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79293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LED灯结构,包括有一灯罩、一LED灯板及一电源转换座;该灯罩顶端上设有第一结合部,该LED灯板设于灯罩内侧,而LED灯板上设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及二极性传导端子,该电源转换座下方设有第二结合部,以使与灯罩的第一结合部结合,而电源转换座上端设有二极性出孔,且电源转换座下方底部设有二极性入孔,而电源转换座内设有电源电路板,该电源电路板上端设有二极性端子,而二极性端子供穿出二极性出孔外,而该电源电路板下端设有二极性触点,以使LED灯板的二极性传导端子从下方底部的二极性入孔穿入与二极性触点接触,以使电性传导;因此,易于组装更换及检测电路板异常。(*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LED灯结构,尤指一种通过灯罩、LED灯板及电源转换座的设计,通过电源转换座与灯罩能相互组合拆卸适于一般LED灯、投射灯或类似的灯具。
技术介绍
现今科技的发达下,开始使用发光二极管(LED)制成的LED灯来取代本身耗电量大及不环保的早期灯泡,尤其是照射灯或投射灯等,以能提升LED灯使用效率。现行LED灯在设计上大多是以螺丝锁合或焊接方式将内部电路板锁固于灯罩上, 使其一旦发现发光二极管(LED)本身不亮的话,大部分就直接更换整颗LED灯,并连同内部的电路板也同时更换,以减少检查修护的麻烦;经检视LED灯不亮大多是发光二极管(LED) 晶片本身过热造成短路或烧毁,或是发光二极管(LED)晶片本身接触不良造成,跟电路板内的电源模块较无关系,但现行厂商为减少售后维修的麻烦,所以将LED灯做成不易拆换的形态,并让消费者认为LED灯更换维护是一件麻烦事,而直接更换整颗LED灯最为方便, 也最省事。因此,本技术人有鉴于上述缺点,期望能提出一种能将电源转换座、灯罩及 LED灯板来组合拆卸,以能易于检测维修及降低生产成本的LED灯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LED灯结构,通过灯罩、LED灯板及电源转换座的设计,通过LED灯板、灯罩及电源转换座的组合拆卸,使具有易于更换组件及检测电路板异常的功能,进而增加整体的实用性者。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提供一种LED灯结构,通过灯罩的第一结合部与电源转换座的第二结合部的结合方式以螺合、卡合及嵌合中的一种方式来相互结合。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LED灯结构,通过灯罩内设有环肋条,该环肋条供LED灯板嵌合,以使电源转换座结合灯罩时能压紧LED灯板使之固定。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LED灯结构,该电源传导座为独立设计,并以极性传导端子和原来各式灯座(如MR16、PAL30、E27等型式灯座)接触来取得电源,而另一端以极性触点提供LED灯板来接触以取得所需电力,而本身内部具有电源转换的功能。本技术的LED灯结构包括有一灯罩、一 LED灯板及一电源转换座;该灯罩顶端上设有第一结合部,该LED灯板系设于灯罩内侧,而LED灯板上设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及二极性传导端子,该电源转换座下方设有第二结合部,以使与灯罩的第一结合部结合,而电源转换座上端设有二极性出孔,且电源转换座下方底部设有二极性入孔,而电源转换座内设有电源电路板,该电源电路板上端设有二极性传导端子,而二极性传导端子供穿出二极性出孔外,而该电源电路板下端设有二极性触点,供LED灯板的二极性传导端子从下方底部的二极性入孔穿入与二极性触点接触,以使电性传导;因此,易于组装更换及检测电路板异堂巾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面向元件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灯罩外观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灯罩;11-第一结合部;12-环肋条;111-内螺纹;112-环凹槽;20-LED灯板;21-发光二极管;22-极性传导端子;30-电源转换座;31-第二结合部; 311-外螺纹;312-环凸肋;32-极性出孔;33-极性入孔;34-电源电路板;341-极性端子; 342-极性触点;3421-金属导片;3422-金属夹片。