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粘膜牵引器,包括:一能够安装在内窥镜远端头部的内镜固定部;一能够安装手术器械的器械抬举部;一摆臂,摆臂一端与内镜固定部活动连接,摆臂另一端与器械抬举部活动连接;一牵引部,牵引部的远端与器械抬举部连接。本技术方案给内窥镜医生提供了一种利用现有内窥镜控制更多器械配合使用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医生对多器械配合操作的需求。对目前遇到的复杂、耗时的手术如ESD等起到一定的减轻劳动强度、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的作用,也有利于一些复杂耗时的手术向基层医院推广,对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在内窥镜手术时所使用的可以控制手术器械位置或姿态的一种粘膜牵引器。
技术介绍
内窥镜被用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已经50多年的历史了,大多是单钳道的内窥镜,但随着内窥镜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单一器械已经不能满足医生对器械控制的要求, 医生迫切希望能够简单的利用现有内窥镜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械可以相互配合使用, 以适应复杂和高难度手术,使手术可以更安全更快速的完成手术。常用的内镜大多数只有一个孔道用来通器械,在手术过程中如同人只使用一只手在劳动,缺少相应的配合,一些稍微复杂的动作需要分解成很多的步骤完成,像粘膜剥离这样需要复杂动作的手术,就增加了手术的门槛不易推广,手术时间很长给病人增加了痛苦。 目前也有可以同时通两个器械的双钳道内窥镜但其造价较高,医院拥有数量很少,只有少数大型医院具有,中小型医院并没有普及一些高难度和复杂内窥镜手术难以在中小型医院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粘膜牵引器,不仅可以简单的组装到现有内窥镜前端以增加一个可供手术器械安装或者通行的通道,而且通过该器械还可以控制其他手术器械相对于内窥镜的位置或姿态以便于手术操作,这样就可以满足医生对多器械配合使用的需求,手术可以更加安全、简便,可以大大缩短手术用时、减少病人痛苦。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粘膜牵引器,包括一能够安装在内窥镜远端头部的内镜固定部;一能够安装手术器械的器械抬举部;一摆臂,摆臂一端与内镜固定部活动连接,摆臂另一端与器械抬举部活动连接;一牵引部,牵引部的远端与器械抬举部连接。这样通过牵拉或推送牵引部对器械抬举部的控制,可以实现将手术中所需要使用到的器械接近或远离内窥镜轴线和在沿内窥镜轴线前后的两个方向或两个以上方向上位置或姿态的变化。作为优选,所述内镜固定部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筒状或箍状结构套接于内窥镜远端外侧,内镜固定部的前端为光滑的先端。这样在使用时即可将内镜固定部临时套接于内窥镜远端外侧,内镜固定部先端为光滑圆润软构可以防止内镜通入时损伤组织。先端的材质可为区别于固定套座部件的柔软材质;还可以与其固定套座部件类似或相同的硬质材质或在固定套座部件直接带有光滑圆润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器械抬举部上形成有一个允许手术器械贯穿于其中或伴行于其旁的、封闭或半封闭的通道、槽或环。这样可以允许手术器械贯穿于其中或伴行于器械抬举部旁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器械的位置和姿态;所述牵引部与器械抬举部相铰接或固定链接,通过牵拉或推送可控制器械抬举部的位置或姿态。作为优选,所述内镜固定部、器械抬举部、摆臂和牵引部均为绝缘材料或者经过绝缘处理。其外层基本绝缘,其裸露部件为绝缘材料或非绝缘材料经过包覆、涂层等绝缘处理处理。这样可以防止与高频电器械共同使用时短路造成危险。作为优选,所述牵引部为管状或线状,牵引部的近端设置牵引把手。进一步优选, 所述牵引部包括牵引护管和牵引把手,牵引护管的远端与器械抬举部连接,牵引护管的近端设置牵引把手。作为优选,所述摆臂一端与内镜固定部铰接,摆臂另一端与器械抬举部铰接。所述摆臂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结构可以与其他部件构成铰链连接结构或自身具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铰接结构可以实现在外力作用下一定角度的摆动或转动;所述器械抬举部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结构可以与其他部件构成铰链连接结构或自身具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铰接结构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实现一定角度的摆动或转动;允许手术中所使用的器械贯穿其中或伴行于器械抬举部外侧,器械的位置或姿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器械抬举部控制;所述牵引部直接或间接与器械抬举部相连并在牵拉或推送牵引部时可以改变器械抬举部的位置或姿态从而改变器械的位置或姿态。结构合理、方便制造使用。作为优选,所述摆臂为由单根钢丝弯折形成的两侧同步回转摆臂结构,其中,所述器械抬举部包括相套接的抬举套和贯通连接管,抬举套上设有沿其截面的槽,该槽内嵌入单根钢丝回转摆臂的中段以及用于限位的阻挡环,所述贯通连接管插入抬举套和阻挡环并固定;所述内镜固定部包括套接于内窥镜远端外侧的固定套座,所述单根钢丝回转摆臂的两端弯折部插入固定套座上的孔。这样结构更加简单合理、制造使用更加方便。作为优选,所述摆臂为由双钢丝或者双刚性片形成的两侧同步回转摆臂结构。这样结构更加简单合理、制造使用更加方便。作为优选,所述内镜固定部、器械抬举部和摆臂由同一种非金属材料一次性成型完成并在三者的连接处形成易于弯曲的可弯折部。这样结构更加简单合理、制造使用更加方便。此外,所述摆臂可以本身就是内镜固定部的一部分并且两者通过一个上述相似的易于弯曲的弯折部连接,再将摆臂与器械抬举部通过一个铰链结构连接;或者,所述摆臂可以本身就是器械抬举部的一部分并且两者通过一个上述相似的易于弯曲的弯折部连接,再将摆臂与内镜固定部通过一个铰链结构连接。