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型花洒的混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11685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超薄型花洒的混气结构,主要包括有花洒本体、转接件、接头、面板以及饰盖;所述转接件设于花洒本体的出水口上,其中部贯设一通水孔与一容腔,该通水孔与容腔间形成一缩颈部,又转接件的外壁上开设一连通容腔的混气孔;所述接头间隙配合设于转接件的容腔内,中部设过水孔,该过水孔经缩颈部连通通水孔,并该过水孔的内径较缩颈部的内径大,该接头对应缩颈部的端口上设有切口;所述面板与饰盖配合设于花洒本体的出水端面上,该面板上布设复数的出水孔,各出水孔上均连设水嘴,并该面板对应转接件混气孔的位置设置一开孔;所述饰盖对应面板水嘴各设有配合孔,并各配合孔与水嘴的配合间隙形成气流通道。(*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卫浴产品领域,特别指一种超薄型花洒的混气结构
技术介绍
含氧水是令花洒在出水的过程中伴随着吸入空气,使水与空气混合形成含氧水从喷头中射出,此方式是使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气体,不仅具有节水的作用,而且令水流作用在人体上感觉柔软,改进了传统直射水冲击力大、费水的不足,因此是广受业界及使用者青睐的一种出水模式,但目前市场上可出含氧水的花洒厚度都较厚,外型显得笨重,且该类花洒的进气孔直接布置在面板,进气孔的位置设置不隐蔽,肉眼直观的便可以看到,大大影响花洒整体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超薄型花洒的混气结构,利用其内部结构的紧凑, 不仅可减小花洒内部空间高度,令花洒整体作薄,并能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混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超薄型花洒的混气结构,主要包括有花洒本体、转接件、接头、面板以及饰盖; 所述转接件设于花洒本体的出水口上,其中部贯设一通水孔与一容腔,该通水孔与容腔间形成一缩颈部,又转接件的外壁上开设一连通容腔的混气孔;所述接头间隙配合设于转接件的容腔内,中部设过水孔,该过水孔经缩颈部连通通水孔,并该过水孔的内径较缩颈部的内径大,该接头对应缩颈部的端口上设有切口 ;所述面板与饰盖配合设于花洒本体的出水端面上,该面板上布设复数的出水孔,各出水孔上均连设水嘴,并该面板对应转接件混气孔的位置设置一开孔;所述饰盖对应面板水嘴各设有配合孔,并各配合孔与水嘴的配合间隙形成气流通道。该接头的外壁上设有凸棱。该面板的开孔内设置一混气垫。该饰盖配合装饰圈固定于面板上。上述可见,本技术花洒由于采用转接件与接头的配合,组合后其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由此可减小花洒的内部空间,使花洒的厚度可在20. 1mm,令花洒整体可以作薄, 并能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混气,藉此使本技术外型更轻巧、美观;除此之外,本技术在面板上增加设置一饰盖,饰盖上的配合孔可对应容置面板上的水嘴,而且利用配合孔与水嘴的配合间隙组成气流通道,令花洒的外型更整齐、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转接件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接头的结构示 意图;图6为本技术接头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时水流及气流走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超薄型花洒的混气结构,因应花洒的含氧水出水而实施,以下配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说明。如图1、2所示,一花洒,主要包括有花洒本体1、转接件2、接头3、面板4以及饰盖 5,该面板4与饰盖5组设于花洒本体1的出水端面上,并与花洒本体结合后组成一内部空间,该转接件2、接头3配合后组成水路并装设于该内部空间内。其中,所述花洒本体1具有一连接水源的进水口 11与一连通该进水口的出水口 12 组成花洒的进水水路;所述转接件2对应设于花洒本体的出水口 12的端口上,配合参见图3、4所示,该转接件2的中部贯设一通水孔21与一容腔22,并在通水孔21与容腔22间形成一连通该通水孔与容腔的缩颈部23,并该转接件2的外壁上开设一连通容腔22的混气孔24 ;所述接头3间隙配合套置于转接件的容腔22内,配合参见图5、6所示,接头的中部为过水孔31,该过水孔31经缩颈部23连通通水孔21,并该过水孔31的内径较缩颈部23 的内径大,该接头3对应缩颈部23的端口上对称的设有两切口 32,并该接头3的外壁上设有凸棱33,该凸棱33可使接头3呈一定间隙且稳固设于该转接件的容腔22内;所述面板4与饰盖5配合设于花洒本体1的出水端面上,该面板4上布设复数的出水孔41,各出水孔41上设有水嘴42 (TPR),并该面板4对应转接件2混气孔24的位置设置一开孔43,于开孔43内设置一混气垫6,所述饰盖5配合装饰圈7固定于面板4上,其对应面板水嘴42各设有配合孔51,并各配合孔51与水嘴42的配合间隙形成连接大气至花洒水路的气流通道,即令气体a由该气流通道进入饰盖5与面板4之间,由面板开孔43及转接件混气孔24进入转接件的容腔内22,见图7中箭号a的指向。