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蚁防鼠材料以及使用它们的防蚁防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7383 阅读:3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对白蚁类取食引起的危害和鼠类咬食引起的危害都有效,特别适用于电线.电缆的防蚁.防鼠材料,以及使用其的防蚁.防鼠方法。其解决方案是使用含有0.05-0.5重量%的氟硅菊酯和,以有效成分计含有0.2-0.6重量%的微胶囊化的辣椒素类的防蚁.防鼠材料,以及使用其的防蚁.防鼠方法。优选氟硅菊酯和,作为有效成分的辣椒素类的配合比为0.15∶1-2∶1。

Anti mouse and mouse proof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ant and mouse using same

The objec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providing protection against the harmful effects caused by the feeding of ants and the harm caused by the bite of rodents, especially for the electric wire, the ant protection of the cable, the anti mouse material, and the ant protection method. The solution is to use containing 0.05 to 0.5 wt% and silafluofen, the effective constituents of microcapsules containing 0.2 meter 0.6 weight% of the capsaicin termite prevention. Materials, and the use of anti ant prevention methods. Preferably silafluofen and, as with the effective ingredient capsaicin ratio of 0.15: 1: 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有氟硅菊酯(silafluofen)和辣椒素类的防蚁·防鼠材料以及使用它们的防蚁·防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白蚁等的取食危害成为建筑物和电线·电缆等被损害的问题,为了防止这种取食危害,原来一直使用的方法是在居室的地板下或周围的土壤、或木质部分上散布防蚁材料,或事先在建筑材料、电线·电缆包覆材料、附设塑性基材等上用防蚁材料处理。作为防蚁成分,由于以前主要使用的氯丹、狄氏剂、硫丹等的有机氯类杀虫剂,因为环境污染和安全性的问题被禁止使用,作为代替药剂引入的毒死蜱、杀螟松、辛硫磷等的有机磷剂问题也很多,最近转变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机硅类杀虫剂、烟碱类杀虫剂。可是,作为防蚁材料要达到的作用效果,除了速效的致死效果,还有通过食物交换消灭白蚁的巢穴,即所谓的二次效果。上述各种杀虫剂中,例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情况,一般是速效性作用过强,且没有取食毒害作用,因此不能期待二次效果。与此相反,作为有机硅类杀虫剂之一的氟硅菊酯,如本专利技术人在日本专利申请2001-330509中公开的,兼备适度的速效性和食毒作用,而且对人畜安全,并对鱼是低毒性的,还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光、土壤中、碱领域等),因此除了速效的致死效果外,也可期待二次效果,是非常有用的防蚁成分。另一方面,鼠类对电线·电缆或建筑物等的危害,即所谓的咬食会造成重大事故、甚至大的经济损失,对于其的防治对策的重要性也日渐增加。到目前为止,作为鼠类的驱避剂唯一可以使用的是放线菌酮,但由于其毒性强稳定性差,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难以具备长时间的持续效力。最近发现,作为辣椒的辛辣成分的辣椒素类,显示出与放线菌酮相匹敌的对鼠类的驱避效力,在日本专利第3053480号公报中公开了,通过微胶囊化增强了驱避效力且降低了处理时辛辣刺激的动物驱避剂。如上所述,电线·电缆或建筑物等,常常暴露在白蚁类的取食危害和鼠类的咬食的威胁下,过去没有研究可以同时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应对策。特别是电线·电缆的场合,一旦受到破坏对目前的通信社会的影响很大,有效的防蚁·防鼠材料的开发是当务之急。日本专利申请2001-330509[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05348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对白蚁类的取食危害和鼠类的咬食危害都有效的、特别适用于电线·电缆的防蚁·防鼠材料,以及使用它们的防蚁·防鼠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者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氟硅菊酯和微胶囊化的辣椒素类以特定的配合量组合,可以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由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项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蚁·防鼠材料,其含有0.05-0.5重量%的氟硅菊酯和,以有效成分计含有0.2-0.6重量%的微胶囊化的辣椒素类。