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简单的组装到现有内窥镜前端以增加一个可供手术器械安装或者通行的通道,而且通过该器械还可以控制其他手术器械相对于内窥镜的位置或姿态以便于手术操作。本技术给内窥镜医生提供了一种利用现有内窥镜控制更多器械配合使用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医生对多器械配合操作的需求。对目前遇到的复杂、耗时的手术如ESD等起到一定的减轻劳动强度、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的作用,也有利于一些复杂耗时的手术向基层医院推广,对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复位姿态);图2是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抬举姿态);图3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俯视图;图5是实施例1的纵向剖面图;图6是实施例1的爆炸图;图7是实施例1固定套座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1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1阻挡环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1抬举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1回转摇臂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右视图;图14是实施例2的剖面图;图15是图14中的I-I剖面图;图16是图14中的J-J剖面图;图17是实施例2的爆炸图;图18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8的右视图;图20是实施例3的爆炸图;图21是实施例3固定套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实施例3抬举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复位姿态);图M是图23中的K处局部放大图;图25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抬举姿态);图沈是图25的俯视图。其中1.内镜固定部;2.摆臂;3.器械抬举部;4.牵引部;5.牵引把手;6.先端;7.贯通连接管;8.阻挡环;9.固定套座连接管;10固定套座;11.单根钢丝回转摆臂; 12.牵引护管;13.抬举套;14.抬举套连接管;15.双钢丝回转摆臂;16.双回转摆臂片; 17.双抬举套铆钉;18.双固定套座铆钉;19.弯折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粘膜牵引器,包括一能够安装在内窥镜A远端头部的内镜固定部1 ;一能够安装手术器械B的器械抬举部3 ;—摆臂2,摆臂2 —端与内镜固定部1 活动连接,摆臂2另一端与器械抬举部3活动连接;一牵引部4,牵引部4的远端与器械抬举部3连接。当牵拉牵引部4时,如图1所示,牵引部4带动远端的器械抬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粘膜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能够安装在内窥镜(A)远端头部的内镜固定部(1);一能够安装手术器械(B)的器械抬举部(3);一摆臂(2),摆臂(2)一端与内镜固定部(1)活动连接,摆臂(2)另一端与器械抬举部(3)活动连接;一牵引部(4),牵引部(4)的远端与器械抬举部(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膜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能够安装在内窥镜(A)远端头部的内镜固定部(1);一能够安装手术器械(B)的器械抬举部(3);一摆臂O),摆臂(2) —端与内镜固定部(1)活动连接,摆臂(2)另一端与器械抬举部 (3)活动连接;一牵引部G),牵引部的远端与器械抬举部C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膜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镜固定部(1)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筒状或箍状结构套接于内窥镜(A)远端外侧,内镜固定部(1)的前端为光滑的先端(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膜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械抬举部C3)上形成有一个允许手术器械(B)贯穿于其中或伴行于其旁的、封闭或半封闭的通道、槽或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膜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镜固定部(1)、器械抬举部(3)、摆臂( 和牵引部(4)均为绝缘材料或者经过绝缘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膜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4)为管状或线状,牵引部(4)的近端设置牵引把手(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膜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4)包括牵引护管 (12)和牵引把手(5),牵引护管(12)的远端与器械抬举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良,时百明,张承,单宏波,
申请(专利权)人:徐国良,安瑞医疗器械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