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液及使用其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27159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通过在过充电时电解聚合而抑制过充电、同时可使电池的内部电阻增大从而更有效地抑制过充电的非水电解液及使用其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所述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包含在以锂金属为基准的4.3V以上、5.5V以下电解聚合且具有下述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合物、电解质盐、以及非水溶剂,式(1)(式(1)中,A为在以锂金属为基准的4.3V以上、5.5V以下电解聚合的官能团;R以及R’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或甲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水电解液以及使用该非水电解液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使用非水电解液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即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以下适宜简称“电池”)中,进行超过通常的工作电压(使用LiCoO2作为正极时,充满电时通常4. 2V)的过充电时,从正极释放出过剩锂离子的同时,有时在负极产生过剩的锂金属,生成树枝状结晶 (dendrite)。因此,正极以及负极在化学上变得不稳定,有时非水电解质中通常含有的碳酸盐类和锂金属发生反应、分解等,产生激烈的放热反应。由此,有时整个电池过度发热,有损该电池的安全性。通常电池具有保护电路等,通过这样的保护电路等应对以防止过充电。因此,通常,不会发生上述情况,但是,假定充电器或者保护电路出现故障等的情况,要求即使该电池自身过充电的情况下也具有高的安全性。特别是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及容量越增加,越强烈要求这样的要求。因此,为了应对这样的要求,专利文献1 5中公开了通过将少量的芳香族化合物作为添加剂混合到电解液中而对过充电确保安全性的方法。更具体而言,例如在专利文献1 3中公开了 通过利用溶解在电解液中的环己基苯、联苯、3-R-噻吩、3-氯噻吩、呋喃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包含在以锂金属为基准的4.3V以上、5.5V以下电解聚合且具有下述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合物、电解质盐、以及非水溶剂,式(1)式(1)中,A为在以锂金属为基准的4.3V以上、5.5V以下电解聚合的官能团;R以及R’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或甲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保岩安纪雄奥田雄希本棒英利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