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政钦专利>正文

双胞胎炉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55094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胞胎炉体,包括主炉体和副炉体,主炉体的上端设置有燃料入口,主炉体内上部设置有第一燃烧室,中间设置有第二燃烧室,下部设置有灰渣室;第一燃烧室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孔,中间设置有上炉排;第二燃烧室的底层设置为下炉排,底部设置有进气口;第二燃烧室上、下炉排的上侧设置有观火门,第二燃烧室上、下炉排的下侧设置有下清灰口;副炉体通过火道与主炉体连接成为一体,并由壳体构成第三燃烧室,副炉体的上端设置有烟气出口,下端设置有清灰口和四个切向进气调节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主炉体和副炉体的双胞胎炉体结构,可使用煤炭、农林废弃物、有机垃圾作为燃料,经热解、气化生成可燃性气体后再次燃烧,燃烧充分。且由于炉体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投资低,回收快。(*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热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中小型锅炉和燃烧加热炉的炉体。
技术介绍
随着国际气候变化越来越恶劣,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迫在眉睫,能源问题已成为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迅速并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所以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污染物的废气排放中约有90%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由能源生产和消费活动造成,我国近年来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预计到2020 年,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将分别达到4000万吨和3500万吨,而环境容量仅分别为 1620万吨和1880万吨;酸雨区面积已占到国土面积的30%左右。农作物秸秆和林业废弃物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 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的年产量超过10亿吨,林业废弃物年产量超过3亿吨,大量的农林剩余物既是污染源又是潜在的清洁能源和绿色化工产品的原料资源。将农林废弃物资源化、 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不仅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目前,市场上的秸秆气化炉大都是小型化家庭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难以控制且不能够持续产气;工业用煤气发生炉使用燃料单一;小吨位工业锅炉热效率低,污染物排放在短时间内还控制不住,是制约我国发展经济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加热炉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双胞胎炉体,该炉体实现同一锅炉、或燃烧加热炉使用燃料的同时能将燃料热解、气化、 燃烧技术融为一体从而实现燃料的充分燃烧和污染物的微量排放。更大的优点在于利用农林废弃物和有机垃圾获取能源和直接燃烧相比较节能效果超过30 %,污染物的排放降低 80%以上,同时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投资低回收快。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胞胎炉体,包括主炉体和副炉体,主炉体的上端设置有燃料入口,主炉体内上部设置有第一燃烧室,中间设置有第二燃烧室,下部设置有灰渣室;第一燃烧室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孔,中间设置有上炉排;第二燃烧室的底层设置为下炉排,底部设置有进气口 ;第二燃烧室上、下炉排的上侧设置有观火门,第二燃烧室上、下炉排的下侧设置有下清灰口 ;副炉体通过火道与主炉体连接成为一体,并由壳体构成第三燃烧室,副炉体的上端设置有烟气出口,下端设置有清灰口和四个切向进气调节口 ;优选的是,所述的主炉体的底部设置有一个进水口,副炉体的上部设置有一个出水口,副炉体的底部还设置有一个排污口 ;第一燃烧室的外壁和上炉排均设置为由水夹套和水管组成的受热体;第二燃烧室的外壁采用水夹套内衬耐火材料结构;第三燃烧室的外壁设置为由水冷壁和水管、或水冷壁和火管组成的受热体;优选的是,所述的主炉体和副炉体的外壁均设置为冷水壁,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和第三燃烧室的外壁均采用以耐火材料为内衬的壳体;优选的是,所述的上炉排设置为锥形结构,位于第一燃烧室的中间位置;优选的是,所述的上炉排设置为平面结构,平铺于第一燃烧室的底部;优选的是,所述的进气孔设置为多个多层次,第一燃烧室侧壁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多层次进气孔的集中进气口;优选的是,所述的主炉体和副炉体的外壁为砖砌炉体;优选的是,所述的主炉体和副炉体的外层设置为圆形、或方形、或六边形的炉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运用燃烧动力学、热传递学、热解嫡变规律、气化和燃烧技术,采用主炉体和副炉体的双胞胎炉体结构,可使用煤炭、农林废弃物、有机垃圾作为燃料,经热解、气化生成可燃性气体后再次燃烧,燃烧充分。