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材湿制程用滚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97284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膜材湿制程用滚轮,包含筒状本体、第一及第二均匀元件。该筒状本体具有滚动壁,该滚动壁具有使用区、第一非使用区及第二非使用区,其中该滚动壁的该使用区滚动时接触槽体中的膜材,而该第一及第二非使用区位于该使用区的两侧;该第一均匀元件设于该滚动壁的该第一非使用区;该第二均匀元件设于该滚动壁的该第二非使用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膜材湿制程用滚轮藉由位于第一及第二非使用区上的第一及第二均匀元件以减少槽体中药剂浓度均匀混合的时间,并使槽体中的药剂均匀混合。(*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滚轮,特别是指一种用于膜材湿制程的滚轮。
技术介绍
一般偏光片湿制程化学药剂槽在进行化学药剂调整时,以滴定方式并以扩散形式 达到槽体化学药剂浓度平衡,但偏光片制程使用的槽体较大,需要长时间达到浓度平衡,过 程费时耗工,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因此导致产能缩减,且有可能浓度分布不均,使得偏光片光 学均勻性不佳,进而造成面板性能表现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膜材湿制程用滚轮,以解决槽体中 化学药剂需要长时间才能达到浓度平衡,而造成产能缩减的问题。缘是,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膜材湿制程用滚轮,该膜材湿制程用滚 轮适用于具有药剂的槽体中,该膜材湿制程用滚轮包含筒状本体、第一均勻元件以及第二 均勻元件。该筒状本体具有滚动壁,该滚动壁具有使用区、第一非使用区及第二非使用区, 其中该滚动壁的该使用区滚动时接触该槽体中的膜材,而该第一及第二非使用区位于该使 用区的两侧;该第一均勻元件设于该滚动壁的该第一非使用区;该第二均勻元件设于该滚 动壁的该第二非使用区。根据所述的膜材湿制程用滚轮,该滚轮为偏光片湿制程用滚轮。根据所述的膜材湿制程用滚轮,该第一均勻元件的数目与该第二均勻元件的数目 相同。根据所述的膜材湿制程用滚轮,该第一均勻元件的形状与该第二均勻元件的形状 相同。根据所述的膜材湿制程用滚轮,该第一均勻元件的尺寸与该第二均勻元件的尺寸 相同。根据所述的膜材湿制程用滚轮,该筒状本体为抗药性筒状本体。根据所述的膜材湿制程用滚轮,该第一与第二均勻元件为凹槽或叶片。根据所述的膜材湿制程用滚轮,该第一与第二均勻元件为抗药性第一与第二均勻 元件。承上所述,依本技术的膜材湿制程用滚轮,其可具有下述优点此膜材湿制程用滚轮藉由位于第一及第二非使用区上的第一及第二均勻元件以 减少槽体中药剂浓度均勻混合的时间。于本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由以下的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得到进 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膜材湿制程用滚轮的第一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膜材湿制程用滚轮的第二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技术的膜材湿制程用滚轮的实施例,为使便 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元件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2,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膜材湿制程用滚轮的第一立体示意图 以及图2为本技术的膜材湿制程用滚轮的第二立体示意图。如图1至图2所示,膜材湿 制程例如偏光片湿制程,偏光片主要用途在有电场与无电场时,使光源产生相位差,而呈现 明暗的状态,并且偏光片只允许一个方向的光线透过,因此是一般液晶显示器中重要零件 之一。偏光片例如包含聚乙烯醇膜,聚乙烯醇膜在经过膨润、染色、延伸以及洗净后,最后进 入烘箱将聚乙烯醇膜上的水分烤干即可得到半成品的偏光片。其中,聚乙烯醇膜会透过滚 轮进行延伸的动作,此延伸动作是为了让聚乙烯醇膜呈现方向性的排列,而具有偏光的特 性。本技术的膜材湿制程用滚轮,适用于具药剂的槽体中,膜材湿制程用滚轮包含筒状 本体200、第一均勻元件300及第二均勻元件301。而且,筒状本体200具有滚动壁210,滚 动壁210又具有使用区211、第一非使用区212及第二非使用区213。滚动壁210的使用区 211在滚动时会接触到偏光片,使得偏光片中的聚乙烯醇膜朝特定方向延伸,而第一非使用 区212及第二非使用区213则分别接续于使用区211的两侧,并且不会与聚乙烯醇膜接触。 在第一非使用区212及第二非使用区213上分别设有第一均勻元件300及第二均勻元件 301,其中第一均勻元件300及第二均勻元件301具有凹槽310或叶片320。