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水体循环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667781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景观水体循环净化系统。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该净化系统包括景观池(1)和用于将景观池(1)中的水体进行净化,并回流至所述景观池(1)中的净化设施(2),所述净化设施(2)的侧壁与底部铺设防渗层,所述净化设施(2)的水体中设有至少一个蓄水井(21)和至少一个净水井(22),所述蓄水井(21)和净水井(22)中的水通过净化渗透墙(23)与所述净化设施(2)中的水实现相互渗透。净化设施(2)内部充满滤水材料(24)。该系统解决了现有物理方法净水过程中净水效率低的技术问题。适用于各种景观水体以及对水质要求不高的污水处理过程。(*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景观水体循环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城市生活区及公园等公共场所的景观水体 也逐渐增多。但目前景观水体大多为封闭性和非流动性的死水,水体自净能力差,易受污 染,严重时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水藻在静止的水体中也更容易疯长,水质发黑发臭。目前,比较常见的景观水处理方法为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化学方法主 要采用加入化学试剂,此方法见效快,但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极大。生物方法 须引入大量生物物种和菌群。使水体形成生态系统。利用生物去除水中有害物质,此方法 虽节能无污染但需要长时间的培养过程。对于紧急污染处理不可取。物理方法主要采用过 滤方法,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水处理方法。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过滤方法的净水系统的过滤 层在长期使用后附着很多水藻等水体杂物,影响了渗透效果,需要经过多次循环才能将污 水变清,耗电量极高。中国专利文件CN201512826U公开了一种景观水物理处理结合生态治理系统,其 物理处理系统设置在景观水一侧的地面以下,景观水被水泵经由管道抽送到管道混合器, 混合药水后的景观水进入高效沉淀器后面设置过滤器,经过滤器后的水体由出水管回流至 景观水池,形成水循环。该过滤部分采用石英砂为滤料,但是该系统的水体只能单向过滤,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微小絮凝体在滤层中不断被截留,使过滤器水头损失值增加,当水 头损失值到达一定程度,过滤器需要进行反冲洗污水,设备的成本大大增加。中国专利文件CN201512826U公开了一种砂滤墙式分体雨水处理系统,包括设置 在不超过地表面的雨水收集通道,沿水流方向一次设置的彼此连通的沉淀装置,蓄水池,在 蓄水池中设有过滤层;过滤层为蓄水池中部纵向设置有砂滤墙,该砂滤墙将蓄水池分隔成 间隔分布的集水池和清水池,该砂滤墙包括沿集水池至清水池方向纵向叠置的至少各一层 透水的粗砂层和细砂层组成。污水经过该过滤层通过砂的吸附作用实现了清洁作用。但是 由于该技术没有经过水体循环,只有一层砂滤墙作为过滤层,且滤水材料只分布在过 滤层内部,吸附面积有限,长期使用过程中,污水中的固体杂质会使过滤层渗透率下降,净 水效率降低,不能有效的用于景观水体的净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现有技术中景观水通过物理过滤方法进行水 体净化时净化效率低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净水效率高的景观水体循环净化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景观水体循环净化系统,包括景观池, 净化设施,所述净化设施用于将景观池中的水体进行净化,并回流至所述景观池中,所述净 化设施的侧壁与底部铺设防渗层,所述净化设施的池体中设有至少一个蓄水井和至少一个 净水井,所述蓄水井和净水井分别由净化渗透墙围成,且蓄水井和净水井的水体分别通过所述净化渗透墙的四周与所述净化设施中的水实现相互渗透;所述景观池设有出水管道连通所述蓄水井,并设有连通所述净水井和所述景观池 的进水管道。所述净水井和/或景观池中设有水体提升装置,所述水体提升装置用于提升水体 实现景观池和净化设施之间的水体循环。所述净化渗透墙包括由透水砖形成的基层、由碎石形成的支撑层以及用于将所述 支撑层粘接于所述基层上的亲水粘结层。所述基层与所述支撑层的厚度比为1 5-1000。所述透水砖包括骨料和对骨料起到粘结作用的包覆骨料的粘结剂;所述骨料为 0. 05mm 0. 85mm的石英砂。