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喃西林溶液的灭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77337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呋喃西林溶液的灭菌方法,主要解决现有呋喃西林溶液在制备和灭菌过程中稳定性差、不易储藏、难以批量生产的不足。该方法是将配制好的呋喃西林溶液用60~100℃的热水或蒸汽或干热空气加热至60℃以上,并保持10~60分钟,然后放置6~48小时,再重复上述操作1~5次,最后将其置于密封避光容器中保存即可。利用该方法处理后的呋喃西林溶液既有效地消除了其中的细菌,又保持了其品质长期稳定,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可满足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需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用抑菌药物制剂的灭菌方法,具体地指一种。
技术介绍
呋喃西林的化学名为5-硝基-2-呋喃醛缩氨基脲,英文名为Furalilinum,分子式为C6H6O4N4,分子量为198.15,是一种合成的硝基呋喃类外用消毒药,它能干扰细菌的糖代谢过程和氧化酶系统而发挥抑菌或杀菌的作用,且主要干扰细菌糖代谢的早期阶段,导致细菌代谢紊乱而死亡。呋喃西林作为一种合成的抗菌药,由于其口服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性,故临床上一般不宜采用口服给药。但由于其抗菌谱广,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有抵抗作用,在体外能抑制一般的细菌,高浓度时可灭杀细菌,外用冲洗或湿敷处理体表感染和皮肤疾病的效果较为理想,故其外用剂型在临床上得到了大力推广。目前,呋喃西林的外用片剂、滴鼻剂、软膏剂、贴剂等在国内应用得较为普遍,但其溶液剂在国内还没有药厂能正式批量生产,大多数医院只能将自己配制好的呋喃西林药液在短时间内、在医院内部范围作为医院制剂使用。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呋喃西林溶液中的呋喃环不稳定及其硝基结构有较强的氧化性,使其对光和热不稳定,容易氧化,容易析出结晶所致。而且目前在配制呋喃西林溶液的过程中大都采用115℃热压蒸汽灭菌30分钟的方法灭菌,容易产生局部过热现象,使呋喃西林溶液的不稳定性和易氧化性进一步加剧,呋喃西林溶液的颜色变深,有效成分的含量大幅下降。同时所配制出的呋喃西林溶液在自然光的照射下也会很快发生上述稳定性问题。故呋喃西林溶液很难实现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和长期储藏,远不能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该方法既能有效地灭杀呋喃西林溶液中的细菌,又能使所制得的呋喃西林溶液品质保持长期稳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研究出的,是将配制好的呋喃西林溶液用60~100℃的热水或蒸汽或干热空气加热至60℃以上,并保持10~60分钟,然后放置6~48小时,重复上述操作1~5次,最后将其置于密封避光容器中保存即可。上述加热呋喃西林溶液的热水或蒸汽的温度最好控制在60~80℃,保持时间最好控制在20~40分钟。上述加热呋喃西林溶液的干热空气的温度最好控制在70~90℃,保持时间最好控制在25~30分钟。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热水或蒸汽或干热空气间歇加热灭菌的方法可以使呋喃西林溶液受热均衡,有效破坏其中的微生物蛋白质和核酸中的氢键,使核酸破坏,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微生物的细胞繁殖体因而死亡;然后搁置一段时间让其中的芽孢发育成为繁殖体,在第二次加热时将其消灭掉;如此反复再加热,直至全部芽孢消灭净为止。这样,既有效地灭杀掉了呋喃西林溶液中的细菌,又避免了高温对呋喃西林溶液稳定性和氧化性的负面影响,不致使呋喃西林溶液的颜色变深和有效成份遭到破坏。而用60~80℃的热水或蒸汽保持加热20~40分钟,或用70~90℃的干热空气保持加热25~30分钟,更可将不均衡高温对呋喃西林溶液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时采用密封避光容器保存多次加热灭菌后的呋喃西林溶液,可大幅减轻光照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充分维持呋喃西林溶液的抑菌灭菌效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满足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需要。