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面受光太阳能气液两相板式集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58774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利用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面受光太阳能气液两相板式集热器,包括框体,框体正面设有透明盖板,背面设有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框体内还设有复合为一体的气液两相换热装置、吸热载体,所述吸热载体安装在气液两相换热装置的上表面,气液两相换热装置包括液相换热管和空气换热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集热承压高、吸热功能衰减慢、集热效率高、使用灵活方便、寿命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利用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面受光太阳能气液两相板式集热器
技术介绍
传统太阳能集热器,如玻璃真空管集热器和平板集热器等,一般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后,以液体为热媒载体利用的形式。这种液相集热器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利用液体储罐进行储能延时使用,但液体集热温升慢,温度低,系统投资大。由于液体的腐蚀、氧化、泄露、 承压、储存、使用寿命等诸多问题。空气集热器由于时间常数关系,在获得辐射的瞬间即可温升到较高的使用温度,系统简单,投资少,相对寿命长,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能储能,应用范围局限性大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平板集热器只能单纯采用液相或气相进行集热,各有缺陷和不足的缺陷,提供一种既具有空气集热,又有液体集热的双功能的单面受光太阳能气液两相板式集热器。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即一种单面受光太阳能气液两相板式集热器,包括框体,框体正面设有透明盖板, 背面设有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框体内还设有复合为一体的气液两相换热装置、吸热载体,所述吸热载体安装在气液两相换热装置的上表面,气液两相换热装置包括液相换热管和空气换热管。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液相换热管安装在空气换热管的上壁的外表面上,吸热载体位于空气换热管和液相换热管的上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液相换热管安装在空气换热管的上壁的内表面上,吸热载体位于空气换热管的上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液相换热管安装在空气换热管的下壁的外表面上,吸热载体位于空气换热管的上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液相换热管安装在空气换热管的下壁的内表面上,吸热载体位于空气换热管的上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液相换热管安装在相邻两空气换热管的侧壁之间,吸热载体位于空气换热管的上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吸热载体为吸热板,所述吸热板包括板体和板体表面的吸热涂层。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吸热载体为吸热涂层。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空气换热管的截面为方形,液相换热管的截面为圆形。本技术所述的液相换热管和空气换热管为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管,且各个管体均各自独立。吸热载体选用吸热板时,为一块金属薄板,金属薄板的上表面镀有选择性吸热涂层。吸热板与下部的换热管可以采用金属焊接或机械固定(螺接或铆接),吸热板与下部的换热管之间需要保持良好的导热性和足够的换热面积。吸热载体直接选用吸热涂层时,可以将吸热载体直接镀在换热管的外表面。液相换热管和空气换热管都有独立的进出管口,延伸到集热器外。延伸到集热器外的部分与集热器框架交叉部分有绝热隔桥的绝热密封材料。两种换热介质的进出口的管口,可以是同向,也可以是垂直交叉方向。