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木章专利>正文

拐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0672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拐杖,其握柄包括主体及成对的弹性元件、凸销、钩条、限位元件;该主体两端设有套孔及横槽,管状主体穿套于套孔内,各横槽内装置有弹性元件、凸销,并在套孔处设有与横槽贯通的长型孔槽;该钩条两端设有钩部,一端的钩部卡扣于凸销;限位元件滑套于主体外侧,并设有供钩条另一端的钩部卡扣的凹孔。该握柄结构精简,只要拉动、放开各限位元件,即可快速进行调整达到合适的位置。(*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拐杖,尤指一种握柄可快速进行调整、再次将握柄锁定于二管状主体之间,即省力又方便的拐杖。
技术介绍
参见图1所示,目前习知拐杖具有一对上段呈双股扩张状的管状主体11,该对管状主体11上端固设有软质扶肩12,下端合并衔接一脚套13;各管状主体11上段分别设有相对应的数孔洞14,握柄16两端的螺接部17分别由螺固元件15,穿过相对应的孔洞14,锁固于二管状主体11之间,故使用者可依所需调整握柄16的实际高度。然而,习知拐杖的握柄16,采用螺接方式固定于二管状主体11之间,故使用一段时间后,难免在使用者的体重或振动的作用下,导致握柄16与其结合部位产生松动现象,甚至使螺固元件15松脱,造成握柄16与二管状主体11相互分离,直接威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加之习知拐杖1欲要调整握柄16的使用高度时,必须先将二管状主体11上的螺固元件15逐一拆下来,然后,再仔细以目视方式,将握柄16两端的螺接部17对准二管状主体11的相应孔洞14,且必须一手握住握柄16不放,另一手将螺固元件15逐一穿过二管状主体11的相应孔洞14,螺合于握柄16两端的螺接部17中锁固,方能再次将握柄16固定于二管状主体11之间,如果高度不合适,还必须按上述程序重新再进行调整,直至高度合适为止,因此,握柄16的拆组、位置的调整都极为不便及耗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握柄的结构精简,拆装简便快捷,只要拉动、放开各限位元件,即可快速进行调整、再次将握柄锁定于二管状主体合适的位置之间,即省力又方便的拐杖。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拐杖,主要包括二管状主体,其上端固有软质扶肩,下端并接一脚套;管状主体上设有相对应的数限位孔;一握柄两端分别插卡于二管状主体的限位孔内;其特征在于该握柄,包括一主体及成对设置的弹性元件、凸销、钩条、限位元件;该主体两端设有套孔及横槽,管状主体穿套于相应的套孔内,横槽内依序装置有弹性元件、凸销,并在套孔处设有与横槽贯通的长型孔槽;该钩条两端分别设有钩部,其一端的钩部自横槽长型孔槽穿入,并卡扣于凸销;该弹性元件顶撑于凸销与横槽之间,该限位元件滑套于主体外侧,并设有供钩条另一端的钩部卡扣的凹孔。其中所述主体两端分别设有供钩条限位滑移的轨道。所述凸销相对管状主体的端部设有顶柱,该顶柱恰可嵌卡于管状主体的限位孔中。所述主体外圆周上设有凹凸相间的防滑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握柄的结构精简,拆装简便快捷,只要拉动、放开各限位元件,即可快速进行调整、再次将握柄锁定于二管状主体合适的位置之间,达到省力又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拐杖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握柄处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握柄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握柄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握柄组装于拐杖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结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参见图2所示,一种拐杖,大致与习知拐杖相同,主要包括上部呈扩张状的二管状主体11,二管状主体11上端固设有软质扶肩12,下端合并衔接一脚套13;各管状主体11上段分别设有相对应的数限位孔111,一握柄2两端分别插卡于二管状主体11的相应限位孔111中,并卡固于二管状主体11上段之间。