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鹏贵专利>正文

一种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13731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笔,包括笔头、墨室、与笔头和墨室连通的引墨芯;所述的墨室端部设有供引墨芯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与引墨芯对应位置处的横截面中,其中一个为圆形,另一个为非圆形。由于将引墨芯的横截面与墨室端部的通孔的横截面一个设置为圆形,一个设置为非圆形,使得引墨芯与墨室端部之间由于本身形状的差别形成了天然的通墨缝隙,即使引墨芯的直径稍大,只要能安装进墨室端部的通孔中,即不影响引墨芯对墨室中墨水的引出,因此降低了对引墨芯或墨室端部通孔的孔径的加工精度要求,加工成本也相应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书写工具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使用各色墨水的
技术介绍
使用各色墨水的笔通常包括有笔头、墨室与引墨芯,其中,墨室用于储存各色墨 水,引墨芯分别与墨室及笔头连接,将墨室中的墨水源源不断的引入笔头,实现流程而持久 的书写。由于引墨芯需要从墨室中引出墨水,引墨芯穿过墨室端部进入墨室中,墨室端部 设置有供引墨芯穿过的通孔,引墨芯及墨室端部的通孔的截面皆为圆形,因此,墨室端部圆 形通孔的孔径需要稍大于引墨芯的直径。如果孔径过大或引墨芯的直径过小,就可能导致 笔头前端的墨水过多,引起漏墨;而如果孔径过小或引墨芯的直径过大,就可能导致引墨芯 不能安装进墨室,或引墨芯将墨室前端的通孔完全堵死,引起出水不畅。因此,现有技术中对引墨芯及墨室端部的通孔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导致整个笔 的加工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工成本较低的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笔,包括笔头、墨室、与笔头和墨室连通的引墨芯;所述的墨室端部设有供引 墨芯穿过的通孔;其中,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与引墨芯对应位置处的横截面中,其中一个为圆 形,另一个为非圆形。其中,所述的非圆形为多边形。多边形由于形成有尖角,尖角部分与圆形的差异相 对于椭圆形与圆形的差异来说尤其明显,尖角部分可与圆形形成较小的缝隙,以保证良好 的供墨,同时还能很好和圆形之间形成稳定的配合,有助于引墨芯在通孔中的固定。由于引墨芯较容易加工呈圆柱体状,而圆柱体状的引墨芯的引摩效果也较好,因 此优选的,所述的引墨芯的截面呈圆形;对应的,所述的通孔为多边形孔,其截面为多边形。所述的通孔为四边形孔、五边形孔、六边形孔、七边形孔、八边形孔、九边形孔、十 边形孔中的任意一种。相对于三角形孔及更多边的多边形孔来说,上述形状的通孔的引墨 效果更好。所述的笔头与引墨芯直接连接;所述的墨室与笔头之间还设有棉管腔,棉管腔内 设有棉管,所述的引墨芯穿过棉管后于笔头直接连接。这是一种一体式的引墨芯与笔头的 结构。所述的墨室与笔头之间还设有棉管腔,棉管腔内设有棉管,所述的引墨芯与笔头 分别部分插入棉管中,引墨芯与笔头通过棉管连通。这是一种分体式的引墨芯与笔头的结 构,引墨芯与笔头之间通过棉管相连通。所述引墨芯在长度方向贯穿整个墨室。所述的墨室内还设有至少一个与墨室内壁相固定的隔板,用于将墨室隔成多个空 腔;所述的隔板上设有用于供引墨芯穿过的隔板通孔;所述隔板通孔的形状与墨室端部供 引墨芯穿过的通孔的形状相同。所述的墨室内还设有至少一个隔片,所述的隔片上设有用于供引墨芯穿过的隔板 通孔;所述隔板通孔的形状与墨室端部供引墨芯穿过的通孔的形状相同;所述隔片可在引 墨芯上移动。随着墨室中的墨水越用越少,隔片由于气压的变化,在引墨芯上逐渐向笔头方 向移动。这样的设计可以更好的保证墨室中的气压平衡,出墨更为均勻。所述引墨芯的长度短于墨室的长度。