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焱专利>正文

一种外墙保温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61075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中的保温结构,尤其是一种混凝土外墙保温结构,属于一般建筑物构造领域。该保温结构包括混凝土(1)、保温模块(2)、外墙钢筋(3)、隔离垫块(4)、外装饰层(5),其特征在于外墙钢筋(3)和保温模块(2)之间安装了隔离垫块(4),片状形状的保温模块(2)四条侧边中相对应的两边分别设有凸榫(6)和凹槽(7),凸榫(6)和凹槽(7)互相吻合,保温模块(2)的正面和背面设有拉结槽(8),拉结槽(8)的深度≥3mm,拉结槽(8)横断面中槽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板面(9)与槽底(10)间是以曲线或者曲线与直线的组合线过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保温结构能够大大提高生产和施工效率,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适用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一种建筑材料,尤其是一种混凝土外墙保温模块,属于一般建筑物构造领域。
技术介绍
节能减排在建筑领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如何改善建筑物的保温性能是节能的主要目标。以轻质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发泡型聚氨酯、挤塑板等)作为外墙保温材料通常能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迄今为止,在外墙保温方面有许多技术,但是,这些技术还存在许多缺陷。如 ZL00268449. 7、ZL200620021605. X和ZL200710144702. 7都是保温材料后粘贴式的外墙保温方式,保温材料与外墙结合不是很牢靠。ZL200610009643.8中保温材料上面所开燕尾槽是一种带尖角的形状,根据力学常识,这种形状肯定会发生应力集中的现象,其结果就是使外墙混凝土与保温材料及保温材料与粘结砂浆之间的拉结能力降低。燕尾槽的深度通常都 < 3mm,这样保温材料与混凝土的结合面剪切强度较小。综上所述,在现有外墙保温材料中,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混凝土外墙保温材料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保温材料粘贴不实、产品容易破损、施工质量很难保证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墙保温模块,该种保温模块生产和施工效率都很高, 同时施工质量也有保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外墙保温模块,保温模块四周相对应的两边分别设有凸榫和凹槽,相邻的保温模块通过凸榫和凹槽组合在一起, 其特征在于凸榫和凹槽互相吻合,保温模块的板面上设有拉结槽,拉结槽的深度> 4mm,拉结槽横断面中槽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拉结槽侧壁板面与槽底间是以曲线或者曲线与直线的组合线过度。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凸榫和凹槽的吻合面上至少有一个面是斜面。本技术的特征在于拉结槽侧壁中外凸部分的厚度大于内凹部分厚度。本技术的特征在于保温模块正面和背面的拉结槽互相错开设置。本技术的特征在于沿保温模块上拉结槽的长度方向,拉结槽横断面的形状是以线性方式逐渐变化,拉结槽一端的槽口宽度大于另一端的槽口宽度。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现有技术中,保温材料的表面凹槽或者燕尾槽通常都为折线形状,每道燕尾槽内截面形状都维持不变,这种形状的材料靠手工生产是比较方便的,但是材料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生产和使用中都存在隐患。而本技术中拉结槽为曲线或者曲线与直线的组合线型,非常适合于用自动化机器大规模生产,生产前只需将模具开成所需形状即可,这样不但消除了材料使用过程中的应力集中的现象,而且也消除了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应力集中的现象,使材料在生产过程不容易破损。凸榫和凹槽的吻合面上至少有一个面是斜面, 可以方便施工中的拼装。拉结槽横断面形状按线性方式变化,一端的槽口宽另一端窄,在不影响材料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这种改进能使模具更容易拔出来,在降低废品率的同时能大大提高生产工效。保温模块与混凝土(或者砂浆)结合的牢固程度主要取决于二者间的机械咬合力,由于混凝土(或者砂浆)的抗剪强度要大于保温材料的抗剪强度,当拉结槽侧壁中外凸部分的厚度大于内凹部分的厚度,可以使两种材料的抗剪切能力更接近,达到最优的力学效果。保温模块正面和背面的拉结槽互相错开设置,使保温材料的有效厚度基本趋于均勻,保温效果最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对建筑技术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保温模块组合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单个保温模块平面图。