参见图3所示,本技术的主要技术特征在于该握柄2包括一主体21及成对设置的弹性元件22、凸销23、钩条24、限位元件25;其中该主体21两端设有套孔211,套孔211供管状主体11穿套,该主体21两端对应套孔211处分别设有一相互贯通的横槽212,横槽212内依序装有弹性元件22、凸销23,并在横槽212的内、外壁上分别设有长型孔槽213及轨道214;该钩条24限位滑移于相应的轨道214内,另外,该主体21外圆周上设有凹凸相间的防滑部215,以防手部握持时打滑。各弹性元件22容置于主体21的横槽212内;再将一凸销23插置于相应横槽212中,各凸销23上环设有凹部231,相对于管状主体11的端部设有一顶柱232,顶柱232可随凸销23的位移,嵌卡或脱离管状主体11的相应限位孔111。各钩条24容置于主体21的轨道214内,钩条24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凸销23、限位元件25相对应的钩部241。各限位元件25滑套于主体21外侧,各限位元件25对应位于主体21长型孔槽213内的钩条24的钩部241处设有相应的凹孔251。参见图4、5所示,当握柄2与拐杖1的二管状主体11组装时,先将握柄2的各构件组合为一体,即将各弹性元件22、凸销23依序插置于主体21两端相应的横槽212中,再将各钩条24分别插扣于相应的轨道214内,使其一端的钩部241卡扣于凸销23的凹部231内,再将各限位元件25分别滑套于主体21外侧,然后将钩条24另一端的钩部241卡扣于限位元件25的凹孔251中定位。当欲将握柄2组装于二管状主体11上时,先将限位元件25往外扳拉,使二对应凸销23同时收缩至相应横槽212内(如图5所示),此时,将二管状主体11套置于主体21两端的套孔211内,使各凸销23端部的顶柱232对准二管状主体11上的限位孔111,放开各限位元件25,在各弹性元件22的作用下,各限位元件25、凸销23复位,各凸销23端部的顶柱232恰可分别嵌插于二管状主体11的限位孔111内锁固。当欲调整握柄的高低位置时,只需将限位元件25往外拉,限位元件25通过相应钩条24拉动凸销23同时向相应横槽212内收缩,当凸销23端部的顶柱232分别脱离二管状主体11的限位孔111时,即可上下移动握柄2,移动至合适位置后,使各凸销23的顶柱232分别对准二管状主体11的限位孔111,放开各限位元件25,各凸销23端部的顶柱232即可分别嵌插于二管状主体11的相应限位孔111内锁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举凡熟悉此项技艺者,运用本技术的原则及技术特征,所作的各种变更及装饰,皆应涵盖于本权利要求书所保护的范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拐杖,主要包括:二管状主体,其上端固有软质扶肩,下端并接一脚套;管状主体上设有相对应的数限位孔;一握柄两端分别插卡于二管状主体的限位孔内;其特征在于:    该握柄,包括一主体及成对设置的弹性元件、凸销、钩条、限位元件;该主体两端设有套孔及横槽,管状主体穿套于相应的套孔内,横槽内依序装置有弹性元件、凸销,并在套孔处设有与横槽贯通的长型孔槽;该钩条两端分别设有钩部,其一端的钩部自横槽长型孔槽穿入,并卡扣于凸销;该弹性元件顶撑于凸销与横槽之间,该限位元件滑套于主体外侧,并设有供钩条另一端的钩部卡扣的凹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拐杖,主要包括二管状主体,其上端固有软质扶肩,下端并接一脚套;管状主体上设有相对应的数限位孔;一握柄两端分别插卡于二管状主体的限位孔内;其特征在于该握柄,包括一主体及成对设置的弹性元件、凸销、钩条、限位元件;该主体两端设有套孔及横槽,管状主体穿套于相应的套孔内,横槽内依序装置有弹性元件、凸销,并在套孔处设有与横槽贯通的长型孔槽;该钩条两端分别设有钩部,其一端的钩部自横槽长型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木章
申请(专利权)人:蔡木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