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扣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61653 阅读:3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按扣的改良结构,尤指一种可自动导入及定向的按扣的改良结构,其主要是由母扣组体及公扣组体所组成,该母(公)扣组体则包含有一面扣及一母(公)扣,其中,该面扣底面接设有多个垂直伸出、内粗外细、具有尖端的接合棒,而母(公)扣的盘状体上则形成一扣合部,并于该母(公)扣上设计有多个套合孔,该套合孔是呈与面扣接合棒倍数数量而设计,且于每一套合孔供接合棒穿入的一面表面周缘形成有扩孔状的导槽,通过倍数数量设计的套合孔供接合棒的穿入,而于铆接时毋需定向,再通过扩孔状的导槽,而使接合棒穿入套合孔时,毋需特别准确的定位,即可将接合棒通过导槽而导入套合孔,达到简易套合定位。(*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按扣的结构,尤指一种可自动导入及定向的按扣的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科技日愈发达,各式用途及不同材质的布料制成的产品愈来愈多,而于衣料、衣服上通常有需要使用按扣达成扣衣目的,但由于该等特性无法将钮扣直接缝固于材料上, 故而通过一种按扣结构组配其上,而一般的按扣构造设计大体设有一母扣组体及一公扣组体,而该母扣组体及一公扣组体皆是由一面扣及母(公)扣间穿设织物并固结,且利用母扣的凹槽配合公扣上的凸肋,以达相互扣合的目的,请参图1、图2所示,其是现在市场上常用的按扣,其亦为母扣组体及一公扣组体所组成,而该母扣组体及一公扣组体皆是由一面扣及母(公)扣间穿设织物并固结,因该母、公扣组体的面扣与母(公)扣的组合方式相同, 故在此一并说明,其中,该母(公)扣组体1主要是由面扣11及母(公)扣12,该面扣11 剖面近似T型,而面扣11于底面中心接设有一垂直伸出、内粗外细、具有尖端的接合棒111, 而该母(公)扣12为盘状体,该盘状体上形成一扣合部121,并于该母(公)扣12设有一中心通道122,如此,通过母(公)扣12的中心通道122供面扣11的接合棒111穿过织物 13而穿入铆接而固结,但如此的构造,当使用于针织的织物上时,容易因其接合棒111为单一设计,而呈现结合后的面扣11及母(公)扣12会以接合棒111为中心而转动,且当该按扣使用拉扯时,该接合棒111于织物13的编织网目中拉址,而使编织网目因拉址而愈来愈大,进而使母(公)扣组体1自编织网目中脱落,而不堪使用,缘此,为防止母(公)扣组体的脱落,即有如图3、图4所示的母(公)扣组体以供使用者使用,其中,该母(公)扣组体 2主要是由面扣21及母(公)扣22,该面扣21大致为方形且其剖面近似T型,而面扣21 于底面接设有多个垂直伸出、内粗外细、具有尖端的接合棒211,而该母(公)扣22为四方盘状体,该盘状体上则形成一扣合部221,并于该母(公)扣22上与接合棒211相对位置设有一套合孔222,如此,当母(公)扣22的套合孔222供面扣21的接合棒211穿过织物 23而穿入铆接而固结,通过多个接合棒211穿过织物23,而使各接合棒211分别穿设于织物23的不同编织网目中,以达到相互牵制限位,而使该母(公)扣组体2不会自织物的编织网目中脱落,但如此的面扣21及母(公)扣22于铆接的过程中,为使织物23整排的按扣呈相同的位置(诸如四方盘状的边或面朝上),而需使该面扣21及母(公)扣22定向, 使接合棒211与套合孔222呈相对位置始得穿入铆接,而造成操作者或铆接机械的不方便性。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基于其对钮扣、按扣或其它扣具设计及制造多年的经验,及凭借对市场需求的深入了解,乃积极加以研究改良,期以提供可稳固固结及简易定位的按扣,经由多次的试验及改变,终得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面扣多个接合棒及母(公)扣上具有与接合棒呈倍数的套合孔,且套合孔上外围设有导槽的设计,而可提供无需定位即得以简易套合定位的按扣的改良结构。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主要于该母(公)扣组体则包含有一面扣及一母 (公)扣,其中,该面扣底面接设有多个垂直伸出、内粗外细、具有尖端的接合棒,而母(公) 扣的盘状体上则形成一扣合部,并于该母(公)扣上设计有多个的套合孔,该套合孔呈与面扣接合棒倍数数量而设计,且于每一套合孔于供接合棒穿入的一面表面周缘形成有扩孔状的导槽,通过倍数数量设计的套合孔供接合棒的穿入,而于铆接时毋需定向,再通过扩孔状的导槽,而使接合棒穿入套合孔时,毋需特别准确的定位,即可将接合棒通过导槽而导入套合孔,以达到简易套合定位的按扣的改良结构。本技术一种按扣的改良结构,是由母扣组体及公扣组体所组成,该母扣组体则包含有一面扣及一母扣,而公扣组体则包含有一面扣及一公扣,其中一面扣,于底面接设有多个的接合棒;一母扣及公扣,为盘状体,该盘状体上则形成一扣合部,并于该母扣及公扣上皆设计有多个的套合孔,以供面扣接合棒套入,且于每一套合孔上设有导槽。