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神经管。因此,不断进行了大量用管状的医用材料,即人工神经管将切断的末梢神经的断处相互连接,诱导轴突由神经干的中枢侧断处向末梢侧断处再生,沿正确的方向伸长,使之从末梢神经干到达神经肌肉接点或末梢感受器,从而使之恢复功能的尝试。作为人工神经管,以前不断尝试了硅酮、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形成的非多孔性管;拉伸聚四氟乙烯、纤维素等形成的多孔性管;聚丙烯腈或聚砜等形成的半透膜管;生物分解性材料聚乙醇酸、聚乳酸或其共聚物等形成的管;或明胶管;或者来源于动脉或静脉等同种的生物体组织管。但是,在采用这些材料的末梢神经再生实验中,由于生物体的修复受到材料的阻碍,迄今为止能够再生的神经长度再长也不过15mm。另外,再生的神经较细,不仅不能正常地恢复神经形态,大多也不能恢复再生神经的功能。另外,也报道了将神经生长因子NGF填充到管中的先例,但是由于NGF在早期流出、扩散,不能获得优良的效果。最近,尝试了在胶原管中填充被覆有昆布氨酸和粘连蛋白的胶原纤维得到的人工神经管(Tong,X.,et al.Brain Research 663155-162(1994)),在神经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神经管,在由生物体内分解吸收性材料形成的管的内腔中具有微细纤维化胶原体,其特征在于,该微细纤维化胶原体的空隙中填充有昆布氨酸。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9-7-7 192993/991.一种人工神经管,在由生物体内分解吸收性材料形成的管的内腔中具有微细纤维化胶原体,其特征在于,该微细纤维化胶原体的空隙中填充有昆布氨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神经管,上述生物体内分解吸收性材料是由聚乙醇酸、聚乳酸、乙醇酸和乳酸的共聚物、乳酸和ε-己内酯的共聚物、polydioxanone以及乙醇酸和三亚甲基碳酸酯的共聚物中选择的材料形成的网状材料,至少在其外面具有由明胶或胶原形成的被覆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神经管,上述网状材料具有约5~30μm的网眼孔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神经管,上述生物体内分解吸收性材料是微细纤维化胶原形成的物质,至少在其外面具有由胶原形成的被覆层。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人工神经管,还向上述微细纤维化胶原体中导入细胞营养/生长因子、自体的炎症细胞或者自体、同种或异种的髓磷脂形成细胞中的至少一种。6.一种人工神经管的制备方法,具有下述过程准备由生物体内分解吸收性材料形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庆彦,
申请(专利权)人:达比古股份有限公司,清水庆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