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元件分解示意图、结构剖面示意图及第二、三、四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本技术系一种LED灯结构,包括有一灯罩10、一 LED灯板20及一电源转换座30 ;该灯罩10顶端上设有第一结合部,该 LED灯板20设于灯罩10内侧,而LED灯板20上设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21及二极性传导端子22,该电源转换座30下方设有第二结合部31,以使与灯罩10的第一结合部11结合,而电源转换座30上端设有二极性出孔32,且电源转换座30下方底部设有二极性入孔33,而电源转换座30内设有电源电路板34,该电源电路板34上端设有二极性端子341,而二极性端子341供穿出二极性出孔32外,而该电源电路板34下端设有二极性触点342,供LED灯板20的二极性传导端子22从下方底部的二极性入孔33穿入与二极性触点342接触,以使电性传导;藉此,易于组装更换及检测电路板异常。其中该电源电路板34下端的二极性触点342为各以一金属导片3421来嵌合于电源电路板34上,以使电接触;另该电源电路板34下端的二极性触点342为各以金属夹片 3422来形成夹持状,供极性传导端子22穿入金属夹片3422中夹固,以使电性传导;而该灯罩10内进一步设有环肋条12,该环肋条12供LED灯板20嵌合,以使电源转换座30结合灯罩10时能压紧LED灯板20使之固定;且该LED灯板20上进一步涂布有散热膏,通过散热膏粘贴于灯罩10的环肋条12上,以提高散热;而灯罩10的第一结合部11与电源转换座 30的第二结合部31的结合方式以螺合、卡合及嵌合中的一种方式来相互结合;另该灯罩10 进一步为金属制的鳍片体,以供散热用。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元件分解示意图、结构剖面示意图及第二、三、四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而本技术的LED灯结构最佳实施方式以一灯罩10、一 LED灯板20及一电源转换座30来展现;其中该灯罩10内凹形成一中空状,该灯罩10的材质为塑胶,并可通过塑胶来塑造出任何灯罩10的造型或颜色的变化,另该灯罩10亦可为金属制的鳍片体(图未示),通过鳍片体来快速散热,达到降低温度的功效,而灯罩10顶端上设有第一结合部11,供与电源转换座30下方设的第二结合部31 来相互结合,而该第一结合部11设成为内螺纹111,而电源转换座30的第二结合部31设为外螺纹311,以使相互螺合(请参图4所示),达到组合拆卸的目的,另一种结合方式是灯罩 10的第一结合部11为环凹槽112,而电源转换座30的第二结合部31为环凸肋312,以使相互嵌合(请参图6所示),达到快速组卸的目的,再者,可通过于第一结合部11及第二结合部31上设有卡勾以使相互卡合(图未示)等方式或其他活动组合方式来相互结合,使灯罩 10与电源转换座30易于组装设置,增加自行DIY的方便。而电源转换座30为以一体成型方式或以组件组合方式来形成一密闭座体,而该电源转换座30上端设有二极性出孔32,而电源转换座30下方底部设有二极性入孔33,另于电源转换座30内设有电源电路板34,该电源电路板34上设有直流(DC)转换电路,以使将电压调降成LED灯板20上所需的电压, 而于电源电路板34上端设有二极性端子341,该二极性端子341供穿出电源转换座30上端的二极性出孔32外,以使极性接触电源座体(图未示)来传导电力到电源电路板34上的直流(DC)转换电路中,而电源电路板34下端设有二极性触点342,该二极性触点342连接于直流(DC)转换电路输出端中,其中该二极性触点342为各以一金属导片3421嵌合于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灯罩,该灯罩顶端上设有第一结合部;一LED灯板,该LED灯板设于灯罩内侧,而LED灯板上设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及二极性传导端子;以及一电源转换座,该电源转换座下方设有第二结合部,以使与灯罩的第一结合部结合,而电源转换座上端设有二极性出孔,且电源转换座下方底部设有二极性入孔,而电源转换座内设有电源电路板,该电源电路板上端设有二极性传导端子,而二极性传导端子供穿出二极性出孔外,而该电源电路板下端设有二极性触点,以使LED灯板的二极性传导端子从下方底部的二极性入孔穿入与二极性触点接触,以使电性传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文钦韩扬
申请(专利权)人:托普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