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教学演示仪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核外电子排布演示仪,用于演示化学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属于教学用品领域。
技术介绍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元素周期表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所在。对于同族元素而言,从上至下,随着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越来越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来越小,最外层电子越来越容易失去,即金属性越来越强;对于同周期元素而言,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越来越差,非金属性越来越强。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时都感到化学不好学,主要是靠死记硬背,特别是在学习化学元素氧(H)、氦(He)、锂(Li)、铍(Be)、硼(B)、碳(C)、氮(N)、氧(0)、氟(F)、氖(Ne)、钠 (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十八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接受,但是目前国内在教学仪器中还买不到这方面的教具,所以化学教师只能靠在黑板上写、画,学生很难建立化学元素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想象,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
【技术保护点】
1.核外电子排布演示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圆盘和下圆盘,所述的上圆盘和下圆盘通过螺栓铰接于两个圆盘的圆心处;所述上圆盘沿着圆盘的径向方向设有五个圆洞;所述下圆盘平均分成18个扇形,每个扇形上面沿着圆盘的径向方向依次设有五个圆圈,所述下圆盘的五个圆圈与上圆盘的五个圆洞相配合,圆圈填充的内容从圆心向外依次为:化学元素的质子数、第一层电子数、第二层电子数、第三层电子数和元素符号。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