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润滑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40788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润滑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高速冲压模具内部设有至少一条润滑油沟,润滑油从卸料板侧壁的润滑油注入口输入,并经过卸料垫板、卸料镶块到达卸料孔的润滑位置对冲头进行润滑,润滑油再经下模孔进入下模垫板上的润滑油收集槽,润滑油经润滑油收集槽收集后从下模座排出,并排入润滑油收集装置中,控制装置根据油量传感器监测到的油量信息来控制输油泵对润滑油沟的输油量,该具有润滑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在保证冲压精度的同时,可以减少高速冲压模具的磨损,提高高速冲压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的结构改进,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对冲头具有润滑功能的高速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被加工零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冲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有直接相关。由于高速冲压模具的冲压速度比较快,冲头与卸料镶块、被加工材料之间以及被加工材料与刀口间皆存在相互摩擦,致使各部件磨损,不仅影响了高速冲压的精度,而且缩短了高速冲压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润滑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该具有润滑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可以对冲头等部件进行润滑,在保证冲压精度的同时,可以减少高度冲压模具的磨损,提高高速冲压模具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润滑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以及由上至下依次与上模座固定连接的上模固定垫板、冲头固定板、卸料垫板和卸料板,所述卸料板内固定有卸料镶块,所述卸料镶块上具有上下贯通的卸料孔,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以及由下至上依次与下模座固定连接的下模垫板和下模板,所述下模板内固定有下模镶块, 所述下模镶块上具有上下贯通的下模孔,所述高速冲压模具内部设有至少一条润滑油沟, 所述润滑油沟的润滑油注入口位于所述卸料板侧壁上,所述润滑油沟的润滑油收集口位于所述下模座外表面上,所述润滑油沟的油路起始于卸料板侧壁并经过卸料板、卸料镶块、卸料孔、下模孔、下模垫板和下模座后,最终止于下模座的外表面。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卸料垫板下部开设有卸料垫板油沟,所述卸料板由其侧壁向内开设有卸料板油沟且所述卸料板油沟与所述卸料垫板油沟相连通,所述卸料垫板油沟的止端位于所述卸料镶块的上方,所述卸料镶块内开设有斜向的卸料镶块油沟,所述卸料镶块油沟的上端与所述卸料垫板油沟的止端相连通,所述卸料镶块油沟的下端与所述卸料孔的润滑位置相连通,所述下模垫板内开设有润滑油收集槽,所述润滑油收集槽与所述下模孔相连通,所述下模座内开设有下模座出油沟,所述下模座出油沟与所述润滑油收集槽相连通,所述卸料板油沟、卸料垫板油沟、卸料镶块油沟、卸料孔、下模孔、润滑油收集槽和下模座出油沟构成所述润滑油沟。所述卸料板油沟为水平向内并直角向上与卸料垫板油沟相通的L形油沟,所述卸料垫板油沟为水平状,所述润滑油收集槽的槽底具有坡度,润滑油收集槽与下模孔相连通位置的槽底高于润滑油收集槽与下模座出油沟相连通位置的槽底,所述下模座出油沟为竖直状。所述润滑油沟的润滑油注入口位于所述卸料板侧壁中部,所述润滑油沟的润滑油收集口位于所述下模座的底面。设有润滑油收集装置和润滑油供应装置,所述润滑油供应装置与所述润滑油沟的润滑油注入口间连通有输送管,所述润滑油沟的润滑油收集口与所述润滑油收集装置间连通有收集管。所述润滑油供应装置连通有一输油泵,所述输油泵位于所述输送管上。设有控制装置,所述高速冲压模具内部设有油量传感器,所述油量传感器将油量信息传递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输油泵的输油量。所述润滑油注入口和所述润滑油收集装置的进口上都安装有过滤装置。所述上模为凸模,所述下模为凹模。