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塑料输液软袋的混药接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2874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药接口,尤其是公开了一种用于塑料输液软袋的混药接口,属于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在混药过程中,折断易折柄时不会损伤输液软袋,而且易折柄的折柄段折断后也不会掉入输液软袋中的用于塑料输液软袋的混药接口。所述混药接口包括易折柄,输液软袋,连接在输液软袋上的含有混药通道和输液通道的硬双接口;混药通道上连接有包含混药卡体和针筒体的混药嘴,还包括密封胶管,混药嘴通过针筒体和密封胶管与混药通道连接,易折柄套接在密封胶管内的针筒体末端。(*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药接口,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塑料输液软袋的混药接口, 属于医疗器械制造

技术介绍
在使用西林瓶盛装的粉针剂、冻干粉针剂或水针剂时,需要通过注射器将输液软袋中的药水或注射用水抽出注入西林瓶内,重复上述工作,直到西林瓶内有足够的药液;然后再将西林瓶反复摇动直到瓶内的药剂混合均勻,再用注射器将西林瓶内药液抽出注入输液软袋中,如此反复,直到瓶内的药液被抽完为止。上述的混药操作过程比较费时、费力、费耗材如注射器,且极易造成药液的二次污染。专利号为ZL200520052561. 2的专利,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焊接在输液软袋上的混药接口,这种混药接口的优点在于在混药时,不需要反复的从输液软袋中抽取药水,而是将西林瓶置于混药接口的混药卡体上,折断易折柄,使西林瓶通过针筒体与输液软袋连通,然后轻压输液软袋,将药水注入西林瓶中,混合均勻后再将西林瓶置于高处, 反复挤压输液软袋即可,操作简单,节约耗材。但是,这种混药接口也有许多不足,其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所述混药接口的易折柄位于输液软袋内,在使用时,折断易折柄后, 折柄段极易掉入输液软袋中,同时易折柄在折断时,会产生塑料微粒污染输液软袋中的药液,并且在折断的过程中,由于易折柄使用的PP塑料的韧性,致使折断力较大,折断操作时极容易将输液软袋戳穿,使输液软袋无法使用。又由于该技术的针筒体采用的是聚丙烯材料,使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难以达到顺利刺穿西林瓶盖的效果,而且该针筒体和混合嘴是组装结构,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容易松动或掉落,造成漏液和污染。另外,所述混药接口的连接底座的设计为表面部分光滑、座底两端菱角锋锐的船型结构,这样的结构在与输液软袋的焊接过程中所使用的焊接温度较高,容易造成软袋的“过焊”,严重影响密封性能,造成漏液,且锋锐的棱角在药物的储存、运输过程中极易损伤输液软袋本身,同样容易带来漏液和原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混药过程中,折断易折柄时不会损伤输液软袋,而且易折柄的折柄段折断后也不会掉入输液软袋中的用于塑料输液软袋的混药接口。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塑料输液软袋的混药接口, 包括易折柄,输液软袋,连接在输液软袋上的含有混药通道和输液通道的硬双接口 ;混药通道上连接有包含混药卡体和针筒体的混药嘴,还包括密封胶管,混药嘴通过针筒体和密封胶管与混药通道连接,易折柄套接在密封胶管内的针筒体末端。进一步的是,易折柄由套管段和拆柄段构成,套管段套接在针筒体的末端,折柄段的外表面上沿轴向设置有导流槽。进一步的是,针筒体位于混药卡体的径向中心部位,与混药卡体为一体结构。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针筒体包括位于混药卡体内的针尖体和与针尖体相连接的针筒腔体;针筒腔体为规则的中空圆柱结构,其位于混药卡体内的长度为5 8mm ;针尖体具有一个针尖端,所述针尖端在轴向平面内投影的夹角a为20 40°。进一步的是,硬双接口由哑铃形基座、设置在哑铃形基座上的混药通道和输液通道构成;混药通道和输液通道与哑铃形基座为一体结构,混药通道和输液通道的下端口与哑铃形基座的下端面齐平。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在 铃形基座纵向两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焊接过渡凸起。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在哑铃形基座四周的侧壁上均布有环形焊接纹路。进一步的是,所述混药卡体为下端面封闭的圆柱状中空结构,针筒体位于混药卡体的下端面,在圆柱状混药卡体的内侧壁上对称的设置有至少两个呈倒钩状的防滑扣 (51),所述防滑扣凸出混药卡体内侧壁的高度为0. 