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气器及其罐本体及其搅拌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64867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脱气器及其罐本体及其搅拌体,涉及对石油勘探钻井中提出的泥浆在线脱离气体的装置。脱气器具有容置泥浆的罐本体和搅拌体,搅拌体用于伸入罐本体对泥浆进行搅拌;罐本体具有泥浆入口和泥浆出口,其中,还具有座体,座体与安装板连接的一端设置集气腔,罐本体具有密闭构造,该密闭构造是由泥浆出口封口构造和泥浆入口封口构造以及抽风式排气口构成。其中,搅拌体由搅拌体中心轴和数个搅拌棒构成,搅拌体中心轴与传动轴连接,搅拌棒相间预设距离固装在该搅拌体中心轴上,相邻的搅拌棒设置为相互垂直。其中,罐本体内腔设置为逐级搅拌腔,该逐级搅拌腔是由配置在罐本体内的挡浆组件区隔成分级腔室;挡浆组件由第一挡浆片和第二挡浆片组成。(*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综合录井和气测井用设备,涉及对石油勘探钻井中提出的泥浆在线脱离气体的装置。
技术介绍
脱气装置是综合录井和气测井用设备中的重要部分,它肩负着样品气是不是更能代表地层的真实含气量的重任,直接影响着对油气田评价的准确性。业界对它的改进研究始终没有止步。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410059804. 5 一种用于脱去泥浆中的气体并分析泥浆中所含气体的系统”描述到了由石油勘探钻井中提出的泥浆在线提取的气体的物理化学分析装置,提及脱气装置。业界一般认为,脱气装置大体经历了第一代脱气器即将一个方金属箱将底部加工成凹形中间引出管线连接到吸气泵,这个装置放在泥浆页面上浮着,一般没有动力源,属于一种浮子式脱气器,其脱气效率较低。第二代脱气器,即为电动式脱气器,电动机带动搅拌棒在脱气桶内搅拌,目的是打碎泥浆将泥浆中的气体脱离出来,再经样气泵将气体抽到录井房,其脱气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因由泥浆槽液面变化的影响较大,泥浆液流不稳定,而脱气装置的进浆口没有很好的限流措施,使得泥浆很容易抽到录井房造成设备损坏,为此经常需要通过升降脱气器的吃水深度,进行调整,故影响作业效率。第三代脱气器即为 QGM定量脱气器,在相对定量的基础上脱离泥浆中的气体,作业效率有效提高,设备稳定性较前者也有所提高。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410019225. 8—种组合式传感器装置”,其中,密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与检测容器连接,泥浆泵通过输送管输送待测井液,该输送管连接着定量脱气装置。其中涉及定量脱气装置属于本案之前较为进步的第三代脱气器技术;而后又有中国专利如“200520046902. 5 一种脱气器”、“20082022773. 3电动脱气器”、“200820231573. 5半自动平衡式电动脱气器”陆续问世,说明了业界在本领域的不断努力。但已知技术因由构造原因,泥浆的破碎程度较差,且不稳定,泥浆在搅拌腔内很容易形成涡流,直接影响脱气效率;现有的脱气器因由构造原因,或者不适合气体收集,或者气体收集效果欠佳。市场期待更新构造的脱气装置问世,以进一步提高脱气效率、提高脱气设备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案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前述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脱气器的搅拌体和具有该搅拌体的罐本体,以及具有前述罐本体的脱气器,以下结合具体技术措施, 择要阐明构效特点。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脱气器的搅拌体,其中,所述搅拌体2由搅拌体中心轴21和数个搅拌棒22构成, 所述搅拌体中心轴与传动轴连接,所述搅拌棒相间预设距离固装在该搅拌体中心轴上,相邻的搅拌棒设置为相互垂直。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前述的搅拌体的罐本体,其中,所述罐本体内腔设置为逐级搅拌腔,该逐级搅拌腔是由配置在罐本体内的挡浆组件3区隔成分级腔室;所述挡浆组件由第一挡浆片31和第二挡浆片32组成,所述第一挡浆片具有能与罐本体内壁密切结合的外缘311和通道孔312, 该外缘与罐本体结合,该通道孔用于形成下漏浆液的通道;所述第一挡浆片籍由罐本体内壁11间隔固装,形成分级腔室;所述第二挡浆片籍由搅拌体中心轴21间隔固装,第二挡浆片与第一挡浆片相隔留有预设的间距,形成过浆环口 30 ;相邻搅拌棒间隔的位置应满足各搅拌棒能够分别位居各个搅拌腔内。