此第一均勻元 件300及第二均勻元件301的目的是用来减少药剂浓度均勻混合所需的时间。详言的,当 筒状本体200在滚动时,滚动壁210的使用区211用来使聚乙烯醇膜延伸并产生偏光的效 果,而第一非使用区212及第二非使用区213则分别设有第一均勻元件300及第二均勻元 件301,使得筒状本体200滚动时,第一均勻元件300及第二均勻元件301会被带动而扰动 药剂,以均勻混合药剂的浓度。另外,为了避免筒状本体200、第一均勻元件300及第二均勻 元件301受到药剂的作用而损坏,筒状本体200、第一均勻元件300及第二均勻元件301由 抗药性材质所组成。为了使槽体中的药剂更快且均勻地混合,本技术的膜材湿制程用滚轮中,第 一均勻元件300的数目与第二均勻元件301相同、第一均勻元件300的形状与第二均勻元 件301相同、亦或是第一均勻元件300的尺寸大小与第二均勻元件301相同。因此,当筒状 本体200滚动时,第一均勻元件300与第二均勻元件301具有带动药剂混合的效果,再者, 由于第一均勻元件300与第二均勻元件301的数量相同、形状相同或尺寸大小相同,所以具 有相同的带动药剂混合的效果,因此更可达到使槽体中的药剂更快且均勻地混合的功效。简言的,本技术的特征在于膜材湿制程用滚轮藉由滚动壁210的第一非使用 区212及第二非使用区213上的第一均勻元件300及第二均勻元件301,达到更快均勻混 合药剂的效果,其中第一均勻元件300及第二均勻元件301为例如叶片320或是凹槽310。 而为了更增加均勻混合药剂的效果,第一均勻元件300及第二均勻元件301的数量相同、形 状相同或尺寸大小相同。再者,为了避免筒状本体200、第一均勻元件300及第二均勻元件301受到药剂的作用而损坏,筒状本体200、第一均勻元件300及第二均匀元件301由抗药 性材质所组成。 根据以上具体实施方式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技术的特征与精神, 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膜材湿制程用滚轮,该膜材湿制程用滚轮适用于具有药剂的槽体中,其特征在 于该膜材湿制程用滚轮包含筒状本体,该筒状本体具有滚动壁,该滚动壁具有使用区、第一非使用区及第二非使用 区,其中该滚动壁的该使用区滚动时接触该槽体中的膜材,而该第一及第二非使用区位于 该使用区的两侧;第一均勻元件,设于该滚动壁的该第一非使用区;以及第二均勻元件,设于该滚动壁的该第二非使用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材湿制程用滚轮,其中其特征在于该滚轮为偏光片湿制 程用滚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材湿制程用滚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均勻元件的数目与 该第二均勻元件的数目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材湿制程用滚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均勻元件的形状与 该第二均勻元件的形状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材湿制程用滚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均勻元件的尺寸与 该第二均勻元件的尺寸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材湿制程用滚轮,其特征在于该筒状本体为抗药性筒状 本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材湿制程用滚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与第二均勻元件为 凹槽或叶片。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材湿制程用滚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与第二均勻元件为 抗药性第一与第二均勻元件。专利摘要本技术关于一种膜材湿制程用滚轮,包含筒状本体、第一及第二均匀元件。该筒状本体具有滚动壁,该滚动壁具有使用区、第一非使用区及第二非使用区,其中该滚动壁的该使用区滚动时接触槽体中的膜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膜材湿制程用滚轮,该膜材湿制程用滚轮适用于具有药剂的槽体中,其特征在于该膜材湿制程用滚轮包含:筒状本体,该筒状本体具有滚动壁,该滚动壁具有使用区、第一非使用区及第二非使用区,其中该滚动壁的该使用区滚动时接触该槽体中的膜材,而该第一及第二非使用区位于该使用区的两侧;第一均匀元件,设于该滚动壁的该第一非使用区;以及第二均匀元件,设于该滚动壁的该第二非使用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孟嘉郭真宽吴龙海
申请(专利权)人:明基材料有限公司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