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90106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雨伞,所述多功能雨伞包括伞柄、连接于所述伞柄的伞骨和覆盖于所述伞骨上的伞面,所述多功能雨伞的伞面上还相连有伞套部分,当所述伞面呈开启状态时,所述伞套部分在伞面下方围成筒状侧面。当所述伞面呈闭合状态时,所述伞套部分折叠套在所述伞面外围。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多功能雨伞包含有所述伞套部分,一方面,在所述多功能雨伞打开时,用户可以借助于所述伞套部分遮挡更多的雨滴,达到更好的遮雨效果;另一方面,所述伞套部分可以在所述多功能雨伞存放时更好地保护。(*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雨伞
本技术涉及一种伞,特别涉及一种包含伞套的雨伞。
技术介绍
伞是人们日常使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日用品。伞可以用于遮阳和挡雨。伞的构造基本上分为伞柄、伞骨和伞面三部分。但是在使用中发现,雨雪天气经常伴随着风或者风暴。如果用户使用的是雨伞,当风或者风暴是阵风或者旋风时,雨滴仍然会落在行人身上;如果用户使用的是雨衣,则有些用户的用户体验不是很好,因为雨衣通常都是湿漉漉的贴在身上。而现有技术中,为了存放伞的方便,很多雨伞包含有伞套,在雨伞呈打开状态时,伞套经常没有用处而且不好放置, 所以如果能够让伞套在雨伞打开时也能够起到其他作用,将会是用户所希望见到的。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雨伞,所述多功能雨伞包含的伞套可以在所述雨伞呈打开状态时,形成围绕行人的筒状侧面。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雨伞,其包括伞柄、连接于所述伞柄的伞骨和覆盖于所述伞骨上的伞面,特别地,所述伞面相连有伞套部分,当所述伞面呈开启状态时,所述伞套部分在伞面下方围成筒状侧面。进一步地,当所述伞面呈闭合状态时,所述伞套部分折叠套在所述伞面外围。进一步地,所述伞套部分不与伞面相连的一端反向套折,使整个伞套部分套折成双层筒状侧面后套在所述伞面外围。进一步地,所述伞套部分套折成双层筒状侧面后,所述双层筒状侧面形成的夹层间通过拉链或者魔术贴固定。进一步地,所述伞套部分沿伞柄方向的长度为所述伞柄的长度的二倍,所述伞套部分不与伞面相连的一端反向套折,使整个伞套部分套折成双层筒状侧面后,所述双层筒状侧面的长度等于所述伞柄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双层筒状侧面的至少一端开口的边缘还包括有束绳,当所述束绳被拉紧时,所述开口被束缚收紧。进一步地,所述伞面的边缘与所述伞套部分相连,所述筒状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是透明的。进一步地,所述伞套部分沿伞柄方向的长度为所述伞柄的长度的一倍至三倍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的多功能雨伞包含有如下优点第一,在所述多功能雨伞呈打开状态时,所述伞套部分可以围绕所述多功能雨伞的边缘形成容纳用户的筒状侧面,帮助用户抵挡更多的雨滴;第二,在所述多功能雨伞呈关闭状态时,所述伞套部分可以折叠成双层筒状侧面来套在所述多功能雨伞上,使得所述多功能雨伞获得更好的保护。附图说明结合参考附图及接下来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将更容易理解,其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对应同样的结构部件,其中图1为本技术中的多功能雨伞在一个实施例中的打开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多功能雨伞在一个实施例中的闭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伞套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和图4为本技术中的多功能雨伞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的闭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详细描述主要通过程序、步骤、逻辑块、过程或其他象征性的描述来直接或间接地模拟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运作。为透彻的理解本技术,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陈述了很多特定细节。