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珍娜专利>正文

食管阻塞式引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40893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医疗器械,为食管阻塞式引导管。该管管体由食管端与帽状结构扣合构成;食管端设套囊,套囊上方的管壁上有开孔;套囊充气装置由单向活瓣连接压力平衡小气囊及套囊充气管构成,套囊充气管位于食管端内壁,分别与压力平衡小气囊和套囊连通;单向活瓣及压力平衡小气囊位于帽状结构中。该管的优点有:1.在麻醉诱导全程无返流误吸,使急诊饱胃患者可安全使用快速麻醉诱导方法;2.能与现临床使用的面罩、双管喉罩联合使用,克服双管喉罩返流误吸及对位不良的缺点,增加了双管喉罩的适应症;3.起到导丝作用,引导双管喉罩的置入;4.可连接负压吸引器吸胃液、吸痰;5.可依据临床效果逐渐减少非胃肠手术患者的术前禁食水时间,临床意义巨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食管阻塞式引导管,适用于手 术麻醉、危重病人抢救或其他辅助呼吸患者的通气维护。二
技术介绍
目前,在急诊抢救或为气管插管困难病人建立气道时,喉罩是一种有效替代气管 内插管的通气道。现临床使用的双管喉罩,虽然操作简单、置入迅速,但在急诊抢救以及饱 胃患者的手术麻醉时,由于其对位不良导致的呼吸道半梗阻,以及不能有效的防止返流误 吸等弊端,大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使用。此前公开的ZL200920022073.5食管阻塞通气管、 ZL95232891. 7食管阻塞式喉罩和ZL02152892. 6食管阻塞式喉罩通气道,前者只能在面罩 给氧时防止返流误吸,后两者则只局限在喉罩给氧时防止返流误吸。因此,就现有技术而 言,没有任何一种医疗器械能够做到在麻醉诱导全过程无返流误吸,也不能起到导丝作用, 引导双管喉罩的置入。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管阻塞式引导管,使其既能在面罩给氧时防止返 流误吸,又能在摘下面罩置入双管喉罩时防止返流误吸,并且还能在双管喉罩给氧时防止 返流误吸,真正做到了在麻醉诱导全过程无返流误吸,同时也能起到导丝作用,引导双管喉 罩的置入,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食管阻塞式引导管包括管体、套囊以及套囊 充气装置。其特点是所述的管体由食管端与帽状结构扣合在一起构成;食管端的下端为盲 端,并设置有套囊,在食管端套囊上方的管壁上有开孔;套囊充气装置固定在管体内,由单 向活瓣连接压力平衡小气囊以及套囊充气管构成,套囊充气管位于食管端内壁,一端与压 力平衡小气囊连通,另一端与设置在食管端的套囊连通;单向活瓣及与其连接的压力平衡 小气囊位于帽状结构中,帽状结构与外界相通,由此即可给套囊充气。为扩展本技术的 功能,所述管体的食管端与帽状结构的扣合接口处的口径应与负压吸引器的口径相匹配。 这样,打开帽状结构、收起套囊时,可接负压吸引器,用于吸胃液、吸痰。本技术设计合理,构思巧妙,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既能 在面罩给氧时防止返流误吸,也能在摘下面罩置入双管喉罩时防止返流误吸,同时还能在 双管喉罩通气状态下防止返流误吸,因此使得急诊饱胃患者可以安全的使用快速麻醉诱导 方法;2.该管能与现临床使用的面罩、双管喉罩联合使用,可克服双管喉罩使用时有返流 误吸及对位不良的缺点,大大增加了双管喉罩的适应症;3.可起到导丝作用,引导双管喉 罩的置入;4.该管打开帽状结构并收起套囊时可连接负压吸引器,用于吸胃液、吸痰;5.该 管一经在临床使用,即可依据临床效果逐渐减少非胃肠手术患者的术前禁食水时间,临床 意义巨大。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帽状结构扣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帽状结构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套囊充气管嵌入食管端内壁时的实施例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食管阻塞式引导管的管体由食管端1与帽状结构7扣合在一起构成; 食管端1的下端为盲端,盲端部设置有套囊4,在位于套囊4上方的食管端1的管壁处有二 个开孔2。气囊充气装置固定在管体内,由单向活瓣6连接压力平衡小气囊5以及套囊充 气管3构成,套囊充气管3固定在食管端1的管腔内,一端连通套囊4,另一端与单向活瓣6 控制的压力平衡小气囊5连通,单向活瓣6及压力平衡小气囊5存在于帽状结构7中,帽状 结构7与外界相通,可用注射器由此接单向活瓣6给套囊4充气。在加工时,还可将套囊充 气管3嵌入食管端1的管壁内(见图3),这样使用效果更好。帽状结构7可与食管端1扣 合成为一体使用(如图1);也可将帽状结构7摘下(如图2),接负压吸引器,这就需要管体 的食管端1与帽状结构7的扣合接口处8的口径与负压吸引器的口径相匹配,使二者能紧 密扣合。在使用本技术提供的食管阻塞式引导管用于麻醉时,先将该管从面罩上孔插 入至面罩气套下缘以备后用,然后对患者给麻醉镇静镇痛药,再将该管插入患者的食管内, 并通过单向活瓣6给套囊1充气封闭食管,接着马上正压通气给氧,之后摘下面罩,再用该 管引导双管喉罩置入食管上口,机械通气。麻醉结束时,给该管的套囊1排气,打开帽状结 构,将该管连上负压吸引器,利用该管管壁上的开孔吸胃液、吸痰。在使用本技术提供的食管阻塞式引导管用于急诊抢救时,先将该管置入患者 食管内,再给套囊1充气,然后引导双管喉罩置入,连接呼吸机机械通气。同理,抢救结束时 可接负压吸引器,吸胃液、吸痰。上述食管阻塞式引导管可与现临床使用的面罩、双管喉罩联合使用,能确保急诊 饱胃患者在麻醉诱导全过程无返流误吸,同时该管可起到导丝作用引导双管喉罩的置入。 总之该管为急诊抢救以及饱胃患者的麻醉诱导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并且争取了宝贵的抢 救时间,真正较好的满足了心肺复苏时通气的维护,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管阻塞式引导管,包括管体、套囊以及气囊充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管体由食管端(1)与帽状结构(7)扣合在一起构成;食管端(1)的下端为盲端,并设置有套囊(4),在食管端套囊(4)上方的管壁上有开孔(2);套囊充气装置固定在管体内,由单向活瓣(6)连接压力平衡小气囊(5)以及套囊充气管(3)构成,套囊充气管(3)位于食管端(1)内壁,一端与压力平衡小气囊(5)连通,另一端与设置在食管端的套囊(4)连通;单向活瓣(6)及与其连接的压力平衡小气囊(5)位于帽状结构(7)中,帽状结构(7)与外界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管阻塞式引导管,包括管体、套囊以及气囊充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管体 由食管端(1)与帽状结构(7)扣合在一起构成;食管端(1)的下端为盲端,并设置有套囊 G),在食管端套囊(4)上方的管壁上有开孔O);套囊充气装置固定在管体内,由单向活瓣 (6)连接压力平衡小气囊(5)以及套囊充气管C3)构成,套囊充气管C3)位于食管端(1) 内壁,一端与压力平衡小气囊( 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珍娜
申请(专利权)人:王珍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