8 2. 0mm。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在混药卡体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板,在密封盖板的外侧设置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与混药卡体的上端面齐平。进一步的是,混药嘴和易析柄分别为由医用级聚碳酸酯制成的一次性注塑成型结构;硬双接口为由医用级塑材聚丙烯制成的一次性注塑成型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先将混药嘴与硬双接口分别制作成两个独立结构,再通过密封胶管将混药嘴连接到硬双接口上,并将易折柄安装到输液软袋外侧密封胶管内的混药嘴针筒体上,这样,在易折柄折断后,折柄段便不会掉入输液软袋内,也就不会造成输液通道的堵塞,再加上易折柄位于输液软袋以外的密封胶管内,在折断的过程中也不会戳穿输液软袋。进一步的,为了使针筒体不会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脱落,将针筒体与混药卡体制作成一体结构,并且将针尖体的针尖端制作成在轴向平面内的夹角a为20 40°的锥体状,方便针筒体对西林瓶盖的穿刺。同时,本技术还对硬双接口基座的形状进行了改进,将原来表面部分光滑、两端具有锋锐菱角的船型结构基座,改为由医用级聚丙烯制成的在纵向两端具有焊接过渡凸起且四周侧壁上具有环形焊接纹路的 铃形圆滑过渡结构基座,这样的材料和形状能很好的保证在与输液软袋的焊接过程中,即使是在较低的温度下硬双接口也能和输液软袋很好的熔合,且基座的 铃形凹凸结构设计,流线型好,不仅改善了焊接的力学性能,而且没有锋锐的角度,可以使硬双接口与输液软袋的结合更平滑,在储存、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不易磨损漏液。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塑料输液软袋的混药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涉及到的混药嘴以及混药嘴与易折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涉及到的硬双接口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涉及到的硬双接口的俯视图。图中标记为易折柄1、导流槽121、输液软袋2、混药通道3、输液通道4、混药卡体 5、防滑扣51、针筒体6、针尖体61、针筒腔体62、密封胶管7、哑铃形基座8、焊接过渡凸起 81、焊接纹路82、密封盖板9、保护膜10、套管段11、折柄段12、西林瓶13。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在混药过程中,折断易折柄时不会损伤输液软袋,而且易折柄的折柄段折断后也不会掉入输液软袋中的用于塑料输液软袋的混药接口。所述混药接口包括易折柄1,输液软袋2,连接在输液软袋2上的含有混药通道3和输液通道4的硬双接口 ;混药通道3上连接有包含混药卡体5和针筒体 6的混药嘴,还包括密封胶管7,混药嘴通过针筒体6和密封胶管7与混药通道3连接,易折柄1套接在密封胶管7内的针筒体6末端。采用所述结构的混药接口,在易折柄1折断后, 折柄段12便不会掉入输液软袋2内,也就不会造成输液通道4的堵塞,再加上易折柄1位于输液软袋2以外的密封胶管7内,在折断的过程中也不会戳穿输液软袋2造成输液软袋 2无法使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输液软袋2中的药液能够顺利的进入西林瓶13中,以及混合均勻的药液顺利的回流到输液软袋2中,易折柄1由套管段11和拆柄段12构成,易折柄1通过套管段11套接在针筒体6的末端,在折柄段12的外表面上沿轴向设置有导流槽121。同时,为了使易折柄1在折断时不会产生塑料微粒而污染药液,所述的易折柄1由医用级聚碳酸酯材料一次性注塑而成。进一步的,为了使针筒体6不会在储存、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脱落,所述针筒体6 位于混药卡体5的径向中心部位,与混药卡体5为由医用级聚碳酸酯材料一次性注塑而成的一体结构。为了便于针筒体6能方便的刺穿西林瓶13的瓶盖并保持在西林瓶13中,所述针筒体6包括位于混药卡体5内的针尖体61和与针尖体61相连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塑料输液软袋的混药接口,包括易折柄(1),输液软袋(2),连接在输液软袋(2)上的含有混药通道(3)和输液通道(4)的硬双接口;混药通道(3)上连接有包含混药卡体(5)和针筒体(6)的混药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胶管(7),混药嘴通过针筒体(6)和密封胶管(7)与混药通道(3)连接,易折柄(1)套接在密封胶管(7)内的针筒体(6)末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