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述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首先制备呋喃西林外用溶液剂型以呋喃西林作为主药,其重量用量为0.001~0.2%;以苯甲酸钠作为助溶防腐剂,其重量用量为0.01~1.0%;以氯化钠作为等渗调节剂,其重量用量为0.80~1.0%;以蒸馏水作为溶剂,其重量用量加至100%。取呋喃西林溶于适量的热蒸馏水中,加入苯甲酸钠和氯化钠,滤过,自滤器上添加蒸馏水至100%,搅匀即得呋喃西林溶液。上述助溶防腐剂还可以用苯甲酸钾、水杨酸钠、聚乙二醇、乙醇、聚山梨酯、聚维酮、枸橼酸钠等,加入助溶防腐剂可增加呋喃西林在药液中的溶解度,防止结晶析出,同时可起到防腐的作用。上述等渗调节剂还可以用山梨醇,甘露醇,葡萄糖等,加入等渗调节剂可使药液与人体体液等渗,不至于有不舒适感。然后可将上述配制好的呋喃西林溶液采用如下几种方法之一进行灭菌处理1)将呋喃西林溶液用100℃流通蒸汽进行加热处理,使呋喃西林溶液的温度上升至70~80℃,保持15分钟左右,然后常温放置18小时,重复上述操作1次。2)将呋喃西林溶液用90~95℃的热水进行加热处理,使呋喃西林溶液的温度上升至85~90℃,保持30分钟左右,然后常温放置24小时,再重复上述操作1次。3)将呋喃西林溶液用70℃的热水进行加热处理,使呋喃西林溶液的温度上升至60~65℃,保持25分钟左右,然后常温放置24小时,重复上述操作4次。4)将呋喃西林溶液用65℃的热水进行加热处理,使呋喃西林溶液的温度上升至62℃,保持30分钟左右,然后常温放置24小时,重复上述操作5次。5)将呋喃西林溶液用75~80℃的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使呋喃西林溶液的温度上升至70~75℃,保持25分钟左右,然后常温放置24小时,再重复上述操作1~4次。最后将上述经过加热灭菌处理的呋喃西林溶液置于密封避光容器中保存即可。密封避光容器的规格可以是5~3000ml,以适应临床使用的需要。经过上述灭菌处理的呋喃西林溶液性质稳定,储藏期长,满足大批量生产的条件,可用于局部或表面的消毒,冲洗膀胱等腔道,湿敷患处,或用于滴耳、滴鼻、洗眼,还可用于皮肤及黏膜感染褥疮、外科手术的消毒等。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将配制好的呋喃西林溶液用60~100℃的热水或蒸汽或干热空气加热至60℃以上,并保持10~60分钟,然后放置6~48小时,再重复上述操作1~5次,最后将其置于密封避光容器中保存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加热呋喃西林溶液的热水或蒸汽的温度为60~80℃,保持时间为20~40分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加热呋喃西林溶液的干热空气的温度为70~90℃,保持时间为25~30分钟。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要解决现有呋喃西林溶液在制备和灭菌过程中稳定性差、不易储藏、难以批量生产的不足。该方法是将配制好的呋喃西林溶液用60~100℃的热水或蒸汽或干热空气加热至60℃以上,并保持10~60分钟,然后放置6~48小时,再重复上述操作1~5次,最后将其置于密封避光容器中保存即可。利用该方法处理后的呋喃西林溶液既有效地消除了其中的细菌,又保持了其品质长期稳定,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可满足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文档编号A61L2/07GK1524584SQ0311870公开日2004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7日专利技术者方建国, 李永进 申请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呋喃西林溶液的灭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将配制好的呋喃西林溶液用60~100℃的热水或蒸汽或干热空气加热至60℃以上,并保持10~60分钟,然后放置6~48小时,再重复上述操作1~5次,最后将其置于密封避光容器中保存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建国李永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