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龙山专利>正文

油芯拆换装置改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3839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油芯拆换装置改良,尤指一种提供汽车油芯简易拆换组装时具安全稳定夹置拆卸的结构改良,主要将一种由中央转控主肘件做转控锁放的拆换装置,依传动啮合转动的副肘件底缘靠外侧组装夹置杆,使其杆面设成可转动状,并将夹持的杆面设成具贴合夹持平面设置,通过主肘件的转动使副肘件做锁放夹置时,其夹置杆得以自动随锁放点贴触调整到平面状锁夹,使油芯件确实锁紧夹持,不会有受力集中的顾虑,达到油芯件拆换组装安全且不变形的实用目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芯拆换装置改良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油芯拆换装置改良。
技术介绍
传统汽车油芯件的换装操作,于实际拆换操作时,由于油芯件锁装位置较隐蔽且空间较小,通常需仰赖技术熟练的修护人员,配合拆卸工具,方能达到旋转拆卸或组装锁紧的操作,传统的拆组工具组,以预制一体压铸定型的凸字状盘盖体,依盖体内缘设留与油芯件端缘相同的多边形边面,直接穿套罩覆于油芯件端头,供经由盘盖体凸出端头面所设插合角槽,以扳手做锁放拆卸操作,而此一拆组工具设计,以固定尺寸一体成型,不仅不合实际不同车辆拆卸使用需要,更因多角形盖体较薄,受挤压施力时常会产生弹性变形,形成转动时的松脱不稳定情形,更常发生操作因转控时出力不慎而发生碰撞受伤,不符实际使用需要,为因应现行普遍的DIY消费市场需求,本技术者先前开发一组可方便做弹性调整的油芯拆换工具,如中国台湾新型M383472的专利前案,其以偏心转控的设计,不仅可因应油芯件大小变换使用,转动夹持时,更可达到受力确实且操作锁放简便的实用特性,惟近几发现有消费者在过大施力转控时,发生因为夹置杆的圆杆面与油芯夹边面呈线接触受力,容易发生受力集中情形,形成油芯件表面的变形或不平整,造成破坏不雅观情形,如何将油芯拆换装使用工具简化,并能有效达到安全简易操作的使用功效,因此才有本技术进一步的简化改良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前述油芯件拆换装置设计,于实际拆换使用安全上所产生的使用缺失,本技术提供一种油芯拆换装置改良,将主肘件转控的副肘件底缘凸伸的夹置杆,设成可活动式的转动功能,并于杆面上设留一个以上的夹持平面,使其主肘件转控做偏心旋动锁放时,在贴触到油芯件边面时,自动旋转以夹持平面贴覆夹持,达到平面受力大幅改善前述拆换使用时衍生的使用缺失。本技术提供一种油芯拆换装置改良,包含有一主肘件及数个与主肘件相啮合转控的副肘件,和设装于副肘件上偏心转控组装的夹置杆,及上、下框固整组拆换装置的固定板;其特征在于将副肘件上组装的夹置杆设成上、下两半不同杆面设计,上半段呈圆杆状穿组于副肘件,可自由转动操作,顶端预设凹环槽,供扣环件锁扣定位,杆体下半段设成具夹持平面设计,供锁放操作时,依夹持边面抵触自动转向做平面贴合锁夹操作。所述的油芯拆换装置改良,其特征在于夹置杆的磨平夹持平面,依杆径以一 三个设置较佳。所述的油芯拆换装置改良,其特征在于夹置杆直接由副肘件外侧,以定位杆插入抵顶定位,呈可转动状组装设置。本技术的油芯拆换装置改良,主要将由中央传动主肘件传控的副肘件,其底部凸伸偏心组装的夹置杆,使其设成可转动状设计,且于杆面上预设至少一个夹持平面,供主肘件转动锁控夹置杆做油芯件拆换操作时,在贴触到油芯件的边面时,杆体会随转控自动调整夹持平面与夹持边面贴合夹置,使油芯件锁放操作时,可达到不会有受力集中破坏夹持边面的安全拆换组装使用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将锁放用的夹置杆,使其以活动穿组到副肘件上,做偏心旋转锁放操作,而锁固贴触时,可自动旋转夹持平面与油芯件夹持边面锁夹贴触,达到油芯件安全拆换组装防止锁夹变形的实用目的。附图说明图1 是本技术拆换装置的立体组装参考图。图2 是本技术拆换装置的使用外观参考图。图3 是本技术拆换锁装使用的另一种实施例参考图。图4 是本技术拆换装置锁放操作使用实施例示意图。图5 是本技术拆换锁放较小环径油芯件的示意参考图。图6 是本技术夹置杆锁放组装移位示意参考图。图7 是本技术夹置杆与油芯件夹持边面贴触示意参考图。