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地震冲击的人桥吊下桁架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7827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地震冲击的人桥吊下桁架连接装置,包括下桁架和上部平台,下桁架上焊有下部平台,上部平台则焊于桥架一侧,上部平台的下部焊接支座A和支座C,下桁架上焊接支座B和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A上支承轴A,其上套导向轴,并与轴A形成转运副和滑动副,导向轴下部套在导套中并形成转运副和滑动副,导向轴的C-C部位有环形槽,与其对应的导套有相应的通孔,其中装有弹簧A和滚珠,并通过螺栓、螺母及滚珠与导向轴保持自由连接;导套的下部与支座B铰接;所述的支座C中装有轴B,其上套装支板并形成转运副及滑动副,在支板与支座C之间装有弹簧B;所述下桁架与上部平台的重心均应通过轴B的轴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运输机械,尤其涉及用于有抗震要求的特殊起重机。
技术介绍
人桥吊属于核电站燃料输送系统,即PMC系统,是核电厂核燃料存放车间的重要起重设备。目前,国内的核电厂所采用的人桥吊的结构都属于法国和美国的型式。人桥吊下桁架与桥架侧的上部平台之间的连接通过四轮小车与下桁架之间联接实现。四轮小车的轨道焊接在上部平台的下部。在四轮小车的单侧,通过弹簧消耗沿桥架方向上的地震冲击; 通过采用剪销来消耗沿大车运行方向的地震冲击。其缺点是采用四轮小车型式,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且维护难度大;地震过后,该型式无法自动复位。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加以改进,通过在下桁架与桥架侧的上部平台之间增加类似安全离合器的装置,对消耗地震冲击,简化机构,降低成本及增加自动复位的功能,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提出,旨在设计一种新型抗震的人桥吊下桁架连接装置,保证震后无需人工干预,便能自动复位,以满足特殊场合的使用需求,同时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抗地震冲击的人桥吊下桁架连接装置,包括下桁架和上部平台,下桁架上焊有下部平台,上部平台则焊在桥架的侧面,上部平台的下部焊接支座A和支座C,下桁架上焊接支座B和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A上支承轴A,其上套导向轴,并形成转运副和滑动副,导向轴下部套在导套中并形成转运副和滑动副,导向轴的C-C部位有环形槽,与其对应的导套有与其相接的通孔,其中装有弹簧A和滚珠,并通过螺栓、螺母及滚珠与导向轴保持自由连接;导套的下部与支座B铰接;所述的支座中装有轴B,其上套装支板并形成转运副及滑动副,在支板与支座C之间装有弹簧B ;所述下桁架与上部平台的重心均应通过轴 B的轴心。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主要表现在1.结构简单,重量轻;2.地震结束后,不需要人工干预,该装置可以自动复位,更人性化;3.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有附图7幅,其中图1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安装示意图;图2图1的侧视图;图3图1的A部放大图4图2的B部放大图;图5Y方向上的抗地震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图5的C-C剖视图;图7X方向上的抗地震装置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桥架;2Y方向上的抗地震装置;2. 1支座A;2.2轴A;2.3导向轴;2. 4导套;2. 5轴B ;2. 6螺栓;2. 7螺母;2. 8弹簧A ;2. 9滚珠;2. 10支座B ;3X方向上的抗地震装置;3. 1轴B ;3. 2支座C ;3. 3弹簧B ;3. 4支板;4下桁架;5上部平台;6下部平台。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7所示的一种抗地震冲击的人桥吊下桁架连接装置,包括下桁架4和上部平台5,下桁架4上焊有下部平台6,上部平台5则焊在桥架1的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由Y方向上的抗地震装置2和X方向上的抗地震装置3组成。Y方向上的抗地震装置2由支座A 2.1、轴A 2. 2、导向轴2. 3、导套2. 4、轴B 2. 5、螺栓2. 6、螺母2. 7、弹簧 A 2. 8、滚珠2. 9和支座B 2. 10组成。X方向上的抗地震装置3由轴B 3. 1、支座C 3. 2、弹簧B 3. 3和支板3. 4组成。支座A 2.1焊接在上部平台5的下部,轴A 2. 2的两端固定在支座A 2.1上。导向轴2. 3的上端铣出平面,并加工出孔,与轴A 2.2之间为转运副和滑动副。导向轴2. 