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混捏挤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95508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墙体材料混合、捏合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连续混捏挤出机,包括强制进料装置、主传动机构、筒体机架;筒体(41)的内腔的截面为横向“8”字型或圆形;在混捏转子的主轴上设置有强制送料螺旋,多组强制送料螺旋的螺距由进料端至出料端依次递减;在多组强制送料螺旋之间设置固定套(25),固定套(25)上设置有混捏工具;由出料头(7)和混捏转子的一组强制送料螺旋组成挤压机构;所述出料头(7)的出料部分为横向“8”字型或圆形,出料头的出料部分有使物料通过的间隔设置的出料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产量作业时功耗指标较低、捏合精度高,实现高难度、高精度微观捏合。(*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墙体材料混合、捏合
,主要涉及一种连续混捏挤出机,主 要用于含有一定水分固体粉粒体物料之间以及固体粉粒体物料与一定量粘结剂之间的混 合、捏合。
技术介绍
一般常用的混捏、捏合和挤压设备就作业方式来说有连续和批次两种形式,就其 基本原理来说有强剪切混捏,强对流混捏等,就结构形式来说更是多种多样。传统的混捏、 捏合、挤压设备有轮碾机、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连续混炼机等,这些设备有的存在 混合精度较高但功耗大,产量低,无法实现大产量作业,有的设备存在产量较高但混合精度 低等缺陷。随着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现在循环经济的发展,如利用各种尾矿来制备新型墙体 材料行业,特别象磷石膏、赤泥、粉煤灰与电石渣等制取墙体材料的行业,不但要求混捏设 备能实现大产量作业,功耗指标要求低,而且要实现高精度的混捏,不但达到宏观混合精 度,而且达到微观混合精度,其混合精度的判断依据不是靠传统的检验手段来判断而是靠 最终制品的强度来判断的,总之一种高混捏精度,大产量、低功耗的设备是目前新型墙体材 料行业所必须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连续混捏挤出机,使大产量作业时功耗指标较低、 捏合精度高,实现高难度、高精度微观捏合。本技术完成其技术任务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混捏挤出机,包括强制进料装置、主传动机构、筒体机架;强制进料装置 设置在筒体机架进料口的上方,位于筒体机架上筒体的内腔的截面为横向“8”字型或圆形; 设置有混捏转子且所述的混捏转子至少为一个,混捏转子主体为一主轴,主轴上设置有强 制送料螺旋且所述的强制送料螺旋至少为两组,位于进料端的强制送料螺旋螺距大于与其 相邻的强制送料螺旋的螺距,设置在主轴上的多组强制送料螺旋的螺距由进料端至出料端 依次递减;在多组强制送料螺旋之间设置固定套,固定套上设置有混捏工具;由出料头和 混捏转子的一组强制送料螺旋组成挤压机构,所述与出料头组成挤压机构的混捏转子的一 组强制送料螺旋位于靠近出料端位置;所述出料头的出料部分为横向“8”字型或圆形,出 料头的出料部分有使物料通过的间隔设置的出料孔。所述混捏转子主轴上的多组强制送料螺旋的旋向一致。混捏转子设置为两个,两个混捏转子主轴上的强制送料螺旋旋向相反。所述出料头出料部分具有间隔设置的幅条,幅条之间构成使物料通过的出料孔。所述的出料头活套在混捏转子主轴上并用螺栓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混捏工具为一条形板结构,顶部设置有耙齿,耙齿下部设置有叶片,叶片与耙齿之间具有加强筋,耙齿与叶片在轴向方向上相反。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新颖,主要有强制进料装置、筒体机架、混捏转子、传动装置、筒体等部 件组成,筒体机架为可拆卸结构,维护简单方便。2、出料头有机结合组合在筒体机架上,出料头和混捏转子的一组强制送料螺旋组 成挤压机构,出料头是筒体机架的一部分,同时也可拆卸更换方便。3、筒体内腔的几何形状为横向“8”字型或圆形,可确保物料在筒体内无死角,所有 物料均能得到相同的混捏机会。4、混捏转子有多组强制送料螺旋和混捏工具组成,多组强制送料螺旋的螺距不 同,混捏工具的几何角度也有变化,进料端的强制送料螺旋螺距较大,越靠近出料端,强制 送料螺旋的螺旋螺距越小,其混捏工具的几何角度变化也是越靠近出料端,混捏工具对物 料的输送能力越小,所有这些变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增强对物料的强力剪切,强化对物料 的揉捏功能,强制送料螺旋与混捏工具与筒体内壁保持合适的间隙,实现对筒体内壁的清 理。