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篮球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99731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升降篮球架,其包括立柱、篮板、桁架结构及调节机构,该桁架结构包括与水平方向呈相同倾角的上桁架和下桁架,其均活动铰接在立柱与篮板之间,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件、槽钢件、调节杆及竖直杆,固定件固定在立柱上,调节杆置于上述槽钢件内,且此调节杆及槽钢件的一端与固定件活动铰接,此槽钢件的另一端与竖直杆的下端部活动铰接,该竖直杆的上端部与下桁架后端的延伸部活动铰接,槽钢件上设有供销钉穿设的第一销孔,固定件上设有复数个呈上下设置且与上述第一销孔相适配的第二销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调节机构作用的力无需太大,调节作用力易实现,而且也不会出现现有调节机构由于生锈缘故而影响其调节效果,具有使用寿命较长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篮球架,具体是指一种可升降篮球架
技术介绍
如今篮球运动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民性的运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可以从篮球中得到很多乐趣,由于不同年龄段人群身体条件存在差异,现有同一标准高度的篮球架已不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求,于是出现了一种可升降篮球架,如图1所示,其包括立柱 1'、篮板2'、桁架结构3'及调节机构4';该桁架结构3'包括与水平方向呈相同倾角的上桁架31'和下桁架32',其均可调活动铰接在立柱1'与篮板2'间,调节机构4'包括摇柄40'、固定件41'、下连杆42'、螺旋轴43'及上连杆44',固定件41'平行固设在立柱1'上,下连杆42'竖直固接在固定件41'的自由端部,上连杆44'竖直固接在上述下桁架32'后端的延伸部上,并位于上述下连杆42'上方,螺旋轴43'的上端贯穿在上连杆41'内,并与固设上连杆41'内的螺母相互活动螺接,螺旋轴43'的下端穿设在下连杆 42'内,并相对下连杆42'定位且可旋转活动,螺旋轴43'的下端部还连设有摇柄40'。需提升篮板2'高度时,顺时针摇动摇柄40',其带动螺旋轴43'旋转,经由螺旋轴43'与螺母的相互作用,上连杆44'相对下连杆42'向上提升,再由上连杆44'带动下桁架32'及上桁架31'对应活动作用,最后致使篮板2'向上提升,若需降低篮板2'高度,只需反方向摇动摇柄即可。然而,所述摇柄一般需手动操作调节,其需消耗较大的力,调节难定较大,调节不方便,而且螺旋轴处于裸露状态也易引起生锈而影响篮球架的升降效^ ο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可升降篮球架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篮球架,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篮球架升降调节存在不方便、易受生锈影响等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种可升降篮球架,其包括立柱、篮板、桁架结构及调节机构,该桁架结构包括与水平方向呈相同倾角的上桁架和下桁架,其均活动铰接在上述立柱与篮板之间,上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件、槽钢件、调节杆及竖直杆,上述固定件固定在立柱上,上述调节杆置于上述槽钢件内,且此调节杆及槽钢件的一端与上述固定件活动铰接,此槽钢件的另一端与上述竖直杆的下端部活动铰接,该竖直杆的上端部与上述下桁架后端的延伸部活动铰接,上述槽钢件上设有供销钉穿设的第一销孔,上述固定件上设有复数个呈上下设置且与上述第一销孔相适配的第二销孔。上述立柱包括一主立柱和二辅立柱,该二辅立柱竖直固定在该主立柱上端的两侧处,上述下桁架活动铰接在上述二辅立柱的内侧壁上。上述下桁架共设有四根,其相互平行且分别两两对应活动铰接在上述二辅立柱的内侧壁上,其中位于上述二辅立柱较上方的上述二下桁架的后端各设有一延伸部,上述竖直杆设有两根,其分别与上述二延伸部对应活动铰接。 本技术篮球架的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件、槽钢件、调节杆及竖直杆,需要对篮板做升降调节时,首先卸下第一、第二销孔内的销钉,再操动调节杆,下压或上调槽钢件,经由竖直杆,使带有延伸部的下桁架以此下桁架与立柱的铰接点为轴,活动调节该下桁架,上桁架随之做相应调节,由此即可轻松又稳定地带动篮板作升降调整,调到所需篮板高度后,再将销钉贯通插入相对应的第一、第二销孔内,从而实现篮板的最后稳固作用。