本专利技术由于将引墨芯的横截面与墨室端部的通孔的横截面一个设置为圆形,一个 设置为非圆形,使得引墨芯与墨室端部之间由于本身形状的差别形成了天然的通墨缝隙, 即使引墨芯的直径稍大,只要能安装进墨室端部的通孔中,即不影响引墨芯对墨室中墨水 的引出,因此降低了对引墨芯或墨室端部通孔的孔径的加工精度要求,加工成本也相应降 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笔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笔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的墨室端部通孔及隔板上隔板通孔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的隔板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笔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例的笔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笔帽;11、笔夹;2、笔杆;21、笔头;22、笔嘴;23、棉管腔;24、棉管;25、引 墨芯;26、墨室;27、墨室前端;28、通孔;29、隔板;30、隔板通孔;31、尾塞;32、护手。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笔包括笔头、墨室、与笔头和墨室连通的引墨芯;墨室端 部设有供引墨芯穿过的通孔;墨室端部的通孔的横截面与引墨芯对应位置处的横截面中, 其中一个为圆形,另一个为非圆形。通过对应位置处的截面形状上的差别,使得墨室端部的 通孔与墨芯之间形成了天然的通墨缝隙,使得即使引墨芯的直径稍大,只要能安装进墨室 端部的通孔中,即不影响引墨芯对墨室中墨水的引出,因此降低了对引墨芯或墨室端部通 孔的孔径的加工精度要求,加工成本也相应降低。其中,非圆形可以为椭圆、多边形(可包括普通的直边多边形及弧形边的多边形) 等,尤以多边形为佳。多边形由于形成有尖角,尖角部分与圆形的差异相对于椭圆形与圆形 的差异来说尤其明显,尖角部分可与圆形形成较小的缝隙,以保证良好的供墨,同时还能很 好和圆形之间形成稳定的配合,有助于引墨芯在通孔中的固定。由于引墨芯较容易加工呈圆柱体状,而圆柱体状的引墨芯的引摩效果也较好,因 此优选的,所述的引墨芯的截面呈圆形;对应的,所述墨室端部的供引墨芯穿过的通孔为多边形孔,其截面为多边形。所述的通孔为四边形孔、五边形孔、六边形孔、七边形孔、八边形 孔、九边形孔、十边形孔甚至更多边的多边形孔中的任意一种。当然,也可以将引墨芯设置 呈多边形棱柱状,而将墨室端部的通孔设置为圆孔。下面结合附图及几个更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笔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 5所示,所述的笔包括笔帽1及笔杆2 ;所述的笔帽上设有笔夹11,所述 笔杆2的前端为用于书写的笔头21,笔杆2内设有墨室沈及内置有棉管M的棉管腔23, 棉管腔23设置在墨室沈与笔头21之间;笔杆2内还设有贯穿墨室沈及棉管腔23内的棉 管24、并与笔头21直接连接的引墨芯25 ;笔杆2上设有便于用户拿持的笔嘴22及护手32, 笔杆2的末端设置有尾塞31。这是一种一体式的引墨芯与笔头的结构。其中,墨室前端27的位置处设有用于供引墨芯25穿过的通孔观,所述引墨芯的截 面呈圆形;对应的,墨室前端27的位置处设置的通孔则为多边形孔,其截面为多边形,如图 3所示。图中,所述的多边形孔为八边形孔。如图2、图4、图5中所示,所述的墨室沈内还设有至少一个与墨室的内壁相固定 的隔板四,用于将墨室沈隔成多个空腔;所述的隔板四上设有用于供引墨芯25穿过的隔 板通孔30 ;所述隔板通孔30的形状与墨室前端27供引墨芯25穿过的通孔观的形状相同。 如图2中所示,墨室沈内设有两个隔板四,可根据具体墨室沈容量的对隔板四的个数进 行具体调整。从图2中可以看出,隔板的结构与墨室前端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墨室也是由 墨室前端固定到笔杆内壁中形成的。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所述的笔包括笔帽1及笔杆2 ;所述笔杆2的前端为用于书写的笔头 21,笔杆2内设有墨室沈及内置有棉管M的棉管腔23,棉管腔23设置在墨室沈与笔头 21之间;笔杆2内还设有贯穿墨室前端27及棉管腔23内的棉管M的后半部的引墨芯25 ; 笔头21的后半部分也插入棉管M中,引墨芯25与笔头21之间通过棉管M相连通。引墨 芯25将墨室沈中的墨水引到棉管M内,笔头21再吸入棉管M内的墨水实现书写功能。 这是一种分体式的引墨芯与笔头的结构。同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笔,包括笔头、墨室、与笔头和墨室连通的引墨芯;所述的墨室端部设有供引墨芯穿过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与引墨芯对应位置处的横截面中,其中一个为圆形,另一个为非圆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鹏贵
申请(专利权)人:林鹏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