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胜军专利>正文

太阳能堆栈导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11646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有关太阳能堆栈导光模块,属于电子类,主要由至少一太阳能模块及至少一导光模块所构成,其导光模块设于太阳能模块光源接收面侧处,其中导光模块包括一导光层及至少一光源折射部,其导光层上具有数个供导引光源往光源接收面处方向折射的导槽,而光源折射部设于该导光层至少一侧处,以供光源折射进入太阳能模块与导光模块之间;当光源照射光源折射部时,其光源亦被折射进入导光层内,并由导槽导引光线反射至光源接收面上,且因导光模块的光线单向折射设计,使其降低漏光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若太阳能模块发生破片情事,同样可继续使用,且不影响外观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类,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堆栈导光模块,尤指一种可持续使用破片并不影响外观,且同时具有极佳的导光效果,有效降低漏光量的问题,另外,藉由最小的面积产生数倍的发电效率的太阳能堆栈导光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人对于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目前市面上已有许多能降低环境污染的商品,且有许多利用天然资源取代以往利用工业原料、化学成分及石化能源等,而其中太阳能则为最天然、且零污染的能源,因此许多从事相关的环保业者均以太阳能主要设计方向。市面上相关的太阳能产品不胜枚举,大多皆将其设置于产品的外表面,较易接收光源处的位置,且运用了大量的太阳能板将其平行排列,以达最佳的供电效率。然上述太阳能产品于使用时,为确实存在下列问题与缺失尚待改进虽提供了供电效果,但必须采用较大的面积才有办法排列容置而产生符合产品的电力,且时尔发生太阳能板破片情事,使太阳能板外观丑化,无法进行使用而丢弃回收。 上述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堆栈导光模块,使供电效率大大提升,并且因采用堆栈设置,使得太阳能模块所需面积缩小而产生了更大的供电效率,另外更重要的是, 若太阳能模块发生破片情事,同样可继续使用,且不影响外观。解决对已有太阳能产品所存在的虽提供了供电效果,但必须采用较大的面积才有办法排列容置而产生符合产品的电力,且时尔发生太阳能板破片情事,使太阳能板外观丑化,无法进行使用而丢弃回收的问题,达到实用进步性。主要结构包括有至少一太阳能模块,该太阳能模块于一面设有光源接收面,而于其光源接收面侧处设有至少一导光模块,该导光模块包括有一导光层,该导光层上具有数个供导引光源往光源接收面处方向折射的导槽,而于该导光层至少一侧处设有至少一光源折射部,该光源折射部供光源折射进入太阳能模块与导光模块之间,且更于导光层背离导槽侧处设有一反射层,藉此,当光源照射到导光模块的光源折射部时,光源即被折射至导光模块内,并由该些导槽将光源导引光源接收面处,同时通过反射层将光源完全反射至光源接收面处,使其光源不会由导光层背离光源折射部面处外漏出。本专利技术具体包括至少一太阳能模块,于一面设有光源接收面;至少一导光模块,设于太阳能模块相对应光源接收面侧处,该导光模块包括有 一导光层,该导光层上具有数个供导引光源往光源接收面处方向折射的导槽; 至少一光源折射部,设于该导光层至少一侧处,以供光源折射进入太阳能模块与导光模块之间。其中该导光模块进一步包括有一设于导光层背离导槽侧处的反射层;3其中该反射层一侧处进一步设有第二太阳能模块,该第二太阳能模块于背离反射层侧处具有第二光源接收面;其中该太阳能模块于背离该光源接收面侧处进一步设有第三太阳能模块,且该第三太阳能模块于背离太阳能模块侧处具有第三光源接收面;其中该导光模块于背离该太阳能模块侧处进一步设有一第四太阳能模块,该第四太阳能模块于面向该导光模块侧处具有第四光源接收面;其中该太阳能模块可为硅芯片、铜铟钾硒(CIGS)、砷化镓(GaAs)或薄膜(Thin Film); 其中该导光层上进一步设有一滤光层,以改变光源的色温或是改变光的波长; 其中该导光模块侧边进一步设有至少一结合件,以提供与另一导光模块进行固接; 其中该导光模块于背离光源接收面侧处进一步设有第一导光模块; 其中该该第一导光模块由第一导光层、数个设于第一导光层上的第一导槽、一设于背离导槽侧处的第一反射层及至少一环设于第一导光层周围的第一光源折射部所构成,且该第一导光模块另一侧处设有第五太阳能模块,该第五太阳能模块对应第一导光模块侧处设有一第五光源接收面。