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反冲TTL信号放大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42854 阅读:6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极管放大电路,具体涉及一种将TTL输入信号放大使其具有足够的能量以驱动负载,并具有防负载反冲击的信号放大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驱动能力不足、防反冲隔离措施不到位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放大且能防止所驱动的负载反冲的TTL信号放大电路。该电路通过两个三极管及其配套电阻分别形成共射共集放大电路,并通过二极管输出放大信号以防止负载反冲,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电源、共集共射电路、二极管等。共集共射电路与二极管连接,电源与共集共射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二次雷达设备与一次雷达设备配套交联的技术领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极管放大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将TTL输入信号放大以驱动负载,并能够有效防止负载反冲击的放大电路。
技术介绍
放大电路是电子设备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基本单元,它将信号的幅度由小增大。由于输入信号的能量一般都较微弱,不足以推动负载,这时就必须另外提供一个能源,并由能量较小的输入信号控制这个能源,使之输出较大的能量,然后驱动负载。二次雷达系统配套一次雷达系统时,二次雷达系统通常需提供所处理目标的标识信号送一次雷达显示,该信号产生时一般为TTL信号,如果直接送往一次雷达,会因能量太弱小而无法驱动负载,即无法在一次雷达的显示终端中正常地显示出来,而且通常情况下一、二次雷达关联设备之间传输低频信号的电缆线长超过五米,衰减较大,故,必须进行放大处理。但放大处理的方法必须正确,否则,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还会因防反或隔离措施不当而出现不可控的故障,最普遍的故障现象是后开机的系统影响先开机的系统,或某一系统出现不正常状况时对关联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不正常复位等,影响系统安全。在该应用领域目前较多采用的放大电路,是大致如图1所示的放大处理方法,包括三极管VT1、第六电阻R1、第七电阻R2、第八电阻R3,所述第六电阻Rl —端作为输入端 (输入信号S_IN1)、另一端与三极管VTl基极连接,三极管VTl集电极通过第八电阻R3与 12V电源连接,三极管VTl发射极作为输出端(输出信号S_0UT1),三极管VTl发射极通过第七电阻R2接地连接。本电路即只有一级放大,导致负载能力不足,且无防反冲隔离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反冲TTL信号放大电路,具体方法是通过两个三极管及其外围电阻分别形成共射共集放大电路,并通过二极管输出放大信号以防止负载反冲,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防反冲TTL信号放大电路,包括共射共集电路、二极管D1、电源,所述共射共集电路与二极管连接,电源与共射共集电路连接。本技术的特点是基于输入信号是TTL信号的特性,通过对典型的晶体管放大电路进行优化、组合,比如设计输入级放大和输出级放大、去掉电容和电感等,将TTL信号放大到系统所需要的能量,然后把该信号作为控制或驱动信号,经由二极管向外输出,防止非正常情况下负载产生过大的反向冲击,消除一次雷达设备对二次雷达设备的冲击或互相产生不良影响,提高防止系统不正常复位和工作的安全性。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TTL电路信号放大电路;图2是本装置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设计的目的,在于实现将输入的TTL信号(S_IN),经过本电路放大后,以+IOV +12V的放大信号输出(S_0UT),另外还通过二极管与负载隔离防其反向冲击,保证本电路 (或本系统)的安全性。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的本技术电路原理图,包括共射共集电路、二极管D1、电源(电压为直流+12V)等。其共射共集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4、第二电阻R5、第三电阻R6、第四电阻 R7、第五电阻R8、第一三极管VT2、第二三极管VT3 ;所述第一电阻R4的一端作为输入端(S_ IN),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VT2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VT2基极经第二电阻R5与地连接,其发射极直接接地;第一三极管VT2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VT3基极连接,并经由第四电阻R7 接地;第二三极管VT3发射极与第五电阻R8 —端、二极管Dl阳极连接,第五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VT2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6与电源连接,第二三极管VT3集电极直接与电源连接;二极管Dl阴极作为输出端(S_0UT),其中,第一三极管VT2与第二三极管VT3 型号均为JAN2N2222A。第一三极管VT2、第一电阻R4、第二电阻R5、第三电阻R6组成共射放大电路。共射放大电路具有较大的电压放大倍数和电流放大倍数,同时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都比较适中,所以采用共射放大电路来作为该装置的输入级放大。第二三极管VT3、第四电阻R7、第五电阻R8组成共集放大电路。共集放大电路有电流放大作用,但其电压放大倍数恒小于1而接近于1,且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同相,即输入电阻很高、输出电阻很低(因此可带动较强的负载);其次,共集放大电路要推动的负载可以是一个适当变化的负载,那么为了在负载变化时保证共射共基电路的输出电压比较稳定, 就要求共射共基电路具有很低的输出电阻才行,换言之,选择共集放大电路作为共射共基电路的输出级,是因为它能满足以上要求。通过第二三极管VT3的发射极输出放大信号到二极管Dl的阳极,二极管Dl型号为IN4007,具有抗1000伏的反向击穿能力。本技术放大电路所选择的电阻的阻值,是根据不同的放大组态中输出电阻与基极回路的电阻之间的关系,以及负载阻抗(设由二次雷达设备输出一放大信号驱动一次雷达设备,则作为负载的一次雷达设备的阻抗是可知的)的大小决定的。设负载阻抗为 50欧,则本技术所用电阻的阻值可分别选用电阻R4=910欧,电阻R5=5. 1千欧,电阻 R6=470欧,电阻R7=510欧,电阻R8=2. 7千欧。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权利要求1.一种防反冲TTL信号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共射共集电路、二极管Dl 以及作为能量提供者的电源,所述共射共集电路放大信号的输出与二极管连接,电源与共射共集电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反冲TTL信号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射共集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4、第二电阻R5、第三电阻R6、第四电阻R7、第五电阻R8、第一三极管 VT2、第二三极管VT3,第一电阻R4 —端作为输入端,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VTl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VT2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跨接第二电阻R5,并且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VT2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VT3基极连接,并通过第四电阻R7与地连接;第二三极管VT3发射极与第五电阻R8 —端、二极管Dl阳极连接,R8的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VT3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6与电源连接,第二三极管VT3集电极直接与电源连接;二极管Dl阴极作为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反冲TTL信号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 VT2、第二三极管VT3型号为JAN2N2222A。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反冲TTL信号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l为 IN4007。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三极管放大电路,具体涉及一种将TTL输入信号放大使其具有足够的能量以驱动负载,并具有防负载反冲击的信号放大电路。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驱动能力不足、防反冲隔离措施不到位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放大且能防止所驱动的负载反冲的TTL信号放大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反冲TTL信号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共射共集电路、二极管D1以及作为能量提供者的电源,所述共射共集电路放大信号的输出与二极管连接,电源与共射共集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月罗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