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生态减渗方法和生态减渗土技术

技术编号:6875968 阅读:3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生态减渗方法和生态减渗新材料,其IPC国际专利分类号为E02B3/00。河道生态减渗方法,主要步骤包括:配制生态减渗土,清理河道,基础压实,铺设减渗层,回填保护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态减渗土,由当地壤土与膨润土混合配制而成,其中,当地壤土的干重含量为80~90%,膨润土的干重含量为20~10%。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两种天然材料,其中主要成分壤土可以就近取材,造价低廉,与天然河道浑然一体,既能满足河流生态修复减渗保水要求,又能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并且对以再生水为源水的河道下渗水体具有一定的水质净化效果。可以应用于河流、湖泊、湿地的减渗工程,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减渗的新材料,尤其适合于北方干旱地区砂砾石河道生态减渗工程。其IPC国际专利分类号为E02B 3/00。
技术介绍
这里所涉及的干旱地区砂砾石河湖一般位于流域中上游,河床质主要由砂、砾或卵石构成,透水性大,而干旱地区往往水资源稀缺,少量的河道水源多因河床质透水性大而处于潜流状态,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及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短缺更趋严重,受干旱影响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均明显扩大,众多河流经常处于干涸状态。河流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生命的重要支持系统,为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是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系统连续性、生态稳定性的保障,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命线。目前,河流生命健康状态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河流生态修复需求越来越大。河流水量的多少和有无则成为干旱地区河流生态修复的关键。水是河流生命健康及发挥其生态功能的决定性因子。我国北方大部分城市干旱缺水,河流水量小甚至干涸,难以满足河流生态修复需求。针对干旱地区有限的水资源量,砂砾石河流生态修复工程中对河道进行减渗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目前,用于河道减渗的材料大致有以下几种1.混凝土,一般采用现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生态减渗方法和减渗结构,包括以下步骤:(1)选当地土质均匀、不含杂质的壤土土场,清除表层杂土、植物根茎,取下层原状壤土,将该当地壤土与膨润土进行充分混合,配制成生态减渗土,其中,当地壤土的干重含量为80~90%,膨润土的干重含量为20~10%;(2)将河道上的淤泥、杂物清除,并开挖至设计基础高程,平整压实;开挖出的砂砾料作为保护层回填料备用;(3)施工作业范围内的坑、槽、沟应进行回填平整夯实处理;基础处理结束后,在施工范围内均匀洒水,基础层润湿深度不小于15cm;(4)在平整压实的河床上先铺设当地壤土,压实,形成5cm厚壤土找平层,再铺设步骤(1)中配制的生态减渗土,压实,形成减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炳彬高振宇王理许陈秀军易作明于小苹项娜钱文仓窦宝松何春利胡晓静叶芝菡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智泽山水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