本专利技术的防蚁·防鼠材料中使用的氟硅菊酯,以相对于制剂的总重量为0.05-0.5重量%的浓度混合,以便可以同时发挥适度的速效致死效果和通过食物交换消灭白蚁巢穴的二次效果。氟硅菊酯的浓度不到0.05重量%时,不能表现令人满意的防蚁效果,另一方面,如果超过0.5重量%,则不仅成本提高,对白蚁类的二次效果具有减弱的倾向,因而不优选。而且,本专利技术的防蚁·防鼠材料中,相对于制剂总重量作为有效成分含有0.2-0.6重量%的微胶囊化的辣椒素类是适合的。使用微胶囊化的产物是因为,微胶囊化可以增大对鼠类的防鼠效力及其持效性,而且可以降低处理时的辛辣刺激。作为辣椒素类,可以列举辣椒素、二氢辣椒素、高辣椒素、去甲二氢辣椒素、高二氢辣椒素、N-辛酰基香草酰胺、N-壬酰基香草酰胺(以下称为NVA)、N-癸酰基香草酰胺(以下称为DVA)等,对其没有特别的限定。而且,可以单独使用各个化合物,或者,可以使用其任意的混合物或辣椒的提取混合物。例如在使用NVA含量为32重量%的微胶囊剂时,对于总重量微胶囊剂可以配合0.63-1.88重量%。另外,在制造微胶囊剂时,对于胶囊包覆材料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采用各种材料,但在与辣椒素类的组合中,优选氨基类树脂包膜,例如蜜胺树脂包膜。如果辣椒素类的有效成分不到0.2重量%,显然不能期待对鼠类的驱避效力,另一方面,如果超过0.6重量%,则无法忽视处理时的辛辣刺激,因此不优选。而且,虽然原因不详,但是发现氟硅菊酯和以有效成分计辣椒素类的配合比如果设定在0.15∶1-2∶1的范围内,则混合剂的分别的防蚁效果和防鼠效果,比单独施用单剂时成倍的增强,即所谓的增效。本专利技术的防蚁·防鼠材料是根据目的,被调制为电线·电缆包覆材料、集装箱或建筑地板等的包覆片材、各种建筑材料或包装材料使用的涂料或粘合剂等各种制剂。在调制为电线·电缆包覆材料或包覆片材时,可通过已经公知的方法,例如母炼胶法、挤压法将有效成分和塑性树脂混合后,成形为包覆材料或包覆片材。作为塑性树脂原材料,除了氯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尼龙树脂等合成树脂外,还可以列举柔软性优良的合成橡胶、硅橡胶等,其中从能够提供良好的成型性,而且持续性的良好的成型性的角度出发,优选氯乙烯树脂。另外,将本专利技术的防蚁·防鼠材料适用于各种建筑材料或包装材料用的涂料或粘合剂的形态时,可以将有效成分和涂料成分(油性涂料、酒精涂料、合成树脂涂料、水性涂料等)或粘合剂成分(尿素树脂类粘合剂、蜜胺尿素共聚树脂类粘合剂、苯酚-蜜胺共聚树脂类粘合剂、碱型酚醛树脂类粘合剂等)混合,进一步根据需要,适当地配合溶剂、增塑剂、固化剂、分散剂、增粘剂、颜料等辅助成分进行配制。这样得到的涂料或粘合剂,对对象的建筑材料或包装材料按照所定剂量,例如50-200g/m2左右涂布即可。而且,对于上述的电线·电缆包覆材料或包覆片材,也可以不采用成形方式,而进行涂布方式形成。本专利技术的防蚁·防鼠材料中,在不超出本专利技术的宗旨的条件下,除了氟硅菊酯和微胶囊化的辣椒素类,还可适当地混合其它杀虫剂,例如微胶囊化或环糊精包接化的毒死蜱、杀螟松、辛硫磷等的有机磷剂,西维因、仲丁威、速灭威等氨基甲酸酯剂,或氯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联苯菊酯、醚菊酯等的拟除虫菊酯剂,吡虫啉、啶虫脒等的烟碱类杀虫剂,环唑醇、3-碘-2-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3-溴-2,3-二碘-2-丙烯基=乙基羧酸酯、IF-1000、杀藻铵等的防腐剂、其它驱避剂、增效剂等,可以获得有用的能达到多种目的的组合物。本申请的第二项专利技术为,在第一项专利技术的防蚁·防鼠材料中将氟硅菊酯和以有效成分计的辣椒素类的配合比设定为0.15∶1-2∶1。本申请的第三项专利技术为,第1,2项专利技术的防蚁·防鼠材料是适用于氯乙烯树脂制备的电线·电缆包覆材料的材料。本申请第四项专利技术为,在上述1至3的任一项的防蚁·防鼠材料中,微胶囊是由氨基树脂类包膜构成的。而且,本申请的第五项专利技术公开了,使用第1项专利技术的防蚁·防鼠材料,对白蚁类和鼠类有效而且实用的防蚁方法。这样获得的本专利技术的防蚁·防鼠材料,不只是将有效成分和塑性树脂混合后成型的产物,即使是将含有有效成分的涂料或粘合剂涂布在对象建筑材料或包装材料的情况下,也可显示出对白蚁类的优良的取食危害防止效果和对鼠类高的防鼠效果,提供极其高效并且实用的防蚁·防鼠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对白蚁类取食引起的危害和鼠类咬食引起的危害都有效,特别适用于电线·电缆的防蚁·防鼠材料,以及使用其的防蚁·防鼠方法。制剂例1将0.2重量%的氟硅菊酯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蚁.防鼠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0.05-0.5重量%的氟硅菊酯(silafluofen)和,以有效成分计含有0.2-0.6重量%的微胶囊化的辣椒素类。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2-14 35992/2003;JP 2003-2-20 42041/20031.一种防蚁·防鼠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0.05-0.5重量%的氟硅菊酯(silafluofen)和,以有效成分计含有0.2-0.6重量%的微胶囊化的辣椒素类。2.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防蚁·防鼠材料,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胜田纯郎
申请(专利权)人:大日本除虫菊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