即解决了传统气化炉的焦油困惑,又避免了气化炉和煤气发生炉可燃性气体控制不好爆炸的危害。是使用化石能源的洁净化技术,也是开发可再生能源,走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途径,而且由于炉体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所以达到了设备投资低,回收快的积极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主炉体的左侧视图;优选的是,所述的进气孔设置为多个多层次,第一燃烧室侧壁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多层次进气孔的集中进气口;优选的是,所述的主炉体和副炉体的外壁为砖砌炉体;优选的是,所述的主炉体和副炉体的外层设置为圆形、或方形、或六边形的炉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运用燃烧动力学、热传递学、热解嫡变规律、气化和燃烧技术,采用主炉体和副炉体的双胞胎炉体结构,可使用煤炭、农林废弃物、有机垃圾作为燃料,经热解、气化生成可燃性气体后再次燃烧,燃烧充分。即解决了传统气化炉的焦油困惑,又避免了气化炉和煤气发生炉可燃性气体控制不好爆炸的危害。是使用化石能源的洁净化技术,也是开发可再生能源,走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途径,而且由于炉体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所以达到了设备投资低,回收快的积极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主炉体的左侧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第一燃烧室的俯视图;附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第二燃烧室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一如附图1、3、4、5所示,一种双胞胎炉体,包括主炉体和副炉体,主炉体和副炉体的外层17设置为圆形、或方形、或六边形的炉体;主炉体的上端设置有燃料入口 1,主炉体内上部设置有第一燃烧室2,中间设置有第二燃烧室3,下部设置有灰渣室4,底部设置有一个进水口。第一燃烧室2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多层次进气孔5,第一燃烧室2 侧壁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多层次气孔5的集中进气口 16。第一燃烧室2的内部设置有上炉排6,上炉排6设置为锥形结构,位于第一燃烧室2的中间位置;或者上炉排6设置为平面结构,平铺于第一燃烧室2的底部。第二燃烧室3的底层设置为下炉排7,底部设置有进气口 8 ;第二燃烧室3上、下炉排的上侧设置有观火门9,第二燃烧室3上、下炉排7的下侧设置有下清灰口 10,用于观火、清除燃烧灰渣和燃料杂质。副炉体通过火道11与主炉体连接成为一体,并由壳体12构成第三燃烧室,副炉体的上端设置有烟气出口 13,下端设置有清灰口 14和四个切向进气调节口 15,烟气出口 13连接引风机A6;副炉体的上部设置有一个出水口,底部设置有一个排污口。第一燃烧室2的外壁和上炉排6均设置为由水夹套和水管组成的受热体;第二燃烧室3的外壁采用水夹套内衬耐火材料结构,既能为充分燃烧提供足够的温度,又能保护炉体;第三燃烧室的外壁设置为由水冷壁和水管、或水冷壁和火管组成的受热体,适用于锅炉。第一燃烧室2的顶端开口,可用于容纳燃料,初次点火从第一燃烧室开始,燃料加入后引燃,部分燃料在引风机A6的作用下发生倒燃产生高温热烟气,高温热烟气在下行的时间内将大部分燃料热解生成高热值的可燃性气体,如CO、H2、CH4和其它烷烃类气体,进入第二燃烧室3,通过二次供氧充分燃烧。随着燃烧室温度的提高,部分热量的热辐射传递和燃料间的热传导传递会将第一燃烧室内容纳的燃料连续热解、在气化剂的参与下气化连续生成可燃性气体以维持燃烧的持续进行。副炉体的第三燃烧室用于承接第二燃烧室传来的火焰和烟气,遇阻力后通过切向供氧发生旋转继而再次发生燃烧,产生的热量被水冷受热体吸收。具体实施例二 如附图2、3、4、5所示,一种双胞胎炉体,包括主炉体和副炉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胞胎炉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炉体和副炉体,主炉体的上端设置有燃料入口(1),主炉体内上部设置有第一燃烧室(2),中间设置有第二燃烧室(3),下部设置有灰渣室(4);第一燃烧室(2)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孔(5),内部设置有上炉排(6);第二燃烧室(3)的底层设置为下炉排(7),底部设置有进气口(8);第二燃烧室(3)上、下炉排的上侧设置有观火门(9),第二燃烧室(3)上、下炉排(7)的下侧设置有下清灰口(10);副炉体通过火道(11)与主炉体连接成为一体,并由壳体(12)构成第三燃烧室,副炉体的上端设置有烟气出口(13),下端设置有清灰口(14)和四个切向进气调节口(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政钦
申请(专利权)人:于政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