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风板以及密封构造,其能够在确保良好的回收再利用性的同时,容易且低成本地实现能够充分发挥针对在与汽车部件之间形成的间隙的、稳定的密封性的构造。在导风板主体(12)的外周部上一体成形有由与导风板主体(12)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的、薄壁的挠性片部(14、16、18)。而且,导风板主体(12)以与汽车部件(28、32)非连结的状态设置于汽车部件(28、32)之间,并且,挠性片部(14、16、18)以挠性变形的状态与汽车部件(28、32)接触地配置,从而将形成于导风板主体(12)与汽车部件(28、32)之间的间隙(40、42)封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用导风板以及密封构造,尤其涉及配置在汽车的前部以将汽车行 驶时产生的气流导向散热器的导风板的改良后的构造、以及用于对形成于这样的导风板与 位于其周围的汽车部件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新型构造。
技术介绍
通常,在汽车中,在将互不相同的分体的汽车部件彼此接近地组装时,为了防止这 些汽车部件彼此由于汽车行驶中的输入振动等而接触,从而产生异常的声音,或者各个汽 车部件发生损伤、变形,而在相互接近的汽车部件彼此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即所谓的设计 间隙(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例如,在汽车的前部,在以覆盖散热器侧部的方式配置的保护罩与位于散热器前 方的保险杠之间,用于将行驶时产生的气流导向散热器的导风板以在车宽方向上相对配置 的状态或者除此之外也在上下方向上相对配置的状态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地设置。并且,在 位于这样的导风板周围的保护罩、散热器、散热器支架、保险杠、保险杠加强件、下减震器、 上减震器、电气配线或者空调软管等各种软管、以及与一个导风板相邻地配置的其他导风 板等各种汽车部件与导风板之间,形成有作为如上所述的设计间隙的间隙。但是,若在导风板与位于导风板周围的汽车部件之间形成间隙,则会导致由导风 板导入的风经由所述间隙逃逸到外部,相应地,导致散热器的冷却效率降低。另外,有时会 通过这样的间隙将发动机的热气送入散热器侧,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引起散热器的 冷却效率的降低。再有,由于经由导风板与汽车部件之间的间隙发生漏风,因此也会产生空 气动力性能降低这样的问题。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在导风板与位于导风板周围的汽车部件之间的间隙内,以填 充所述间隙的方式安装有海绵等各种缓冲材料,由此对导风板与汽车部件之间进行密封。 然而,这样的缓冲材料通常通过双面胶带等被粘接、固定在隔着间隙彼此相对配置的导风 板和汽车部件的各自的相对部位上。因此,例如在间隙为比较复杂的形状的情况下等,可能 会导致缓冲材料相对于导风板和汽车部件的各相对部位的粘接力不均,从而很难确保稳定 的密封性。而且,当导风板和汽车部件在汽车行驶时的输入振动等作用下分别向相互离开 的方向相对移动时,还可能会导致缓冲材料从导风板和汽车部件中的某一方上剥离。此外, 还存在缓冲材料的粘接工序麻烦这样的问题。另外,以往也采用了以下对策在导风板主体的外周部上,通过双色成型一体地形 成橡胶制或弹性体制的密封部件,在导风板相对于汽车的设置状态下,将一体地形成于导 风板上的密封部件与位于导风板周围的汽车部件相接触地配置,从而防止从这样的汽车部 件与导风板之间的间隙发生漏风。但是,关于这里所使用的导风板,导风板主体通常由树脂 材料形成。因此,一体地形成有橡胶制或弹性体制的密封部件的导风板利用橡胶材料或弹 性体材料和树脂材料这两种互不相同的材料形成。因此,所述导风板具有因材料费用高而 成本变高这样的缺点。并且,在使用完毕后进行回收再利用时,必须要将导风板主体与密封部件分离,还存在回收再利用较为麻烦这样的问题。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555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这里,本专利技术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做出的,作为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 一种汽车用导风板的新型构造,该汽车用导风板的新型构造使能够防止经由与配置在周围 的汽车部件之间的间隙漏风的稳定的密封性和良好的回收再利用性能够容易且低成本地 实现。另外,关于本专利技术,作为其解决的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改良后的密封构造,该改良后 的密封构造利用具有良好的回收再利用性并能够容易且低成本地制造的导风板,来进一步 可靠地防止经由形成于所述导风板与位于导风板周围的汽车部件之间的间隙的漏风,由 此,能够非常有效地确保这样的汽车部件与导风板之间的稳定的密封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为了解决从本说明书整体的记载和附图所了解的技 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以下列举的各种方式中适宜地实施。另外,以下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 即便任意组合,也同样能够采用。