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卫国专利>正文

一种风机盘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23078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机盘管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和热交换器,所述壳体上对应风机的进风方向设有进风口,根据空气流向,热交换器位于风机的下游,壳体上在热交换器的下游位置设有出风口,所述风机为切向风机,所述热交换器的迎风面与壳体构成的气流通道的横截面的夹角为50°~85°,切向风机的气流排放口下游设有导向器,该导向器的设置方向使切向风机的气流趋向于所述热交换器的迎风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风机盘管的厚度与目前的风机盘管相比,平均缩小1/3以上,更便于在各种环境下安装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夏、冬季空气处理及调节的风机盘管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目前风机盘管被用作对空气进行加热、冷却和去潮的民用和工业用终端设备。更复杂的应用可能就是通过冷却热交换器和后期加热效应获得的去潮湿功能。目前风机盘管主要由风机系统组、热交换器、支承结构、壳体、控制柜组成,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口上一般设置有格栅和空气过滤器。其中,风机系统组用于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经热交换器后从出风口排出,形成循环。风机系统组可以采用离心式风机(从风机中间抽吸并通过设置的外罩传递至一个特定方向)或者切向式风机(抽吸液体时,切线式穿过风机直径,并按“截止”区中心涡流原则对空气进行加速)。热交换器通过一组平行管(一般为铜制)使主要流体和空气进行热交换,该组平行管由U形装置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或多个主要流体能流动的闭合线路;为增大热交换面积, 该热交换器上配有多层超薄金属翅片(一般为铝制)和管子精密配合。金属翅片可保持不同距离,目的是尽量驱散主要流体的热量;如果用于加热,其目的是将空气冷度(或次要流体) 转移到管子中,然后转移给主要流体。进入热交换器的流体为主要流体,可以是水或能够通过传导及改变状态(气体蒸发和凝结过程)而进行热交换的其它液体。在热交换器外循环的流体为次要流体,通常是潮湿的空气。在上述热交换循环中,利用下列设备中的一种或几种对主要流体进行加热、冷却或热力学处理(如产生系统压缩饱和蒸汽)热泵、电阻器、太阳能电池板、热再生装置、热能回收设备的锅炉、冷水机或冷凝机组(空调装置外机)。利用连接使用装置或处理装置(在此指风机盘管)以及生热装置或吸热装置的管子对主要流体进行分流。主支承结构,由金属钢板或塑料板制成,对支承上述各构件及保证可以将其安装或固定于墙壁、门或天花板上十分必要。移动式金属或塑料艺术外壳及内部空气管罩,在看不到风机盘管(被吊平顶、机房等遮蔽)的地方,外罩仅具有一种功能用途,而非用于美观(因此使用的是非常简单的金属板或塑料板)。空气进口及出口格栅,其适用于经处理过的空气。由于看不到风机盘管,所以这些装置不属于风机盘管,但是安装者根据需要可以加以选用。空气进口格栅常常是可调节的, 以选择流向。电气或电子控制柜,其用来对风机盘管各功能进行管理和控制;特别用于那些设置于待处理房间内的可加以利用的风机盘管。空气过滤器。该装置可以机械操作、电子静电操作或通过活性碳工作。有时这些技术可以结合到一台过滤器上使用。现有技术中,风机盘管的厚度非常大,需要占据大量空间(窗户下的适当位置、不太高的吊顶等),这使其安装环境受到限制。影响风机盘管厚度的因素主要是风机和热交换器的尺寸及安装结构。其中,现有技术中热交换器通常是垂直于风道设置的,由此使得风机盘管的厚度难以进一步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超薄风机盘管装置,通过结构改进,减小风机盘管的厚度,以便于风机盘管的安装。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机盘管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和热交换器,所述壳体上对应风机的进风方向设有进风口,根据空气流向,热交换器位于风机的下游,壳体上在热交换器的下游位置设有出风口,所述风机为切向风机,所述热交换器的迎风面与壳体构成的气流通道的横截面的夹角为50° 85°, 切向风机的气流排放口下游设有导向器,该导向器的设置方向使切向风机的气流趋向于所述热交换器的迎风面。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热交换器的迎风面与壳体构成的气流通道的横截面的夹角为60°。