所述的按扣的改良结构,其中该接合棒为垂直伸出、内粗外细且具有尖端。所述的按扣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套合孔与面扣接合棒呈倍数数量而设计。所述的按扣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导槽设置于母扣及公扣上供接合棒穿入的一面。所述的按扣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导槽设置于母扣及公扣上供接合棒穿入的一面的表面周缘,并呈扩孔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倍数数量设计的套合孔供接合棒的穿入,而于铆接时毋需定向,再通过扩孔状的导槽,而使接合棒穿入套合孔时,毋需特别准确的定位,即可将接合棒通过导槽而导入套合孔,以达到简易套合定位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按扣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现有按扣一的组合示意图;图3为现有按扣二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现有按扣二的组合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号部分〉1-母(公)扣组体11-面扣111-接合棒12-母(公)扣121-扣合部 122-中心通道13-织物2-母(公)扣组体21-面扣 211-接合棒22-母(公)扣221-扣合部 222-套合孔23-织物3-母(公)扣组体31-面扣 311-接合棒32-母(公)扣321-扣合部 322-套合孔323-导槽33-织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为达上述的目的,兹就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并配合图标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5 图7所示,本技术的按扣,其主要是由母扣组体及一公扣组体所组成,该母(公)扣组体3则包含有一面扣31及一母(公)扣32,其中一面扣31,其剖面近似T型,而面扣31于底面接设有多个垂直伸出、内粗外细、具有尖端的接合棒311 ;一母(公)扣32,为盘状体,该盘状体上则形成一扣合部321,并于该母(公)扣 32上设计有多个套合孔322,该套合孔322是与面扣31接合棒311呈倍数数量而设计,且于每一套合孔322于供接合棒311穿入的一面表面周缘形成有扩孔状的导槽323。如是,当母(公)扣32的套合孔322供面扣31的接合棒311穿过织物33而穿入铆接而固结,通过多个接合棒311穿过织物33,而使各接合棒311分别穿设于织物33的不同编织网目中,以达到相互牵制限位,而使该母(公)扣组体3不会自织物的编织网目中脱落,且通过倍数数量设计的套合孔322供接合棒311的穿入,而于铆接时毋需定向,再通过扩孔状的导槽323,而使接合棒311穿入套合孔322时,毋需特别准确的定位,即可将接合棒 311通过导槽323而导入套合孔322,以达到简易套合定位的按扣的改良结构。上述本技术仅以最佳实施例作举例说明,对熟悉该项技艺的人员,当可进行各变化实施,惟此变化实施,均应包括在本创作的精神及范畴内。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不论是结构上的改变,抑或是功效上的增进,皆已毋庸置疑,且本技术于申请前未见于刊物,亦未公开使用,已符合专利申请要件,依法提出专利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按扣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是由母扣组体及公扣组体所组成,该母扣组体则包含有一面扣及一母扣,而公扣组体则包含有一面扣及一公扣,其中一面扣,于底面接设有多个的接合棒;一母扣及公扣,为盘状体,该盘状体上则形成一扣合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扣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是由母扣组体及公扣组体所组成,该母扣组体则包含有一面扣及一母扣,而公扣组体则包含有一面扣及一公扣,其中:一面扣,于底面接设有多个的接合棒;一母扣及公扣,为盘状体,该盘状体上则形成一扣合部,并于该母扣及公扣上皆设计有多个的套合孔,以供面扣接合棒套入,且于每一套合孔上设有导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红菊
申请(专利权)人:隆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