(10)主肘件(11)插合槽(12)副肘件(13)夹置杆(14)夹持平面(15)扣环件(16)凹环槽(17)固定板(20)扳手(21)握环件(30)油芯件(31)夹持边面具体实施方式为方便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结构实用特性,谨配合一实施图例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油芯拆换装置改良,整个拆换装置的结构设计,大致与先前开发的拆换装置结构相当,整个结构改良主要请配合图1至图7所示,包含一环面上设留啮合齿形设计的主转控用的主肘件10,顶端向上延伸呈轴杆状,其外环缘呈多边形设计,通常设成六角形的螺栓头状设计,顶面形成方形状的凹落插合槽11,提供一般转动扳手20做插合组装及转控操作,而对于空间较小的位置,则可以简易旋转式的握环件21做插固锁装,如图3所示,而其六角形状的轴杆头,更可供以一般现有的活动扳手等的锁夹操作,依主肘件10外环面等分设留数个从动式的副肘件12,通常直接以齿轮具,配合中央轴杆组装充用,使主肘件10与副肘件12呈相互啮合传控组装;而本技术的主要要创作特征,即将设于副肘件 12底部凸伸的夹置杆13,除依各副肘件12间转控需要,将夹置杆13设于同一转控位置处, 并使夹置杆13设成上、下两段不同杆面设计,其中上半段的杆面设成圆杆状,供可穿置于副肘件12预设的轴孔内做转动,而下半段供夹置贴触的杆面上,设留具有一个以上磨平夹持平面14,为使整个转控夹持迅速确实,通常依杆径大小,将杆面上以设成三角形状的三个夹持平面14设计较佳,而整支夹置杆13的组装,以活动插组到副肘件12,简易贯穿插组于副肘件12,并伸出到顶端外侧,以一简易定位扣环件15扣固杆面上预设的定位凹环槽16,使夹置杆13不会自行脱离组装位置即可,供整支夹置杆13具有活动的自转特性,按其锁组方式,其实除上述以扣环件15简易扣固定位外,亦可透过凹环槽16的设计,直接由副肘件 12外侧以定位杆具做插抵槽凹处(图上未绘出),一样可达到相同的定位转动需要,而整个拆换装置的锁组,配合于主、副肘件10、12组装的上、下两侧,分别以固定板17做夹置锁固组装,共同组装成完整的拆换装置结构。而本技术拆换装置结构改良主要特色,即透过活动转控的夹置杆13设计,当油芯件30拆换锁夹使用时,调整夹置杆13框覆到油芯件30的顶部预设多边形状的夹持边面31外缘,以扳手20工具做旋动主肘件10,转控副肘件12连动夹置杆13贴近到油芯件 30的夹持边面31时,夹置杆13在贴触到夹持边面31时,其杆面上的夹持平面14会自然的转动调整到贴合油芯件30的夹持边面31,呈宽面贴合的接触组装,如图6、7所示,有效使整个夹持施力呈平面贴触,达到受力更均勻,夹持更稳固的锁放实用功效,而透过平面贴触施力设计,可进一步确保油芯件30拆换组装,达到安全又符实用的操作目的,完全不会有现有锁夹时夹固不良的情形,更不会先前直杆状的夹置杆13使用时,会有受力集中的变形不良使用情形发生,可说是同类油芯拆换装置锁夹结构的全新创作改良设计。综上所述,本技术油芯拆换装置改良,将夹置杆设成可活动转控,配合下半部磨平的夹持平面设计,使油芯件锁放操作时,具拆换夹持稳固不脱落,又不会造成受力集中的安全实用功效,就其锁放夹持稳固与安全实用改良特色,实为同类设计所首创并富实用价值。权利要求1.一种油芯拆换装置改良,包含有一主肘件及数个与主肘件相啮合转控的副肘件,和设装于副肘件上偏心转控组装的夹置杆,及上、下框固整组拆换装置的固定板;其特征在于将副肘件上组装的夹置杆设成上、下两半不同杆面设计,上半段呈圆杆状穿组于副肘件,可自由转动操作,顶端预设凹环槽,供扣环件锁扣定位,杆体下半段设成具夹持平面设计,供锁放操作时,依夹持边面抵触自动转向做平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芯拆换装置改良,包含有一主肘件及数个与主肘件相啮合转控的副肘件,和设装于副肘件上偏心转控组装的夹置杆,及上、下框固整组拆换装置的固定板;其特征在于:将副肘件上组装的夹置杆设成上、下两半不同杆面设计,上半段呈圆杆状穿组于副肘件,可自由转动操作,顶端预设凹环槽,供扣环件锁扣定位,杆体下半段设成具夹持平面设计,供锁放操作时,依夹持边面抵触自动转向做平面贴合锁夹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山陈连金陈庆芳
申请(专利权)人:陈龙山陈连金陈庆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