所述透水砖包括透水表层和透水基层,透水表层和透水基层中分别包含有骨料和 对骨料起到粘结作用的包覆骨料的粘结剂;所述透水表层的骨料为0. 05mm 0. 85mm的石英砂,所述透水基层的骨料为 2mm IOmm的石英砂;透水表层和透水基层通过粘结剂紧密结合为一体。所述透水砖的渗透系数大于等于2X 10_2cm/s。所述碎石的粒径大小为12_25mm。所述亲水粘结层包括亲水性的粘结剂,所述亲水性的粘结剂为氢化环氧树脂、 水性聚氨酯、脲醛树脂胶粘剂其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所述亲水粘结层的透水系数大于 lXl(T2cm/s。所述亲水粘结层的透水系数大于等于2X 10_2cm/s。所述净化设施上部设有透水性的覆盖层,所述透水性的覆盖层上部铺设有透水 砖。所述净化设施中的池体中设有滤水材料;所述滤水材料为硅砂、石子、透水砖和陶 粒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滤水材料为硅砂,所述硅砂的颗粒直径为0. 05_10mm。所述蓄水井与净水井的相邻两壁之间有间隔;所述景观池内部设有景观潜水泵,所述景观池与所述净水井之间设有跌水设施, 所述景观潜水泵将水体提升,通过跌水的方式经所述出水管道排入所述蓄水井内;所述净 水井底部设有一个净化潜水泵,所述景观池与所述净水井之间设有净水跌水设施,所述净 化潜水泵将净水提升,通过跌水方式经所述进水管道排入所述景观池。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净化设施设置至少一个蓄水井和至少一个净水井,蓄水井和净水井 分别由净化渗透墙围成,且两相邻壁之间有一定间隔,蓄水井和净水井中的水通过净化渗 透墙与所述净化设施中的水实现全方位渗透,进而得到净水排出到景观水体中。这种方式 使水经过蓄水井周围的净化渗透墙渗透到净化设施中再经过净化设施周围的净化渗透墙 渗入,增加了过滤层的面积,提高了过滤效果。同时过滤层采用具有水体渗透净化作用的透 水砖与碎石等材料通过亲水粘结剂粘接的结构,亲水粘结剂使得净化渗透墙的渗透力大大 提尚。实验表明,经过5小时的循环后,水体浊度由原来的12. 7NTU降低到4. 2NTU,水体 色度由原来的27. 5度降低到17. 5度,满足景观水体浊度低于5NTU,色度低于25度的景观 水体净化标准。附图说明图1是景观水体循环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净化设施的剖面图;图3是净化渗透墙结构示意图;图4是应用例1的净化设施内进水与出水的浊度对比图;图5是应用例1的净化设施内进水与出水的色度对比图;图6是应用例2的净化设施内进水与出水的浊度对比图;图7是应用例2的净化设施内进水与出水的色度对比图;图8是应用例2的净化设施内进水与出水的溶氧度对比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景观池2-净化设施10-景观潜水泵21-蓄水井22-净水井23-净化渗透墙 24-滤水材料25-覆盖层26-净化潜水泵27-出水管道28-进水管道231-基层232-支 撑层^33-亲水粘结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 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实施例1图1、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和净化设施的剖面图;该景观水体循环 净化系统包括景观池1和净化设施2,净化设施2用于将景观池1中的水体进行净化,并回 流至所述景观池1中;所述净化设施2的侧壁与底部铺设防渗层所述净化设施2的水体中 设有至少一个蓄水井21和至少一个净水井22,所述蓄水井21和净水井22中的水通过净化 渗透墙23与所述净化设施2中的水实现相互渗透;景观池1的水体经出水管道27排入所述蓄水井21内,所述净水井22底部设有净 化潜水泵沈,所述净化潜水泵沈将净水提升,经所述进水管道28排入所述景观池1,形成 水体净化循环。所述净化设施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景观水体循环净化系统,包括  景观池(1),  净化设施(2),用于将景观池(1)中的水体进行净化,并回流至所述景观池(1)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净化设施(2)的侧壁与底部铺设防渗层,所述净化设施(2)的池体中设有至少一个蓄水井(21)和至少一个净水井(22),所述蓄水井(21)和净水井(22)分别由净化渗透墙(23)围成,且蓄水井(21)和净水井(22)的水体分别通过所述净化渗透墙(23)的四周与所述净化设施(2)中的水实现相互渗透;  所述景观池(1)设有出水管道(27)连通所述蓄水井(21),并设有连通所述净水井(22)和所述景观池(1)的进水管道(2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升益秦申二贾屹海陈晓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仁创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