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对调节机构作用的力无需太大,调节作用力易实现,而且只需稍微下压或上调,通过杠杆原理,即可实现篮板较大幅度的升降调节;再有,本技术也不会出现现有调节机构由于生锈缘故而影响其调节效果,故具有使用寿命较长特点。附图说明图ι是习有S鼓求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二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立柱1'篮板2'桁架结构3'上桁架31'下桁架32'调节机构4'摇柄40'固定件41'下连杆42'螺旋轴43'上连杆44'立柱1主立柱11辅立柱12篮板2桁架结构3上桁架31下桁架32延伸部321调节机构4固定件41第二销孔411槽钢件42调节杆43竖直杆4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本技术一种可升降篮球架,其一较佳实施例如图2所示,其包括立柱1、篮板 2、桁架结构3及调节机构4。上述桁架结构3包括上桁架31和下桁架32,其均活动铰接在立柱1与篮板2之间,该上桁架31及下桁架32与水平方向呈相同的倾角设置;其中,该上桁架31设有两根, 其前端分别活动铰接在篮板2两侧且靠上方处,后端分别活动铰接在立柱1上端的外侧壁上;下桁架31同样设有两根,其前端分别活动铰接在篮板2中间靠下方处,后端分别活动铰4接在立柱2的外侧壁上,该下桁架32的后端还各设有一延伸部322,其用于与下述调节机构4的竖直杆44活动铰接作用。所述下桁架32可以不仅仅设有两根,还可以设有四根,以起到加强桁架机构3的稳固支撑作用。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固定件41、槽钢件42、调节杆43及竖直杆44,该固定件41固定在立柱1上,调节杆43置于槽钢件42内,且此调节杆43及槽钢件42的一端平齐设置, 并均与固定件41相互活动铰接,竖直杆44设有两根,槽钢件42的另一端与该二竖直杆44 的下端部活动铰接,二竖直杆44的上端部与上述二下桁架32后端的二延伸部322对应活动铰接,槽钢件42上设有供销钉穿设的第一销孔(图中未示出),对应固定件41上设有复数个呈上下设置且与上述第一销孔相适配的第二销孔411。需要对本技术篮板2做升降调节时,首先卸下第一、第二销孔内的销钉,再操动调节杆43,下压或上调槽钢件42,经由竖直杆44,使带有延伸部322的下桁架32以此下桁架32与立柱1的铰接点为轴,活动调节该下桁架32,上桁架31随之做相应调节,由此即可轻松又稳定地带动篮板2作升降调整,调到所需篮板2高度后,再将所述销钉贯通插入相对应的第一、第二销孔内,从而实现篮板2的最后稳固作用。另外,在不使用调节杆43时, 该调节杆43可以竖直立于立杆1的侧边上,以加强篮球架的结构紧凑性。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结构设计,使对调节机构4作用的力无需太大,调节作用力易实现,而且只需稍微下压或上调,通过杠杆原理,即可实现篮板2较大幅度的升降调节;再有,本技术也不会出现现有调节机构由于生锈缘故而影响其调节效果,故具有使用寿命较长特点。如图3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立柱1包括一主立柱11和二辅立柱 12,该二辅立柱12竖直固定在主立柱11上端的两侧处,下桁架32活动铰接在二辅立柱12 的内侧壁上。为了加强桁架结构3的稳固支撑作用,所述下桁架32共设有四根,其相互平行且分别两两对应活动铰接在二辅立柱12的内侧壁上,其中,位于二辅立柱12较上方的二下桁架32的后端各设有一延伸部322,该二延伸部322分别与二竖直杆44对应活动铰接。 该实施例二对篮板2的升降调节原理同实施例一,故不再详细阐述。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可升降篮球架,其包括立柱、篮板、桁架结构及调节机构,该桁架结构包括与水平方向呈相同倾角的上桁架和下桁架,其均活动铰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升降篮球架,其包括立柱、篮板、桁架结构及调节机构,该桁架结构包括与水平方向呈相同倾角的上桁架和下桁架,其均活动铰接在上述立柱与篮板之间,其特征在于:上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件、槽钢件、调节杆及竖直杆,上述固定件固定在立柱上,上述调节杆置于上述槽钢件内,且此调节杆及槽钢件的一端与上述固定件活动铰接,此槽钢件的另一端与上述竖直杆的下端部活动铰接,该竖直杆的上端部与上述下桁架后端的延伸部活动铰接,上述槽钢件上设有供销钉穿设的第一销孔,上述固定件上设有复数个呈上下设置且与上述第一销孔相适配的第二销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棋镐
申请(专利权)人:客贝利厦门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