并且,应当理解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和技术特征不受以 下记载的任何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和技术特征能够根据说明书整体的记载和附图所公 开的专利技术思想被确定。而且,为了解决所述汽车用导风板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是,一种汽车用 导风板,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汽车的前部,用于将汽车行驶时所产生的气流 导向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具有(a)树脂制的导风板主体,以与配置在汽车前部的汽车部 件非连结的状态设置在该汽车前部;(b)挠性片部,由与该导风板主体相同的树脂材料一 体成形于该导风板主体的外周部,由具有挠性的薄壁片构成,并在该导风板主体相对于汽 车前部的设置状态下,以挠性变形的状态与所述汽车部件接触。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用导风板中,在当汽车部件与导风板主体在相互接近的方 向上相对移动时允许挠性片部进一步挠性变形的状态下,挠性片部与汽车部件接触地配置。在本专利技术中,有利的是,导风板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保护罩和保险 杠之间,用于将汽车行驶时所产生的气流导向散热器,该保护罩以覆盖汽车的散热器的侧 部的方式配置,该保险杠位于该保护罩的前方,导风板具有(a)树脂制的导风板主体,以 与所述保护罩和所述保险杠非连结的状态设置在这些保护罩与保险杠之间;(b)挠性片 部,由与该导风板主体相同的树脂材料一体成形于该导风板主体的外周部,由具有挠性的 薄壁片构成,并且在该导风板主体相对于汽车前部的设置状态下,分别以挠性变形的状态 与所述保护罩和所述保险杠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用导风板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作为形成所述导风板主体和所 述挠性片部的树脂材料,使用聚丙烯与聚乙烯的混合物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用导风板的有利实施方式之一,形成所述导风板主体和所述挠 性片部的树脂材料的弯曲弹性模量为250 SOOMPa范围内的值。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用导风板的期望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导风板主体的厚度为 1. 2 2. 5mm范围内的值,并且,所述挠性片部的厚度为0. 3 0. 8mm范围内的值。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用导风板的适宜的实施方式之一,在所述挠性片部设有切入部,所述切入部在与所述导风板主体的周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而且,为了解决所述密封构造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是,一种密封构造, 用于防止经由形成于导风板与配置在该导风板周围的汽车部件之间的间隙的漏风,所述导 风板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汽车的前部,用于将汽车行驶时所产生的气流导向 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包括树脂制的导风板主体和由与该导风板主体相同的树 脂材料一体成形于该导风板主体的外周部的、薄壁的挠性片部,该导风板主体以与所述汽 车部件非连结的状态设置在汽车的前部,并且,该挠性片部以挠性变形的状态与该汽车部 件接触地配置,由此,由该挠性片部将形成于该导风板与该汽车部件之间的所述间隙封闭, 以防止经由该间隙的漏风。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密封构造中,在当汽车部件与导风板主体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 相对移动时允许挠性片部进一步挠性变形的状态下,挠性片部与汽车部件接触地配置。在本专利技术中,有利的是,密封构造用于防止经由形成于导风板与保护罩和保险杠 之间的间隙的漏风,所述导风板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保护罩和保险杠之间, 用于将汽车行驶时所产生的气流导向散热器,所述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风板,用于将汽车行驶时所产生的气流导向散热器,所述导风板以在汽车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汽车的前部,其特征在于,具有: 树脂材料制的导风板主体,设置在汽车的前部,并与配置在所述汽车的所述前部的至少一个汽车部件非连结;以及 至少一个挠性片部,其厚度薄,并由与所述导风板主体相同的树脂材料一体成形于所述导风板主体的外周部,所述至少一个挠性片部在所述导风板主体被设置在所述汽车的所述前部的状态下,以挠性变形的状态与所述至少一个汽车部件接触地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平弘志,
申请(专利权)人:小岛冲压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