图3是图2中A-A剖面图。图4是图2中B-B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中拉结槽横断面示意图。图6、图7分别是板面与槽底间以曲线和组合线过度的示意图。图8-图10是保温模块中凸榫和凹槽构造示意图图11是保温模块中拉结槽宽度变化的保温模块平面图。图中1.保温模块,2.凸榫,3.凹槽,4.板面,5.拉结槽,6.槽底。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按照以下方式实现在图1-图4所示实施例中,一种外墙保温模块,保温模块(1)四周相对应的两边分别设有凸榫⑵和凹槽(3),相邻的保温模块⑴通过凸榫(2)和凹槽(3)组合在一起, 凸榫(2)和凹槽(3)的互相吻合,保温模块(1)的板面(4)上设有拉结槽(5)。在本技术中,保温模块O)的主材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或挤塑板等轻质材料。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拉结槽(5)的深度h彡4mm,拉结槽(5)横断面中槽口宽度 bl小于槽底宽度1^2。在图6、图7所示实施例中,板面(4)与槽底(6)间分别是以曲线过度和以曲线与直线的组合线过度。在图8-图10所示实施例中,凸榫(2)和凹槽(3)的吻合面上至少有一个面是斜 在图6、图7所示实施例中,拉结槽(5)侧壁中外凸部分的厚度hi大于内凹部分的厚度h2。图中hi、h2的分界点是按以下方式确定,当侧壁是以曲线形式过渡时,以不同形状曲线的反弯点作为分界点;当侧壁是以曲线与直线的组合线过渡时,以中间直线的中点作为分界点。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保温模块(1)正面和背面的拉结槽(5)互相错开设置。在图11所示实施例中,沿保温模块(1)上拉结槽(5)的长度方向,拉结槽(5)横断面的形状是以线性方式逐渐变化,拉结槽(5) —端的槽口宽度大于另一端的槽口宽度。权利要求1.一种外墙保温模块,保温模块⑴四周相对应的两边分别设有凸榫⑵和凹槽(3), 相邻的保温模块⑴通过凸榫⑵和凹槽⑶组合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凸榫⑵和凹槽⑶ 互相吻合,保温模块⑴的板面⑷上设有拉结槽(5),拉结槽(5)的深度> 4mm,拉结槽 (5)横断面中槽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拉结槽(5)侧壁板面⑷与槽底(6)间是以曲线或者曲线与直线的组合线过度。2.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外墙保温模块,其特征在于凸榫( 和凹槽(3)的吻合面上至少有一个面是斜面。3.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外墙保温模块,其特征在于拉结槽( 侧壁中外凸部分的厚度大于内凹部分的厚度。4.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外墙保温模块,其特征在于保温模块⑴正面和背面的拉结槽(2)互相错开设置。5.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外墙保温模块,其特征在于沿保温模块(1)上拉结槽(5)的长度方向,拉结槽(5)横断面的形状是以线性方式逐渐变化,拉结槽(5) —端的槽口宽度大于另一端的槽口宽度。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中的保温结构,尤其是一种混凝土外墙保温结构,属于一般建筑物构造领域。该保温结构包括混凝土(1)、保温模块(2)、外墙钢筋(3)、隔离垫块(4)、外装饰层(5),其特征在于外墙钢筋(3)和保温模块(2)之间安装了隔离垫块(4),片状形状的保温模块(2)四条侧边中相对应的两边分别设有凸榫(6)和凹槽(7),凸榫(6)和凹槽(7)互相吻合,保温模块(2)的正面和背面设有拉结槽(8),拉结槽(8)的深度≥3mm,拉结槽(8)横断面中槽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板面(9)与槽底(10)间是以曲线或者曲线与直线的组合线过度。本技术的保温结构能够大大提高生产和施工效率,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适用性。文档编号E04B1/80GK202039462SQ201120038280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5日专利技术者吴建辉, 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墙保温模块,保温模块(1)四周相对应的两边分别设有凸榫(2)和凹槽(3),相邻的保温模块(1)通过凸榫(2)和凹槽(3)组合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凸榫(2)和凹槽(3)互相吻合,保温模块(1)的板面(4)上设有拉结槽(5),拉结槽(5)的深度≥4mm,拉结槽(5)横断面中槽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拉结槽(5)侧壁板面(4)与槽底(6)间是以曲线或者曲线与直线的组合线过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焱吴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徐焱吴建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