3的下端C-C部位,加工出环形槽,其下部与导套2. 4间为转运副和滑动副。 导套2. 4的上端,加工出四个孔,每个孔内都安装有滚珠2. 9和弹簧A 2. 8,螺栓2. 6、螺母 2.7和压紧弹簧A 2. 8保证滚珠2. 9压在导向轴2. 3的下端的环形槽内。导套2. 4的下端通过轴B 2. 5与支座B 2. 10形成铰接。支座B2. 10焊接在下桁架4的上部。支座C3. 2焊接在上部平台5的下部,支板3. 4焊接在下桁架4的上端,轴B3. 1穿过支板3. 4,两端固定在支座C3. 2上,弹簧B3. 3穿在轴B3. 1上,分别夹在两侧支座C3. 2与支板3. 4间。轴B3. 1和支板3. 4为转运副和滑动副。下桁架4和上部平台5的重心,通过轴B3. 1的轴心。Y方向上的抗地震装置2和X方向上的抗地震装置3在桥架1的两侧各安装一套。地震发生时,当有X方向上的地震波时,下桁架4和上部平台5在X方向振动,支板3. 4在轴B3. 1上滑动,导向轴2. 3、导套2. 4、轴B2. 5、螺栓2. 6、螺母2. 7、弹簧A2. 8、滚珠2. 9和支座B2. 10在轴A2. 2上滑动,通过弹簧B3. 3,将该冲击消耗。X方向的地震波过后,在X方向上的抗地震装置3中两端弹簧B3. 3的作用下,下桁架4和下部平台5复位。当有Y方向的地震波时,下桁架4和上部平台5有绕轴B3. 1转运的趋势,此时,轴 A2. 2拉动导向轴2. 3,在该力的作用下,滚珠2. 9被导向轴2. 3压出环形槽,通过弹簧A2. 8 将该冲击消耗。地震波过后,下桁架4和上部平台5在重力的作用下复位,滚珠2.9在弹簧 A2. 8的作用下,被重新压入导向轴2. 3的环形槽内。权利要求1. 一种抗地震冲击的人桥吊下桁架连接装置,包括下桁架(4)和上部平台(5),下桁架(4)上焊有下部平台(6),上部平台( 则焊在桥架(1)的侧面,上部平台(5)的下部焊接支座A (2. 1)和支座C (3. 2),下桁架(4)上焊接支座B (2. 10)和支板(3. 4),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支座A (2. 1)上支承轴A (2. 2),其上套导向轴(2. 3),并形成转运副和滑动副,导向轴 (2.3)下部套在导套(2.4)中并形成转运副和滑动副,导向轴0.3)的C-C部位有环形槽, 与其对应的导套(2. 4)上有与其相接的通孔,其中装有弹簧A (2. 8)和滚珠(2. 9),并通过螺栓O. 6)、螺母(2.7)及滚珠(2.9)与导向轴(2.3)保持自由连接;导套(2.4)的下部与支座B (2. 10)铰接;所述的支座(3.2)中装有轴B (3. 1),其上套装支板(3.4)并形成转运副及滑动副,在支板(3.4)与支座C(3j)之间装有弹簧B(3.;3);所述下桁架(4)与上部平台 (5)的重心均应通过轴B(3. 1)的轴心。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地震冲击的人桥吊下桁架连接装置,包括下桁架和上部平台,下桁架上焊有下部平台,上部平台则焊于桥架一侧,上部平台的下部焊接支座A和支座C,下桁架上焊接支座B和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A上支承轴A,其上套导向轴,并与轴A形成转运副和滑动副,导向轴下部套在导套中并形成转运副和滑动副,导向轴的C-C部位有环形槽,与其对应的导套有相应的通孔,其中装有弹簧A和滚珠,并通过螺栓、螺母及滚珠与导向轴保持自由连接;导套的下部与支座B铰接;所述的支座C中装有轴B,其上套装支板并形成转运副及滑动副,在支板与支座C之间装有弹簧B;所述下桁架与上部平台的重心均应通过轴B的轴心。文档编号B66C15/00GK102198912SQ201010566640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30日专利技术者徐宏伟, 时军奎 申请人:大连华锐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地震冲击的人桥吊下桁架连接装置,包括下桁架(4)和上部平台(5),下桁架(4)上焊有下部平台(6),上部平台(5)则焊在桥架(1)的侧面,上部平台(5)的下部焊接支座A(2.1)和支座C(3.2),下桁架(4)上焊接支座B(2.10)和支板(3.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A(2.1)上支承轴A(2.2),其上套导向轴(2.3),并形成转运副和滑动副,导向轴(2.3)下部套在导套(2.4)中并形成转运副和滑动副,导向轴(2.3)的C-C部位有环形槽,与其对应的导套(2.4)上有与其相接的通孔,其中装有弹簧A(2.8)和滚珠(2.9),并通过螺栓(2.6)、螺母(2.7)及滚珠(2.9)与导向轴(2.3)保持自由连接;导套(2.4)的下部与支座B(2.10)铰接;所述的支座(3.2)中装有轴B(3.1),其上套装支板(3.4)并形成转运副及滑动副,在支板(3.4)与支座C(3.2)之间装有弹簧B(3.3);所述下桁架(4)与上部平台(5)的重心均应通过轴B(3.1)的轴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军奎徐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华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