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3353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健身器,其主要技术解决方案是在一个电机单元体的上端盖的周边伸出六个凸缘,在这六个凸缘上设有柔性橡胶柱并与承载板连接,受电机单元体驱动而产生高频旋转颤动,达到人体气血循环畅通的效果。它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可分别对人体的足、手、坐骨、腰等部位进行直接操作。(*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健身器,特别是一种能使人体气血循环畅通的具有高频颤动的健身器。现行的健身器、按摩机、理疗机各类很多,虽大都有较好的效果,却也往往不尽如人意。如台湾的公告号82215114号复健机构专利,它是以两个驱动源、一组传动齿轮同时向几个位置传动,再由几个位置同时接触人体部位,藉以达到全身振动按摩复健的目的。因其结构复杂、成本高、噪声大而制约了它的普遍应用。再如中国专利号为9621186.1的健身装置,它的整个驱动单元螺固在底座板上,这样,底座板至驱动单元的上盖板之间构成的力臂过大,因而存在旋转抖动(振摆)大,功率损耗高,使用寿命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高频回转颤动方式使人体气血循环畅通的健身器。本技术的主要技术解决方案是在电机单元体的上端盖周边伸出均布的六个凸缘,其凸缘上设有柔性橡胶柱并与承载板连接,电机主轴与承载板下的橡胶碗相连接,受电机单元驱动而产生高频旋转颤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可分别对人体的足、手、坐骨、腰等部位施行高频颤动,促进人体的气血循环,达到全身气血畅通,舒经活血,解除疲劳的复健的目的。说明书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根据说明书附图1,本技术包括一个罩壳1、一个电机单元体5、受电机单元体驱动而产生高频旋转颤动的承载板2。本技术所述的电机单元体5的上端为上端盖6,上端盖6的周边伸出均布的六个凸缘,在上端盖的六个凸缘上装有柔性橡胶柱3,六只柔性橡胶柱3分别与承载板2相连接。电机单元体5的下端盖21与底板15螺接。本技术所述的电机单元体5,包括电动机16、上端盖6、偏心轴8、轴承11、平衡甩块10和下端盖21。电机转子轴上安装平衡甩块10,平衡甩块10用支紧螺钉12紧固在转子轴上;转子轴的端部为偏心轴8,偏心轴8紧压入轴承11的孔内;承载板2呈壳体形,其下端中央设有凹盲孔,使橡胶碗19沉入凹盲孔之内,轴承9外缘与承载板2下的橡胶碗19相接;电机单元体上端盖6与承载板2、六只橡胶柱3分别用紧固螺母7和20紧固;承载板上有无数凸起的小圆柱,使人体直接与小圆柱头部呈点状接触;承载板2与电机单元体5之间用橡胶柱3实现柔性连接;橡胶柱3的轴心线上下两端分别嵌有螺杆4并通过螺母7和已嵌入承载板内的螺母20分别连接电机单元体5和承载板2为一体。底板15和电机单元体5的下端盖21用紧固螺钉18连成一体,底板15底面均布橡胶底脚14,橡胶底脚14通过螺钉13紧固在底板15之下;外罩壳1和底板15四周通过紧固螺钉17连成一体,并使底板下平面与外壳下端面齐平。当电机启动时,电机转子上的偏心轴8产生的偏心力距通过轴承11带动承载板2沿水平方向作高频率的回转,此时平衡块10对运行中电机的偏重起平衡、降噪的作用。由于承载板2上人体的重力通过橡胶柱3的柔性作用,使承载板沿水平方向高频率回转的同时,亦产生垂直方向的高频颤动,此时两个方向的力合成作用于人体上,即频频产生一种螺旋上升的力,持续不断地由下而上地传导至全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健身器,包括罩壳1、电机单元体5和承载板2,其特征是在电机单元体5的上端盖6伸出六个凸缘,其凸缘上设有柔性橡胶柱3与承载板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健身器,包括罩壳1、电机单元体5和承载板2,其特征是在电机单元体5的上端盖6伸出六个凸缘,其凸缘上设有柔性橡胶柱3与承载板2连接。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杰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金火鸟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