使用时打开花洒,连通水源,此时水流b由进水口 11经出水口 12进入转接件2的通水孔21,经过缩颈部23进入接头3的过水孔31(见图7中箭号b的指向),水流在高速流动中经过缩颈部23与接头3的过水孔31时,由于过水孔的内径较缩颈部的内径大,根据伯努力方程原理,在孔径即过水截面积发生变化处形成一负压区,在负压的作用下,气体a可由饰盖配合孔51与水嘴42的配合间隙进入饰盖5与面板4之间,通过面板开孔43及转接件混气孔24进入转接件的容腔内22,由接头3端口上的切口 32被吸入接头3的过水孔31 中(见图7中箭号a的指向),与水充分混合后形成含氧水通过面板水嘴42流出,构成花洒的含氧水(含氧水)出水状态。花洒采用上述混气结构具有如下特点1、本技术采用转接件与接头的配合,组合后其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由此可减小花洒的内部空间,使其花洒厚度可在20. 1mm,令花洒整体可以作薄,并能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混气,藉此不仅令花洒的外型更轻巧、美观,进一步具有节省材料、降低制造成本的功效。 2、本技术在面板上增加设置一饰盖,饰盖上的配合孔不仅可供容置面板上的水嘴不致太凸出,而且利用配合孔与水嘴的配合间隙组成气流通道,令花洒的外型更整齐、 美观。权利要求1.一种超薄型花洒的混气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有花洒本体、转接件、接头、面板以及饰盖;其中,所述转接件设于花洒本体的出水口上,其中部贯设一通水孔与一容腔,该通水孔与容腔间形成一缩颈部,又转接件的外壁上开设一连通容腔的混气孔;所述接头间隙配合设于转接件的容腔内,中部设过水孔,该过水孔经缩颈部连通通水孔,并该过水孔的内径较缩颈部的内径大,该接头对应缩颈部的端口上设有切口 ;所述面板与饰盖配合设于花洒本体的出水端面上,该面板上布设复数的出水孔,各出水孔上均连设水嘴,并该面板对应转接件混气孔的位置设置一开孔;所述饰盖对应面板水嘴各设有配合孔,并各配合孔与水嘴的配合间隙形成气流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花洒的混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接头的外壁上设有凸棱。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花洒的混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面板的开孔内设置一混气垫。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花洒的混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饰盖配合装饰圈固定于面板上。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超薄型花洒的混气结构,主要包括有花洒本体、转接件、接头、面板以及饰盖;所述转接件设于花洒本体的出水口上,其中部贯设一通水孔与一容腔,该通水孔与容腔间形成一缩颈部,又转接件的外壁上开设一连通容腔的混气孔;所述接头间隙配合设于转接件的容腔内,中部设过水孔,该过水孔经缩颈部连通通水孔,并该过水孔的内径较缩颈部的内径大,该接头对应缩颈部的端口上设有切口;所述面板与饰盖配合设于花洒本体的出水端面上,该面板上布设复数的出水孔,各出水孔上均连设水嘴,并该面板对应转接件混气孔的位置设置一开孔;所述饰盖对应面板水嘴各设有配合孔,并各配合孔与水嘴的配合间隙形成气流通道。文档编号B05B7/04GK202021107SQ20112011715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型花洒的混气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有花洒本体、转接件、接头、面板以及饰盖;其中,所述转接件设于花洒本体的出水口上,其中部贯设一通水孔与一容腔,该通水孔与容腔间形成一缩颈部,又转接件的外壁上开设一连通容腔的混气孔;所述接头间隙配合设于转接件的容腔内,中部设过水孔,该过水孔经缩颈部连通通水孔,并该过水孔的内径较缩颈部的内径大,该接头对应缩颈部的端口上设有切口;所述面板与饰盖配合设于花洒本体的出水端面上,该面板上布设复数的出水孔,各出水孔上均连设水嘴,并该面板对应转接件混气孔的位置设置一开孔;所述饰盖对应面板水嘴各设有配合孔,并各配合孔与水嘴的配合间隙形成气流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林林世雄李森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英仕卫浴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