本技术具有集热承压高、吸热功能衰减慢、集热效率高、使用灵活方便、寿命长的优点。本技术具有空气集热和液相集热的双重集热功能,在同一个框体内具有两种独立的换热热媒管路和通道的存在,两种热媒通道共用一个吸热体,既可以单独使用气相集热或液相集热,又可以同时使用两相集热,使用灵活方便、集热效率高;本技术的空气换热管独立设计,承压高,气流不通过吸热涂层,吸热功能衰减慢,寿命长,适合于大型空气集热工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1吸热载体;2空气换热管;3液相换热管;4保温板;5透明盖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框体正面设有透明盖板5,背面设有保温板4,框体内还设有复合为一体的气液两相换热装置,气液两相换热装置包括多个大小相同、各自独立的截面为方形的空气换热管2和多个大小相同、各自独立的截面为圆形的液相换热管3,空气换热管2并排排列在框体内,液相换热管3安装在空气换热管2的上壁的外表面上,空气换热管2的上壁的外表面设有安装液相换热管3的半圆形凹槽,液相换热管3的数量可以与空气换热管2 的数量相同,即一个空气换热管2对应一个液相换热管;也可以1个空气换热管对应多个液相换热管3。吸热载体1为吸热板,吸热板与下部的换热管可以采用金属焊接或机械固定 (螺接或铆接),吸热板与下部的换热管之间需要保持良好的导热性和足够的换热面积。本实施例所述的集热器具体工艺参数如下使用宽度3*100mm金属或塑钢边框, 透明盖板5为3. 4mm高透明低铁超白玻璃,液相换热管3为<2 IOmm的紫铜管,进出口为C 25mm,液相换热管3的行距100mm,进出口与液相换热管3成工字型结构。吸热板为0. 2mm 厚度铜板磁控溅射工艺镀有氮氧化钛涂层。吸热板片上经压槽(压槽与换热管包覆),空气换热管2为150 X 30 X 3mm的金属矩形管。保温板4为40mm厚的Pu泡沫,外有0. 4mm金属薄板护层。本技术组装时,空气换热管2相互平行贴紧排列,在其两端有漏斗型变径。进出风管口漏洞型变径风口的大口紧紧套插在空气换热管2的两端,使之成为一体式结构。 然后将空气换热管2的一面上进行压槽,与吸热板的压型相对称,然后将液相换热管3放置在空气换热管2上壁外表面的压型半圆槽内,然后与吸热板的压型半圆槽对应吻合,进行铆接或丝接,将空气换热管2和液相换热管3机械固定复合为一体式结构,将集热器组成矩形1000X2000mm框架后,先将保温板4与框体固定,然后将预制的气液两相换热装置装入框体内。空气换热管2的进出口通过集热器纵向框架预留孔延伸在框架外。也可以将液相换热管3、空气换热管2和吸热板依次放入框体内复合固定为一体。进出口与框体之间有绝热密封材料。液相换热管3的进出口垂直于空气换热管2的进出口。由在框体两端处预留孔穿出。将透明盖板5安装固定,即可制作成一个1000 X 2000 X IOOmm的平板式集热器。本技术空气集热承压高,气流不通过吸热涂层,吸热功能衰减慢,寿命长,适合于大型空气集热工程。实施例2如图2所示液相换热管3安装在空气换热管2的上壁的内表面上,空气换热管2 的上壁的内表面设有安装液相换热管3的半圆形凹槽,吸热载体1为吸热板,吸热板安装在空气换热管2的上表面。其他同实施例1。实施例3如图3所示液相换热管3安装在空气换热管2的下壁的外表面上,空气换热管2 的下壁的外表面设有安装液相换热管3的半圆形凹槽,吸热载体1为吸热板,吸热板安装在空气换热管2的上表面。其他同实施例1。实施例4如图4所示液相换热管3安装在空气换热管2的下壁的内表面上,空气换热管2 的下壁的内表面设有安装液相换热管3的半圆形凹槽,吸热载体1为吸热板,吸热板安装在空气换热管2的上表面。其他同实施例1。实施例5如图5所示液相换热管3安装在相邻两空气换热管2的侧壁之间,吸热载体1为吸热板,吸热板位于空气换热管的上表面。本技术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吸热载体还可以直接选用吸热涂层。权利要求1.一种单面受光太阳能气液两相板式集热器,包括框体,框体正面设有透明盖板,背面设有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框体内还设有复合为一体的气液两相换热装置、吸热载体,所述吸热载体安装在气液两相换热装置的上表面,气液两相换热装置包括液相换热管和空气换热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面受光太阳能气液两相板式集热器,包括框体,框体正面设有透明盖板,背面设有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框体内还设有复合为一体的气液两相换热装置、吸热载体,所述吸热载体安装在气液两相换热装置的上表面,气液两相换热装置包括液相换热管和空气换热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刚窦小琳刘昭勇许亮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运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