架(1)的底梁(11)后段还设有一弹簧组(5),弹簧组(5)是由三根弹簧(51)组成的,弹簧组(5)的上端与车架(1)的后支撑柱(13)相固接在一起,弹簧组(5)的下端与车架(1)的底梁(11)相固接在一起,弹簧组(5)的弹簧(51)下端头还设有一触地橡胶块(52),离地面3厘米,整个弹簧组(5)与铅垂方向成35°角;车架(1)两底梁(11)的前段下方设有一弹簧组(6),在弹簧组(6)的中央下方设有一方向轮(62),离地面2.5厘米,在弹簧组(6)的方向轮(6)上方两边各设有两根弹簧(61),方向轮(62)与车架(1)的横梁(14)间设有一拉紧的绳索(63),绳索(63)的前段靠近方向轮(62)处连接有两根绳索(64),绳索(64)的另一端分别经过底梁(11)上的上下方向的通孔(111)与扶手(3)的手柄(32)两端相连接,弹簧组(6)在底梁(11)上的两外侧设有脚踏杆(65),这样就构成本技术。使用者一儿童坐在座椅(2)上向后摇时,弹簧组(5)的下端头--触地橡胶块(52)触地,紧接着,三根弹簧(51)被压收缩,之后,一对行进轮(41)和触地橡胶块(52)三点共面,承受整个车架(1)及使用者的重量;当使用者向前摆动时,弹簧组(5)的弹簧(51)也释放出反作用力,形成两对行进轮(41)、(42)共面,承受整个车架(1)及使用者的重量,接着,行进轮(42)向前滚动,在行进轮(42)向前滚动的过程中,行进轮(41)离地跷起,方向轮(62)随之着地,也跟着行进轮(42)向前行进一段约为60~70厘米长的距离,就停下来,由于车架(1)的前后端及座椅均装有一组弹簧组,故使用者觉得很舒适,而且使用者在本技术向前行进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拉紧绳索(64)来调节行进的方向,或向左,或向右,这样儿童玩时就可以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了。本技术造价低廉,外形美观,且又稳重,儿童玩时,特别安全,就好象在玩摇摆马似的,而且玩时,“童马车”还可以向前行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童马车,由车架(1)、座椅(2)、扶手(3)、和支撑座(4)组成的,其特征在于车架(1)、座椅(2)、扶手(3)、和支撑座(4)沿前后中心线的左右两边是对称的;车架(1)的每边由长为96厘米的底梁(11)、前、后支撑柱(12)、(13)、上梁(15)组成的,车架(1)的两边通过四根横梁(14)构成整个车架(1);座椅(2)通过座板(21)下面四角各设一根弹簧(22)、(23),固定在车架(1)的上梁(15)上,弹簧(22)的长度为5厘米,弹簧(23)的长度为4厘米;且弹簧(22)比弹簧(23)粗大,座板(21)的板面离地面48厘米;扶手(3)的每边立柱(33)与车架(1)的同侧的前支撑柱(12)通过螺栓(31)固定在一起,扶手(3)通过手柄(32)与扶手(3)的两边立柱(33)固定在一起,扶手(3)的另一端与车架(1)的底梁(11)固接在一起,扶手(3)的手柄(32)离地面74厘米;支撑座(4)由两对行进轮(41)、(42)组成的,其轴间距为15厘米,轮直径均为9厘米,每对轮间的距离均为30厘米,两对轮的轮轴均装设在车架(1)的底梁(11)中段下方;车架(1)的底梁(11)后段还设有一弹簧组(5),弹簧组(5)是由三根弹簧(51)组成的,弹簧组(5)的上端与车架(1)的后支撑柱(13)相固接在一起,弹簧组(5)的下端与车架(1)的底梁(11)相固接在一起,弹簧组(5)的弹簧(51)下端头还设有一触地橡胶块(52),离地面3厘米,整个弹簧组(5)与铅垂方向成35°角;车架(1)两底梁(11)的前段下方设有一弹簧组(6),在弹簧组(6)的中央下方设有一方向轮(62),离地面2.5厘米,在弹簧组(6)的方向轮(62)上方两边各设有两根弹簧(61),方向轮(62)与车架(1)的横梁(14)间设有一拉紧的绳索(63),绳索(63)的前段靠近方向轮(62)处连接有两根绳索(64),绳索(64)的另一端分别经过底梁(11)上的上下方向的通孔(111)与扶手(3)的手柄(32)两端相连接,弹簧组(6)在底梁(11)上的两外侧设有脚踏杆(65),这样就构成本实用新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童马车,由车架(1)、座椅(2)、扶手(3)、和支撑座(4)组成的,其特征在于车架(1)、座椅(2)、扶手(3)、和支撑座(4)沿前后中心线的左右两边是对称的;车架(1)的每边由长为96厘米的底梁(11)、前、后支撑柱(12)、(13)、上梁(15)组成的,车架(1)的两边通过四根横梁(14)构成整个车架(1);座椅(2)通过座板(21)下面四角各设一根弹簧(22)、(23),固定在车架(1)的上梁(15)上,弹簧(22)的长度为5厘米,弹簧(23)的长度为4厘米;且弹簧(22)比弹簧(23)粗大,座板(21)的板面离地面48厘来;扶手(3)的每边立柱(33)与车架(1)的同侧的前支撑柱(12)通过螺栓(31)固定在一起,扶手(3)通过手柄(32)与扶手(3)的两边立柱(33)固定在一起,扶手(3)的另一端与车架(1)的底梁(11)固接在一起,扶手(3)的手柄(32)离地面74厘米;支撑座(4)由两对行进轮(41)、(42)组成的,其轴间距为15厘米,轮直径均为9厘米,每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铭生
申请(专利权)人:陈铭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