5、混捏转子的设计不但能有效增大产能,而且在对待粘性较大的物料时,用两根 混捏转子不但能够增加产量还能实现混捏转子之间的互相清理,防止物料粘接在轴上,进 而使设备混捏功能失效。6、混捏工具的结构独特,同一混捏工具上有使物料运动方向相反的耙齿和叶片, 由于它使物料产生的轴向流量不同从而实现物料向一个方向运动,相邻两混合工具使物料 实现揉搓即混捏功能,同时因为混捏工具对物料的输送量小于强制送料螺旋的输送量,二 者之间也对物料有强力的揉搓即混捏功能,通过多级的混捏最终物料之间的混捏程度已经 达到较高水平。7、靠近出料端位置的一组强制送料送料螺旋和出料头二者之间构成对物料最终 的强力挤压,该组强制送料螺旋的螺距最小,已经过强力混捏的物料通过该机构进一步达 到物料之间的强力弥散浸润。物料在该环节通过挤压机构由出料头的缝隙形成充分捏合的 料饼出料。8、混捏工具、强制送料螺旋均经过耐磨处理,一种是采用高耐磨合金材料,一种是 在其接触物料面上焊涂硬质耐耐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1是图1的俯视图(双混捏转子时)。图3-2是图1的俯视图(单混捏转子时)。图4是强制进料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5是图4的左视图。图6是混捏转子主视图。图7-1是图6的俯视图(双混捏转子时)。图7-2是图6的俯视图(单混捏转子时)。图8-1、图8-2双混捏转子时出料头结构图。图8-3、图8-4是单混捏转子时出料头结构图。图9是图8的左视图。图10是筒体机架结构图。图11-1是图10的左视图(双混捏转子时)。图11-2是图10的左视图(单混捏转子时)。图12是图10的剖视右视图。图13是混捏工具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的俯视图图中1、主电机,2、弹性联轴器,3、主减速器,4、联轴器,5、强制进料装置,6、筒体 机架,7、出料头,8、右旋混捏转子,9、左旋混捏转子,10、同步齿轮箱,11、壳体,12、主动传动 轴,13、主动强制叶片,14,被动强制叶片,15、固定板,16、轴承座,17、轴承,18、联轴器,19、 电机减速器,20、轴承,21、轴承座I,22、主轴,23、右旋强制送料螺旋I,24、混捏工具1,25、 固定套,26、右旋强制送料螺旋II,27、混捏工具II,28、右旋强制送料螺旋III,29、轴承座 II,30、左旋强制送料螺旋I,31、左旋强制送料螺旋II,32、左旋强制送料螺旋III,33、法 兰,34、轮毂,35、腹条,36、轮缘,37、螺栓,38、左机架,39、进料口,40、检修门,41、筒体,42、 出料机架,43、耙齿,44、叶片,45、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结合图4、图5,一种连续混捏挤出机,包括强制进料装置、主传动机 构、筒体机架6 ;强制进料装置设置在筒体机架进料口的上方,强制进料装置包括两个传动 轴、同步齿轮箱10、壳体11、电机减速器19、固定板15及轴承座16,两个传动轴一个为主动 传动轴12,另一个为被动传动轴;主动传动轴、被动传动轴上均设置有主动强制叶片13和 被动强制叶片14,两传动轴均通过轴承17及轴承座16固定在壳体11上,主动传动轴由电 机减速器19通过联轴器18带动主动轴12旋转,主动轴12通过同步齿轮箱10内的同步齿 轮带动被动传动轴做等速相向转动,完成强制进料;主传动机构为混捏转子提供动力,主传 动机构包括主电机1、弹性联轴器2、主减速器3以及联轴器4,主电机1通过联轴器4带动 混捏转子。如图11-2所示,筒体41的内腔的截面为圆形,如图7-2所示,设置有混捏转子且 所述的混捏转子为一个,混捏转子主体为一主轴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混捏挤出机,包括强制进料装置、主传动机构、筒体机架;强制进料装置设置在筒体进料口的上方,其特征是:位于筒体机架上筒体(41)的内腔的截面为横向“8”字型或圆形;设置有混捏转子且所述的混捏转子至少为一个,混捏转子主体为一主轴,主轴上设置有强制送料螺旋且所述的强制送料螺旋至少为两组,位于进料端的强制送料螺旋螺距大于与其相邻的强制送料螺旋的螺距,设置在主轴(21)上的多组强制送料螺旋的螺距由进料端至出料端依次递减;在多组强制送料螺旋之间设置固定套(25),固定套(25)上设置有混捏工具;由出料头(7)和混捏转子的一组强制送料螺旋组成挤压机构,所述与出料头组成挤压机构的一组强制送料螺旋位于靠近出料端位置;所述出料头(7)的出料部分为横向“8”字型或圆形,出料头的出料部分有使物料通过的间隔设置的出料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爱军李瑞平夏举佩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上益机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夏举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