本案解决技术问题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罐本体,其中,所述第二挡浆片32与第一挡浆片的通道孔主区部大小相当,该第一挡浆片的型孔符合搅拌棒的正投影形状,以使搅拌棒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挡浆片的通道孔312由通道孔主区部3121和通道孔辅区部3122构成,通道孔主区部由中心孔形成,通道孔辅区部由沿通道孔主区部直径方向侧伸形成的型孔构成;相邻的第一挡浆片通道孔中的通道孔辅区部3122成相互垂直的位置关系。前述的罐本体,其中,所述罐本体内腔11由挡浆组件区隔形成的顶层搅拌腔又称第一搅拌腔111,该第一搅拌腔上方留有顶层空间区部110,该顶层空间区部设有罐本体泥浆入口 Ila ;该顶层空间区部与座体集气腔52相通的通孔为排气孔11c,该排气孔的下方配置顶部挡浆片321,该顶部挡浆片借由搅拌体中心轴固装,顶部挡浆片具有能大体覆盖排气孔的外缘,顶部挡浆片与顶层空间区部的排气孔相隔留有预设的间距,形成顶部过气环口 300 ;底层搅拌腔又称第四搅拌腔114,该第四搅拌腔的底部设置罐本体泥浆出口 11b,该罐本体泥浆出口的上方配置底部挡浆片324,该底部挡浆片借由搅拌体中心轴固装,底部挡浆片与第四搅拌腔底部的罐本体泥浆出口相隔留有预设的间距,形成底部过浆环口 304。前述的罐本体,其中,所述第一挡浆片的通道孔主区部为中心圆孔,第一挡浆片的通道孔辅区部与一字型搅拌棒对应相符,恰好能容搅拌棒通过;搅拌棒位于搅拌腔上下居中的位置;第二挡浆片的外缘直径与第一挡浆片的通道孔主区部的孔径相当;所述罐本体泥浆入口位置不高于顶部过气环口的位置;所述罐本体泥浆入口配置在罐本体侧壁;所述第二挡浆片位于第一挡浆片之上。前述的罐本体,其中,所述罐本体内腔配置构造相同的挡浆组件,即第一挡浆组件、第二挡浆组件、第三挡浆组件,该三组挡浆组件将罐本体内腔区隔形成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搅拌腔,为四层的逐级搅拌腔;或,在罐本体内配置两组挡浆组件区隔形成三层的逐级搅拌腔;或,所述罐本体内配置一组挡浆组件区隔形成两层的逐级搅拌腔。前述的罐本体,其中,所述罐本体内的各级搅拌腔高度为搅拌腔内径的1/3-1/4 ; 搅拌体上的搅拌棒长度为搅拌腔内径的5/6-6/7。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前述任一罐本体的脱气器,包括罐本体ι和搅拌体2,所述搅拌体用于伸入罐本体5对泥浆进行搅拌;所述罐本体具有泥浆入口和泥浆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罐本体借由安装板4固装,安装板上设置座体5,该座体一端设置联轴部51,以使搅拌体中心轴能受电机驱动旋转;另一端是该座体与安装板连接的一端设置集气腔52,该集气腔的一侧具有排气口 521 ;所述罐本体具有密闭构造,该密闭构造是由泥浆出口封口构造71和泥浆入口封口构造72以及抽风式排气口 521构成;所述抽风式排气口就是在所述座体排气口处连接抽气装置。本案解决技术问题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前述的脱气器,其中,所述泥浆出口封口构造是在罐本体泥浆出口处设置第一储浆盒,该第一储浆盒内设有第一储浆盒子槽,罐本体泥浆出口部具有能伸入第一储浆盒子槽内的出浆导管,该第一储浆盒子槽内应具有第一封口液面;所述泥浆入口封口构造是在罐本体泥浆入口端设置第二储浆盒;所述第一储浆盒内设置第一分隔板,将该储浆盒内腔区隔形成子母槽两部分,第一储浆盒子槽正对着罐本体泥浆出口形成储浆密封槽,第一分隔板上沿应低于第一储浆盒沿口而高于出浆导管口部,第一分隔板上沿是满足储浆密封槽封口液面的溢流点,出浆导管口部与第一储浆盒底部留有容浆液流出的间距,以形成液封构造,第一储浆盒母槽具有排放浆液出口。前述的脱气器,其中,所述第二储浆盒内设置第二分隔板,将该储浆盒内腔区隔形成子母槽两部分,第二储浆盒子槽具有与罐本体泥浆入口相通的第二储浆盒子槽浆液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脱气器的搅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体(2)由搅拌体中心轴(21)和数个搅拌棒(22)构成,所述搅拌体中心轴与传动轴连接,所述搅拌棒相间预设距离固装在该搅拌体中心轴上,相邻的搅拌棒设置为相互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利李明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开发区利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