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壳体上与切向风机相邻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不管是采用立式安装,还是吸顶式安装,安装后,两个进风口分别构成侧孔和下孔,从而有利于切向风机的布置。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处,设有包住进风通道的过滤ο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风口包括下列出风口中的一个或两个位于壳体远离切向风机的较窄侧面上的第一出风口和壳体较大侧面上位于相对切向风机远端的第二出风口。根据安装方式的不同和实际使用场合的需要,可以采用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出风口。制作时,可以根据确定的安装方式只制作其中的一个出风口,也可以制作两个出风口,在安装时,根据需要封闭其中的一个出风口,或者,两个出风口均打开。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游设有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迎风面与壳体构成的气流通道的横截面平行设置,第二热交换器是翅片式热交换器。上述技术方案中,与所述热交换器配合,分别设有第一储水槽和第二储水槽。两个储水槽通常互相垂直布置,这样,风机盘管装置可以垂直放置安装于墙壁上,也可以水平放置安装于天花板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热交换器的主要流体为水或气体制冷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超薄风机盘管装置,该风机盘管配有两侧有双开孔的新型切向风机系统,与该风机配合设有热交换器,其位置与风机排气口方向相比倾斜度(60° 以上)较高。因此,本技术含有极其有用的侧孔和下孔,从而允许切向风机产生最适合的气流,允许切向风机采用很高的倾斜度(与正交面相比)对热交换器进行适当的定位设置。使用特定方向布置的导向器,使气流方向发生偏离;与从风机排出的空气方向相比,即使导向器倾斜,也可以使空气准确地分布于热交换器上。.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的热交换器的迎风面与壳体构成的气流通道的横截面的夹角为50° 85°,可使风机盘管的厚度大大减小,与目前的风机盘管相比,平均缩小1/3以上, 这代表了重大的应用创新,其将允许采用更美观的方式、更便于适应生活环境的方式以及从技术上来说更能适用于民用建筑设计的方式开发这些终端产品。2.运行时,由于本技术的切向风机新系统具有低损耗空气压降,从而确保达到无声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三的安装方式示意图。其中1、切向风机;2、第一进风口 ;3、第二进风口 ;4、过滤器;5、热交换器;6、导向器;7、壳体正面;8、壳体背面;9、第一出风口 ;10、第二出风口 ;12、第一储水槽;13、第二储水槽;14、第一出口气流;15、第二出口气流;16、第二热交换器;17、附加热交换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风机盘管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和热交换器,所述壳体上对应风机的进风方向设有进风口,根据空气流向,热交换器位于风机的下游,壳体上在热交换器的下游位置设有出风口,所述风机为切向风机,所述热交换器的迎风面与壳体构成的气流通道的横截面的夹角为50° 85°,切向风机的气流排放口下游设有导向器,该导向器的设置方向使切向风机的气流趋向于所述热交换器的迎风面。切向风机1 (切向度高于90° )利用设置于其外径附近的两个进口即第一进风口 2和第二进风口 3抽吸室内空气。风机外罩将风机出口处空气传到偏离水平面60°以上的热交换器5上的分配导管。该倾斜度便于减小该风机盘管厚度,并在正常散热器发热时产生自然的良好效果。为使热交换器5上的热量分布均勻,空气由导向器6分离。随后,空气穿过该热交换器,通过位于热交换器5上方、或壳体正面7的内壁上部的第一出风口 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风机盘管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和热交换器,所述壳体上对应风机的进风方向设有进风口,根据空气流向,热交换器位于风机的下游,壳体上在热交换器的下游位置设有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切向风机,所述热交换器的迎风面与壳体构成的气流通道的横截面的夹角为50°~85°,切向风机的气流排放口下游设有导向器,该导向器的设置方向使切向风机的气流趋向于所述热交换器的迎风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陈卫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