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缓冲室的换热水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76429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置缓冲室的换热水箱,包括外桶体、保温层、内胆和换热夹层,所述换热夹层设置在内胆外部,并由夹层桶、外封头、内封头和内胆壁构成,内封头和所述外封头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外封头形成缓冲室,所述缓冲室与所述换热夹层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换热夹层内通过设置隔板形成缓冲室,不仅可以保护内胆不受工作介质膨胀压力损坏,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成本低廉。(*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换热水箱,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置缓冲室的换热水箱。技术背景国内现有的夹层换热水箱内胆有用不锈钢制成或是碳钢搪瓷制成,胆外壁加有介 质夹层,介质夹层与太阳能集热器连成一闭路循环系统,循环系统中采用防冻和防沸的液 体热介质灌入,由液体热介质循环传送热量,使水箱中的水逐步升温。但上述方案存在以下 不足,夹层空间容积一定,当内胆受热膨胀时,夹层压力瞬间增大,当夹层压力超出内胆壁 所能承受的压力时,就会破坏内胆(搪瓷脱落、内壁腐蚀、水箱漏水),使水箱使用寿命大大 缩短。同时由于液体热介质长时间受热,从而导致蒸发,如果不能及时补充热介质,则会引 起换热面积下降,影响系统的运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在缓冲 夹层中内置缓冲室来保护内胆不受工作介质膨胀压力损坏的换热水箱。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置缓冲室的换热水箱,其包括外桶体、保温层、内胆 和换热夹层,所述换热夹层设置在内胆外部,并由夹层桶、外封头、内封头和内胆壁构成,在 所述内封头和所述外封头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外封头形成缓冲室,所述缓冲室 与所述换热夹层相连通。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置缓冲室的换热水箱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缓冲室与所述换热夹层桶过所述通孔连通。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隔板的边缘。所述通孔的直径为4mm到6mm所述隔板焊接固定在所述外封头的内部。所述换热夹层设有适于与集热器构成换热循环的下循环口和上循环口。所述换热夹层设有工作介质注入所述换热夹层的注液口和气体排出所述换热夹 层的排气口。按照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内置缓冲室的换热水箱具有如下优点首先,通过 缓冲室内的空气压缩、膨胀原理实现工作介质受热热膨胀后的压力缓冲,从而避免内胆因 压力导致的搪瓷脱落、内壁腐蚀以及漏水,延长了水箱使用寿命,同时,在工作介质因长时 间受热产生蒸发,缓冲室内的工作介质补入换热夹层内,保证换热效果;第二,缓冲室通过 隔板形成于换热夹层内部,无需另外设置缓冲室,结构简单,因此制造成本低廉;第三,通过 设置在隔板上的通孔将缓冲室与换热夹层连通,无需其他连通装置,结构简单;第四,换热 夹层由夹层桶、外封头、内封头和内胆壁构成,增加了换热夹层的体积,提高了水箱的换热 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换热水箱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给出的一种内置缓冲室的换热水箱,包括外桶体1、保温 层2、内胆15和换热夹层11,所述换热夹层11由夹层桶5、外封头6、内封头10和内胆壁13 构成,在所述内封头10和所述外封头6之间设有隔板7,所述隔板7与所述外封头6形成缓 冲室8,所述缓冲室8与所述换热夹层11相连通。因为在换热夹层11内部设置隔板7以形 成缓冲室8,因此在制造时无需另外加工缓冲室,简化了制造工艺。另外,所述换热夹层11 延伸至内胆15的一端,因此提高了换热效果。如图2所示,本技术采用在所述隔板7上设有通孔9的方式,使所述缓冲室8 与所述换热夹层11连通,因此制造工艺简单。本技术换热水箱的换热夹层11设有下循环口 12和上循环口 14,其与集热器 的进出口连通构成一个换热循环系统。换热夹层11和缓冲室8相连通,构成缓冲装置。运 行之前,首先将集热器与水箱连接,然后将一定量的工作介质通过设置在所述换热夹层11 上的注液口 3注入所述换热夹层11与集热器中,灌注介质时,气体从设置在所述换热夹层 11上的排气口 4中排出,直到介质从排气口 4或注液口 3流出时,证明工作介质已注满,此 时封闭排气口 4、注液口 3,系统可进入运行状态。系统运行时,集热部件吸收太阳能,使集热部件中的介质升温膨胀,膨胀出来的工 作介质通过所述通孔9进入所述缓冲室8,升温同时使得所述换热夹层11内部压力升高,此 时所述缓冲室8中的空气被压缩,工作介质流入所述缓冲室8中,从而释放所述换热夹层11 中的压力。当工作介质温度降低后,工作介质冷却收缩,此时所述缓冲室8中的气体压力推 动底部的工作介质通过所述通孔9流回所述换热夹层11中,起到自动补液作用。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通孔9位于所述隔板7的边缘,接近所述换热加 层11设置于所述内胆15外周壁区域,因此达到更好的连通效果。另外,所述通孔9的直径 优选4mm到6mm所述隔板7通过已知的方法固定在所述内封头6的内部,在本技术优选实施 例中,所述隔板7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换热夹层11内,且在所述内封头10和所述外封 头6之间。采用焊接方式不仅使所述隔板7固定牢固,且加工工艺简单。权利要求1.一种内置缓冲室的换热水箱,包括外桶体(1)、保温层(2)、内胆(1 和换热夹层 (11),所述换热夹层(11)由夹层桶(5)、外封头(6)、内封头(10)和内胆壁(13)构成,其特 征在于在所述内封头(10)和所述外封头(6)之间设有隔板(7),所述隔板(7)与所述外 封头(6)形成缓冲室(8),所述缓冲室(8)与所述换热夹层(11)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7)上设有通孔(9),所述缓 冲室(8)与所述换热夹层(11)通过所述通孔(9)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9)位于所述隔板(7)的边缘。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9)的直径为4mm到6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7)焊接固定在所述外封头 (6)的内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夹层(11)设有适于与集热器 构成换热循环的下循环口(1 和上循环口(14)。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夹层(11)设有工作介质注入 所述换热夹层(11)的注液口( 和气体排出所述换热夹层(11)的排气口 G)。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置缓冲室的换热水箱,包括外桶体、保温层、内胆和换热夹层,所述换热夹层设置在内胆外部,并由夹层桶、外封头、内封头和内胆壁构成,内封头和所述外封头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外封头形成缓冲室,所述缓冲室与所述换热夹层相连通。本技术在换热夹层内通过设置隔板形成缓冲室,不仅可以保护内胆不受工作介质膨胀压力损坏,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成本低廉。文档编号F24J2/46GK201935443SQ20102070112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者李建平, 邹国营, 郑清波 申请人:宁波帅康热水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缓冲室的换热水箱,包括外桶体(1)、保温层(2)、内胆(15)和换热夹层(11),所述换热夹层(11)由夹层桶(5)、外封头(6)、内封头(10)和内胆壁(13)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封头(10)和所述外封头(6)之间设有隔板(7),所述隔板(7)与所述外封头(6)形成缓冲室(8),所述缓冲室(8)与所述换热夹层(11)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国营李建平郑清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帅康热水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