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国生专利>正文

痛风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04766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痛风丸,其处方为:制川乌10-20份,制草乌10-20份,红花10-20份,石菖蒲10-20份,黑大豆10-20份,川麻椒10-20份,伸筋草10-20份,羌活8-12份,独活8-12,桂枝8-12份、白芍8-12份,肉桂8-12份,灸甘草8-12份;所述的份均指重量份。本处方除上述主要组分外,还有辅助组分槐花蜜。通过服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既能温经通阳,发汗解肌,表气和,温煦四肢,解表以散外寒,解除肢体酸痛,又能止疼兼顾打通经脉,瓦解内部寒邪,祛阴邪,稳心志,平冲降逆,使正气归位,恶气沉降、化解,恶物从汗液或二便排出。理顺五脏六腑,能从根本上治疗痛风,且治疗周期短,成本低,毒副作用小,治疗效果理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属纯中草药。
技术介绍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属于关节炎的一种。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即痛风。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还相当于中医的“痛痹”、“历节”、“脚气”等症。目前西医治疗无特效方法,且用药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成本高。其它中医药物虽能取得一定疗效,存在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通过散寒解表,平冲降逆,舒挛止疼,从根本上治疗痛风,以克服现有治疗该类疾病药品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处方为制川乌10-20份,制草乌10-20份, 红花10-20份,石菖蒲10-20份,黑大豆10-20份,川麻椒10-20份,伸筋草10_20份,羌活 8-12份,独活8-12,桂枝8-12份、白芍8_12份,肉桂8_12份,灸甘草8_12份;所述的份均指重量份。优选的处方是制川乌15份,制草乌15份,红花15份,石菖蒲15份,黑大豆15份, 川麻椒15份,伸筋草15份,羌活10份,独活10,桂枝10份、白芍10份,肉桂10份,灸甘草 10份。本专利技术方剂主要的中草药根据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分析,药性及药理作用如下制川乌性味归经热;辛、苦;归心、脾、肝、肾经;大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制草乌性味归经热;辛、苦;归心、肝、肾、脾经;大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红花性味归经温;辛;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 痛经,恶露不行,癜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石菖蒲性味归经温;辛、苦;归心、胃经。功能主治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腕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黑大豆黑豆性平、味甘;归脾、肾经;具有消肿下气、润肺燥热、活血利水、祛风除痹、补血安神、明目健脾、补肾益阴、解毒的作用;用于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痉挛、产后风疼、口噤、痈肿疮毒,可解药毒,制风热而止盗汗,乌发黑发以及延年益寿的功能。川麻椒性味归经温;辛,麻;归脾、胃、肾经。功能主治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伸筋草性味归经温;微苦、辛;归肝、脾、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羌活性味归经温;辛、苦;归膀胱、肾经。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独活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桂枝性味归经温;辛、甘;归心、肺、膀胱经。功能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于风寒感冒,腕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芍药性味归经微寒;苦、酸、甘;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肉桂性味归经大热;辛、甘;归脾、肾、心、肝经。功能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 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 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灸甘草性味归经平;甘;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槐花蜜性味归经气香,味极甜。功能主治补益健脾,润肺止咳,滑肠通便,缓中止痛,祛风湿,解毒。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本方是治疗痛风的的有效组方,当寒邪侵入人体,或久伤经络受阻,内寒外束,郁热不宣,毛窍紧闭,经络阻塞,邪气不能向外散发,久而久之侵蚀到筋骨,破坏人体的防御与排泄体系而出现痛风症状。通过服用本专利技术的药既能温经通阳,发汗解肌,表气和,温煦四肢,解表以散外寒,解除肢体酸痛,又能止疼兼顾打通经脉,瓦解内部寒邪,祛阴邪,稳心志,平冲降逆,使正气归位,恶气沉降、化解,恶物从汗液或二便排出。 理顺五脏六腑,能从根本上治疗痛风,且治疗周期短,成本低,毒副作用小,治疗效果理想。经临床应用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治愈率达91. 5%,总有效率达到97. 9%,无明显毒副作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处方实例一取制川乌10份,制草乌10份,红花10份,石菖蒲10份,黑大豆10份,川麻椒10 份,伸筋草10份,羌活8份,独活8份,桂枝8份、白苟8份,肉桂8份,灸甘草8份混合粉碎成100目颗粒,烘烤,以槐花蜜为丸,每丸重8克。服法及用法每服一丸,每日2次,发汗。处方实例二 取制川乌15份,制草乌15份,红花15份,石菖蒲15份,黑大豆15份,川麻椒15 份,伸筋草15份,羌活10份,独活10,桂枝10份、白芍10份,肉桂10份,灸甘草10份。制法及服法同实施例一。处方实例三取制川乌20份,制草乌20份,红花20份,石菖蒲20份,黑大豆20份,川麻椒20份,伸筋草20份,羌活12份,独活12,桂枝12份、白芍12份,肉桂12份,灸甘草12份,制法及服法同实施例一。以下是临床报告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专利技术人在烟台福山区人民医院应用本专利技术处方实例二治疗痛风患者75例,并与同期应用口服秋水仙碱与口服别嘌呤醇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1病例选择参照《痛风》中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制定①关节液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②用化学方法或偏光显微镜证实有尿酸盐结晶的痛风石;③具有下列临床、实验室和X线摄片征象等12项中的6项者一次以上急性关节炎发作;炎症表现在1天内达高峰;单关节炎;关节发红;第1跖趾关节肿或痛;累及第1跖趾关节的单侧发作;单侧跗骨关节受累;可疑痛风石;高尿酸血症;X线摄片关节内不对称性肿胀;X线摄片示骨皮质下囊变不伴骨糜烂;关节炎发作期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排除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下或 65岁以上,对药物过敏者;合并痛风性肾病、肾功能不全者;合并心、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晚期关节炎重度畸形、丧失劳动能力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评价或安全性判断者。1. 2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10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5例,男60例,女15 例;年龄(39. 5士 15. 27)岁;病程(4. 6士 1.1)年;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士 14. 8)岁;病程0.5士0.9)年。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 0. 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1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口服秋水仙碱(0.5mg/片),首次服用2片,然后每池服用1片,直至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或症状缓解时,即停用。一般为4_8mg,症状缓解后改为每天1片,共服用1周。口服别嘌呤醇,每次O.lg,每天3次。疗程4周。2. 2治疗组采用口服本专利技术药痛风丸每天2颗,分早、晚温服。疗程4周。2. 3观察项目①临床疗效;②治疗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处方为:制川乌10-20份,制草乌10-20份,红花10-20份,石菖蒲10-20份,黑大豆10-20份,川麻椒10-20份,伸筋草10-20份,羌活8-12份,独活8-12,桂枝8-12份、白芍8-12份,肉桂8-12份,灸甘草8-12份;所述的份均指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生
申请(专利权)人:周国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