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本专利技术得以使破片继续得到使用,无需将破片处切割掉亦同样可使用,且不影响外观。二、藉由堆栈方式结合的太阳能模块1及导光模块2,使供电效率大大提升。三、因本专利技术采用堆栈设置,使得太阳能模块1所需面积缩小而产生了更大的供电效率。四、降低成本。五、经由光源折射部22可将光源3从任一角度反射进入导光层21内。六、通过单向入光的光源折射部22设计,使得光源3不易由另一端散射出。七、通过滤光层Mf可将光源3转换色温或是改变光的波长,亦让太阳能反应最佳化的色温或波长,同时产生更高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光源折射的运作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七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及剖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专利技术包括至少一太阳能模块1,该太阳能模块1可为硅芯片、铜铟钾硒(CIGS)、砷化镓(GaAs)或薄膜(Thin Film),且该太阳能模块1于一面设有光源接收面11 ;至少一导光模块2,设于太阳能模块1相对应光源接收面11侧处,该导光模块2包括有一导光层21,该导光层21上具有数个供导引光源往光源接收面11处方向折射的导槽211 ;至少一光源折射部22,设于该导光层21至少一侧处,以供光源折射进入太阳能模块1 与导光模块2之间;一设于导光层21背离导槽211侧处的反射层23。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剖视图及光源折射的运作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光源3照射到导光模块2的光源折射部22时,经由其光源折射部22的折射功能,以将光源3折射导引至导光层21内,并且藉由反射层23将光源往光源接收面11反射,同时经导槽211的导引,将反射的光源3导引至光源接收面11,使光源3 得以集中反射于光源接收面11上,另外,因光源折射部22的单向角度设计,使光源3不易由导光模块2的另一端散射出。如附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包括有至少一太阳能模块la,该太阳能模块Ia于一面设有光源接收面11a,而于其光源接收面 1 Ia侧处设有至少一导光模块2a,该导光模块加包括有一导光层21a,该导光层21a上具有数个供导引光源往光源接收面Ila处方向折射的导槽211a,而于该导光层21a至少一侧处设有至少一光源折射部22a,且导光层21a背离导槽211a侧处设有一反射层23a,该反射层 23a 一侧处进一步设有第二太阳能模块4a,该第二太阳能模块如于背离反射层23a侧处具有第二光源接收面41a,藉此,当光源照射时,其光源得以直接照射于第二太阳能模块如上的第二光源接收面41a,或是可照射于光源折射部2 上,并予以反射至导光层21a内再由反射层23a将光源往光源接收面Ila方向反射,且通过导槽211a引导至太阳能模块Ia上的光源接收面Ila处,因此通过上述的堆栈组构,使其产生更高的发电效率以及更小的面积的实用进步性。如附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包括有至少一太阳能模块lb,该太阳能模块Ib于一面设有光源接收面lib,而于其光源接收面 lib侧处设有至少一导光模块2b,该导光模块2b包括有一导光层21b,该导光层21b上具有数个供导引光源往光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堆栈导光模块,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至少一太阳能模块,于一面设有光源接收面;至少一导光模块,设于太阳能模块相对应光源接收面侧处,该导光模块包括有:一导光层,该导光层上具有数个供导引光源往光源接收面处方向折射的导槽;至少一光源折射部,设于该导光层至少一侧处,供光源折射进入太阳能模块与导光模块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胜军
申请(专利权)人:林胜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