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流程闷渣回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14935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短流程闷渣回水装置,包括闷渣池、沉淀池、净水池、吸水池,所述的沉淀池及净水池底部低于闷渣池底部,闷渣池底部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与净水池之间设有溢流口,净水池内设有潜水泵;净水池通过连接管道与吸水池连通;吸水池与闷渣池通过连接管道连接。本装置缩短了传统钢渣热闷回水系统的流程,结构简单,不需要建设地下管道通廊,大幅减少建设投入,沉淀池清淤方便,有效解决了管壁结垢问题,实现了闷渣水的循环利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钢渣热闷生产过程中的短流程回水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在转炉钢渣热闷的工艺中,将钢渣倒入闷渣池打水冷却。吸水池中蓄水通过水泵给各闷渣池打水,除部分变成蒸汽蒸发外,大量冲渣水从钢渣的缝隙渗到底部,通过管道进入回水管道通廊,管道通廊内有排水沟或排水管,回水由排水沟或排水管流入回水井, 通过放置在井中的潜水泵,将水打到地上沉淀池沉淀,沉淀后回水经冷却塔冷却回到吸水池备用,完成打水循环。该回水工艺流程长、工艺复杂、管道多,需要在地下建造管道通廊,增加大量建设投资;冷却塔冷却效果不好,相对高温钢渣来说,回水的温度降低可以忽略,白白增加了建造费用;且回水温度较高经过冷却塔过程中部分水份蒸发散失,使回水循环率降低;钢渣属碱性,冲渣水循环使用,管道壁结垢明显,维护不便;回水井和沉淀池使用过程中也经常需要清理沉淀物,位于地上的沉淀池使用抓斗清淤,作业复杂,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短流程闷渣回水装置,该装置缩短了传统钢渣热闷回水系统的流程,结构简单,不需要建设地下管道通廊,大幅减少建设投入,沉淀池清淤方便,有效解决了管壁结垢问题,实现了闷渣水的循环利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短流程闷渣回水装置,包括闷渣池、沉淀池、净水池、吸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及净水池底部低于闷渣池底部,闷渣池底部出口处设有盛装大颗粒矿石的钢丝网笼子,闷渣池底部出口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与净水池之间设有溢流口,净水池内设有潜水泵;净水池通过连接管道与吸水池连通;吸水池与闷渣池通过连接管道连接。所述的吸水池上方设有加药装置。所述的吸水池内设有起过滤作用的格筛。所述的沉淀池、净水池、吸水池均建于地面以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短流程闷渣回水工艺,沉淀池和净水池,采用自流方式,缩短了回水流程,减少了管道安装费用,不需要在地面上安置冷却塔和建造地下管道通廊,大幅降低建设投资;2)吸水池由于取消了冷却塔,减少了水蒸汽蒸发散失,降低补充水用量,提高了回水循环率;3)在吸水池上部设有加药装置,软化水质,可有效防止管道结垢;4)沉淀池和吸水池设在地下,可随时使用挖掘机清淤,简单、方便,省时、省力;5)吸水池内设有格筛,可进一步对水进行过滤。附图说明图1是为本技术短流程闷渣回水装置结构图;图2是现有技术闷渣回水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1-闷渣池2-沉淀池3-净水池4-吸水池5-格筛6_水泵7_补充水8-加药箱9-冷却塔10-回水井11-管道通廊12-潜水泵13-钢丝网笼子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一种短流程闷渣回水装置,包括闷渣池1、沉淀池2、净水池3、吸水池4,沉淀池2和净水池3建在地下,沉淀池2和净水池3底部低于闷渣池1底部。闷渣池1底部回水通过装有大颗粒矿石的钢丝网笼子13将大块杂质拦截后的水经排水沟自流到沉淀池 2沉淀后溢流到净水池3,每个闷渣池对应一个沉淀池和净水池,净水池3中设有潜水泵12, 将净水打到一个公用的地下吸水池4,加药箱8中配药后加入吸水池4中,可以软化水质,防止管道结垢。净水池3内设有格筛5,格筛5由双层网填充过滤材料(焦炭等)制成,可对水进一步过滤。水泵6从经过格筛的吸水池4内将水抽出给各个闷渣池打水,补充水7直接接入吸水池中通过池中安放的液位计自动控制补水量,补充由于蒸发而损失的闷渣用水。 沉淀池2、净水池3和吸水池4都建在地下,平时上面设有盖板,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用挖掘机清理淤泥。权利要求1.一种短流程闷渣回水装置,包括闷渣池、沉淀池、净水池、吸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及净水池底部低于闷渣池底部,闷渣池底部出口处设有盛装大颗粒矿石的钢丝网笼子,闷渣池底部出口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与净水池之间设有溢流口,净水池内设有潜水泵;净水池通过连接管道与吸水池连通;吸水池与闷渣池通过连接管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流程闷渣回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水池上部设有加药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短流程闷渣回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水池内设有起过滤作用的格筛。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短流程闷渣回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 净水池、吸水池均建于地面以下。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短流程闷渣回水装置,包括闷渣池、沉淀池、净水池、吸水池,所述的沉淀池及净水池底部低于闷渣池底部,闷渣池底部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与净水池之间设有溢流口,净水池内设有潜水泵;净水池通过连接管道与吸水池连通;吸水池与闷渣池通过连接管道连接。本装置缩短了传统钢渣热闷回水系统的流程,结构简单,不需要建设地下管道通廊,大幅减少建设投入,沉淀池清淤方便,有效解决了管壁结垢问题,实现了闷渣水的循环利用。文档编号C21B3/06GK202017029SQ20112007538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1日专利技术者刘镭, 崔九霄, 李晓阳, 苏兴文 申请人: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短流程闷渣回水装置,包括闷渣池、沉淀池、净水池、吸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及净水池底部低于闷渣池底部,闷渣池底部出口处设有盛装大颗粒矿石的钢丝网笼子,闷渣池底部出口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与净水池之间设有溢流口,净水池内设有潜水泵;净水池通过连接管道与吸水池连通;吸水池与闷渣池通过连接管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兴文李晓阳刘镭崔九霄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