而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时,本技术则可能仍可实现。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使用此处的这些描述和陈述向所属领域内的其他技术人员有效的介绍他们的工作本质。换句话说,为避免混淆本技术的目的,由于熟知的方法、程序、成分和电路已经很容易理解,因此它们并未被详细描述。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此外,表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或功能框图中的模块顺序并非固定的指代任何特定顺序,也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的多功能雨伞包含有伞套部分,所述伞套部分在所述多功能雨伞闭合时,作为普通的伞套来保护所述多功能雨伞;所述伞套部分在所述多功能雨伞开启时,作为伞面的延伸部分形成一筒状侧面,帮助用户抵挡更多的雨滴。请参考图1和图2,其分别示出了本技术中的多功能雨伞在一个实施例100中的打开示意图和闭合示意图。所述多功能雨伞100包括伞柄110、相连于所述伞柄的伞骨 120和覆盖于所述伞骨上的伞面130,所述伞面130的边缘还相连有伞套部分140。所述伞套部分140可以直接由所述伞面130的边缘延伸形成;所述伞套部分140也可以是独立的一部分,通过拉链、按扣或者魔术贴之类的结构固定于所述伞面130的边缘。图1中示出的是所述多功能雨伞100的打开状态,易于观察到,此时所述伞套部分 140沿所述伞面130的边缘、在所述伞面130的下方围成一个筒状侧面。如果此时用户在使用所述多功能雨伞100,该用户应当在所述伞面下方和所述筒状侧面形成的空腔内。藉由上述结构,所述多功能雨伞100可以帮助用户抵挡更多的雨滴。显然,所述伞套部分140并不一定相连于所述伞面130的边缘,所述伞套部分140 还可以相连于所述伞面130的边缘内侧或者边缘外侧。根据所述伞面130在不同实施例中的形状,所述伞套部分140围成的筒状侧面的截面形状可能是圆形、椭圆形、六边形或者其它多边形。所述伞套部分140中的至少一部分应当是透明的,比如说相对于用户眼睛的地方,当然所述伞套部分140也可以是全部透明的。所述伞套部分140的长度应当在所述伞柄110的长度的一倍至三倍之间,主要目的是一方面能够在作为伞套时全面覆盖所述多功能雨伞100的整体,另一方面尽量能够在所述多功能雨伞100处于打开状态时覆盖用户更多的部位,而且不对用户的正常活动造成影响。请继续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技术中的伞套部分140在一个实施例200中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伞套部分200的长度正好等于所述伞柄110的二倍,为了使得所述伞套部分200能够在所述多功能雨伞处于闭合状态时形成合适大小的伞套,所述伞套部分200不与所述多功能雨伞的伞面边缘相连的一端可以反向套折,使整个伞套部分 200套折成双层筒状侧面后套在所述多功能雨伞的外围。此时所述双层筒状侧面的长度将正好与所述多功能雨伞的长度相同。并且为了使得所述双层筒状侧面中间的夹层尽可能贴合,所述双层筒状侧面形成的夹层间可以通过拉链或者魔术贴固定。显然所述双层筒状侧面之间的夹层可以通过魔术贴来固定是易于联想到的。故此处将主要描述采用拉链将所述双层筒状侧面之间的夹层固定的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伞套部分200形成的筒状侧面内侧,还包括有至少一条拉链220。假设所述伞套部分200形成的是圆柱形的筒状侧面,则所述筒状侧面的内侧,沿圆柱形侧面的某一条或者某几条母线上包含有拉链220,所述拉链220的闭合起点222位于所处母线的中点,所述拉链220的两边从所处母线的中点沿所述母线延伸固定于所述筒状侧面的内侧。请结合参考图4,其示出了所述伞套部分200折叠后形成双层筒状侧面的剖面示意图。当所述伞套部分200折叠成双层筒状侧面后,所述拉链220的两边正好相对,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雨伞,其包括伞柄、连接于所述伞柄的伞骨和覆盖于所述伞骨上的伞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相连有伞套部分,当所述伞面呈开启状态时,所述伞套部分在伞面下方围成筒状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丹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爱睿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