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毛球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12931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羽毛球拍,包括:拍框、中管和手柄,其中所述中管具有前端和与该前端相对的后端,所述拍框在三通位置固定到该中管的前端,而所述手柄固定到所述中管的后端,其中,在所述拍框的下半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朝向所述拍框的外侧突出的加强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羽毛球拍由于设置有突出的加强结构,从而可以增加拍框下半部的刚度和强度,提升羽毛球拍击球时的抗扭性能,提高球拍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羽毛球拍
技术介绍
现代羽毛球运动,对羽毛球拍有着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他们 既希望能够增大击球力度、也希望能够灵活控制、有稳定的击球角度。现有的羽毛球拍90,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通常包括拍框92、中管94和手柄96。拍框92在 三通位置93固定连接到中管的前端941,其周圈设置有用于穿设网线的穿线孔,从而网线 可穿过对应的穿线孔设置并形成用于击球的网面91。手柄96固定连接到中管94的后端 942,用于握持。在击球瞬间,运动员的力量首先由中管94传递到三通位置93,再传递到拍框92 的下半部分(特别是从三通位置到约5点钟位置以及从三通位置到约7点钟位置之间的部 分),然后由表及里地传递到网面。所以拍框92的上述部分是影响力量传导的关键位置; 也是在球拍大力扣杀的瞬间,网面91牵拉拍框致使其产生严重的变形后,确保拍框稳定性 的关键位置。市面上的羽毛球拍多采用在三通位置内部加T型钉的设计,以提升球拍的稳定性 和力量的传导。然而,由于三通位置处空间较小,因此添加T型钉后的贡献也较小。此外, 在目前羽毛球拍的制作工艺中,拍框92与中管94是分开制作的,即中管94先成型后再与 拍框92连接成型,而中管94与拍框92的连接部位也主要在三通到5点钟位置以及三通到 7点钟位置。此制作流程也就决定了拍框92从三通位置到5点钟位置以及从三通位置到7 点钟位置的强度比拍框其它部位弱。制造商和生产者一直在寻求设计一种这样的羽毛球拍,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更 高的强度;同时拍框的尺寸不能过大,因为过大的尺寸会造成挥拍时风阻变大,降低挥拍的 速度和威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更高稳定性和强度的羽毛球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羽毛球拍,包括拍框、中管和手柄,其中 所述中管具有前端和与该前端相对的后端,所述拍框在三通位置固定到该中管的前端,而 所述手柄固定到所述中管的后端,其中,在所述拍框的下半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朝向所 述拍框的外侧突出的加强结构。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相对于所述拍框的第一纵向对称面对称。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相对于所述拍框的第二纵向对称面对称。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相对于所述拍框突出的距离在约0. 5mm 约2mm之间。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的厚度与所述拍框的厚度相当。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从所述拍框与所述中管的连接处开始分别延伸布置在所述拍框的左右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分别包括多个沿所述拍框的周圈方向间 隔布置的加强元件。可选地,各加强元件沿所述拍框周圈方向的宽度在约Imm 约8mm之间;且所述加 强结构的每个部分中的相邻加强元件的间隔距离在约0. 5mm 约2mm之间。可选地,各加强元件沿所述拍框周圈方向的宽度在约Imm 约5mm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包括3-10个加强元件;所述第二部分包括3-10个加强元 件。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中的每个沿所述拍框的厚度方向分成相 互间隔的两个沿半部。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两个半部相对于所述拍框的第二纵向对称面对称设置, 且间隔约1. 5mm 约4mm的距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两个半部相对于所述拍框的第二纵向对 称面对称设置,且间隔约1. 5mm 约4mm的距离。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可以有益地相互组合。根据本技术的羽毛球拍由于设置有突出的加强结构,从而可以增加拍框下半 部的刚度和强度,提升羽毛球拍击球时的抗扭性能,提高球拍的稳定性。以下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现有羽毛球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羽毛球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羽毛球拍的正视图;图4为图3中羽毛球拍的拍框部分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中羽毛球拍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 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例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它实施方式 中。如图2、3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羽毛球拍在整体上标记为10,其包 括拍框12、中管14和手柄16。拍框12在三通位置13固定连接到中管的前端141,并且沿 拍框12的周圈设置有多个用于穿设网线的穿线孔(未示出),从而网线可从对应的穿线孔 穿过以形成用于击球的网面(未示出)。手柄16固定连接到中管14的后端142,以便于握 持。在拍框12的下半部还设置有向拍框12的外侧突出的加强结构20。突出的加强结构20可以增加拍框下半部的刚度和强度,提升羽毛球拍击球时的 抗扭性能,提高球拍的稳定性。然而过大的加强结构20会造成挥拍时风阻过大,影响挥拍 的速度和力度。加强结构20相对于拍框12突出的距离h (见图4)优选地在约0.5mm 约 2mm之间。加强结构20的厚度t优选地与拍框12自身的厚度tl相当(见图5)。优选地,加强结构20设置为相对于拍框12的与拍面大致垂直的第一纵向对称面Pl (见图3)对称。优选地,加强结构20设置为相对于拍框12的与拍面大致平行或的第二 纵向对称面P2(见图幻对称。这种对称设置的加强结构20可以进一步提高球拍10在击 球时的稳定性。在一个例子中,加强结构20包括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其中第一部分21和 第二部分从拍框12与中管14相连的三通位置13开始分别向拍框12的左右两侧延伸布置。 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部分21可以从三通位置13开始向左延伸到拍框12的大约7点钟 位置,而第二部分22可以从三通位置13开始向右延伸到拍框12的大约5点钟位置。优选 地,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相对于第一纵向对称面Pl对称。优选地,加强结构20的第一和第二部分21、22分别包括多个沿拍框12的周圈方 向间隔布置的加强元件。下面结合图4,以加强结构20的第二部分22为例具体说明。应当 理解,第一部分21的结构可以与第二部分22类似对称设置。如图4所示,加强结构第二部分22可以包括多个例如3-10个加强元件23。每个加 强元件23沿拍框周圈方向的宽度w可以在约Imm 约8mm之间,优选地在约Imm 约5mm 之间。相邻加强元件23之间的间隔距离d可以在约0.5mm 约2mm之间。相邻加强元件 23之间的间隔空间可以作为导风槽,以便减小挥拍时的迎风面积,从而降低风阻、提高挥拍 的速度和威力。应当理解,第二部分22中不同加强元件23的宽度w可以是相同的或者也可以是 不同的。例如,各加强元件23的宽度可以从三通位置13开始向拍框的侧部逐渐增大(如 图4所示),或者逐渐减小。类似地,第二部分22中不同加强元件23相对于拍框12突出的 距离h可以相同或不同;多个相邻加强元件23之间的多个间隔距离d也可以相同或不同。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结构20的第一部分21沿拍框12的厚度方向 分成相互间隔的两个半部21a、21b ;而第二部分22沿拍框12的厚度方向也分成相互间隔 的两个半部22a、22b。这种结构设置有助于减小加强结构20体积,从而可以在提高拍框12 下半部刚性的情况下尽量降低球拍10增加的重量,提高挥拍的灵活性。优选地,每个部分 的两个半部相对于拍框12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羽毛球拍,包括:拍框、中管和手柄,其中所述中管具有前端和与该前端相对的后端,所述拍框在三通位置固定到该中管的前端,而所述手柄固定到所述中管的后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拍框的下半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朝向所述拍框的外侧突出的加强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明山
申请(专利权)人:李宁体育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