所述高速冲压模具为冲压次数可达3000次/分钟的高速冲压模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具有润滑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是在高速冲压模具内部增设至少一条润滑油沟,润滑油从卸料板侧壁的润滑油注入口输入,并经过卸料垫板、卸料镶块到达卸料孔的润滑位置对冲头进行润滑,润滑油再经下模孔进入下模垫板上的润滑油收集槽,润滑油经润滑油收集槽收集后从下模座排出,并排入润滑油收集装置中,控制装置根据油量传感器监测到的油量信息来控制输油泵对润滑油沟的输油量,该具有润滑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在保证冲压精度的同时,可以减少高度冲压模具的磨损,提高高速冲压模具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润滑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半剖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种具有润滑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如图1所示,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包括上模座11以及由上至下依次与上模座固定连接的上模固定垫板12、冲头固定板13、卸料垫板14和卸料板15,所述卸料板内固定有卸料镶块16,所述卸料镶块上具有上下贯通的卸料孔,所述下模2包括下模座21以及由下至上依次与下模座固定连接的下模垫板22和下模板23,所述下模板内固定有下模镶块M,所述下模镶块上具有上下贯通的下模孔,所述高速冲压模具内部开设有至少一条润滑油沟。又如图1所示,所述卸料垫板14下部开设有卸料垫板油沟33,所述卸料板15由其侧壁向内开设有卸料板油沟34且所述卸料板油沟与所述卸料垫板油沟33相连通,所述卸料垫板油沟33的止端位于所述卸料镶块16的上方,所述卸料镶块16内开设有斜向的卸料镶块油沟35,所述卸料镶块油沟的上端与所述卸料垫板油沟的止端相连通,所述卸料镶块油沟35的下端与所述卸料孔的润滑位置相连通,所述下模垫板22内开设有润滑油收集槽 36,所述润滑油收集槽与所述下模孔相连通,所述下模座21内开设有下模座出油沟37,所述下模座出油沟与所述润滑油收集槽相连通,所述卸料板油沟34、卸料垫板油沟33、卸料镶块油沟35、卸料孔、下模孔、润滑油收集槽36和下模座出油沟37构成所述润滑油沟。所述卸料板油沟34为水平向内并直角向上与卸料垫板油沟相通的L形油沟,所述卸料垫板油沟33为水平状,所述润滑油收集槽36的槽底具有坡度,润滑油收集槽与下模孔相连通位置的槽底高于润滑油收集槽与下模座出油沟相连通位置的槽底,所述下模座出油沟37为竖直状。所述润滑油沟的润滑油注入口 31位于所述卸料板侧壁中部,所述润滑油沟的润滑油收集口 32位于所述下模座的底面。如图2所示,设有润滑油收集装置C和润滑油供应装置B,所述润滑油供应装置B 与所述高速冲压模具A的润滑油注入口间连通有输送管4,所述高速冲压模具A的润滑油收集口与所述润滑油收集装置C间连通有收集管5,所述润滑油供应装置B连通有一输油泵 D,所述输油泵D位于所述输送管4上。又如图2所示,设有控制装置E,所述高速冲压模具A内部设有油量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E根据油量传感器监测到的油量信息来控制所述输油泵的输油量。所述高速冲压模具的润滑油注入口和所述润滑油收集装置的进口上都安装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可滤除润滑油中的杂质。所述上模为凸模,所述下模为凹模。所述高速冲压模具为冲压次数可达3000次/分钟的高速冲压模具。上述说明书及实施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任何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创作皆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润滑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以及由上至下依次与上模座固定连接的上模固定垫板、冲头固定板、卸料垫板和卸料板,所述卸料板内固定有卸料镶块,所述卸料镶块上具有上下贯通的卸料孔,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以及由下至上依次与下模座固定连接的下模垫板和下模板,所述下模板内固定有下模镶块,所述下模镶块上具有上下贯通的下模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冲压模具内部设有至少一条润滑油沟,所述润滑油沟的润滑油注入口位于所述卸料板侧壁上,所述润滑油沟的润滑油收集口位于所述下模座外表面上,所述润滑油沟的油路起始于卸料板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润滑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以及由上至下依次与上模座固定连接的上模固定垫板、冲头固定板、卸料垫板和卸料板,所述卸料板内固定有卸料镶块,所述卸料镶块上具有上下贯通的卸料孔,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以及由下至上依次与下模座固定连接的下模垫板和下模板,所述下模板内固定有下模镶块,所述下模镶块上具有上下贯通的下模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冲压模具内部设有至少一条润滑油沟,所述润滑油沟的润滑油注入口位于所述卸料板侧壁上,所述润滑油沟的润滑油收集口位于所述下模座外表面上,所述润滑油沟的油路起始于卸料板侧壁并经过卸料板、卸料镶块、卸料孔、下模孔、下模垫板和下模座后,最终止于下模座的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