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樊彬儒专利>正文

梃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9608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梃针,包括有针柄(1)和针芯(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芯(2)的一端固定在针柄(1)内,针芯(2)的另一端设有带隆起部(3)的园锥形针尖(4)。(*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针具,尤其是一种取代现有的浮刺针技术的梃针
技术介绍
现有针灸用的浮刺针头为斜坡形,针体材质软、针细,在浮刺过程中难以操作,不易掌握,即使医生严格操作,在很多特殊部位也难免误入其它皮肌层。在治疗薄皮肤患者时感觉操控容易些,可是对皮肤厚实肌肉结实的患者,就不容易操作,有针要折断的感觉,同时影响疗效。另外针体多为一次性工具,造成自然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巧妙,方便掌握,具有足够钢性能快速进入人体的梃针,它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有针柄和针芯,所述的针芯的一端固定在针柄内,针芯的另一端设有带隆起部的园锥形针尖。所述的针芯上设有保护套管。所述的针柄为圆柱形。所述的针芯长度为20mm-45mm,针芯的直径为0.2mm-0.8mm。所述的保护套管的长度为20mm-50mm。所述的针柄的长8mm-15mm,直径2mm-5mm。所述的针芯前端的隆起部的直径为0.3mm-0.7mm。所述的针柄为扁长方形。所述的针柄的长8mm-15mm,宽2mm-5mm,厚0.5mm-0.8mm。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巧妙,方便掌握;可根据需要一次使用或反复使用;针芯由不锈钢制成具有足够的钢性,并且能快速进入人体。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次性梃针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再使用型梃针结构示意图。图中1.针柄;2.针芯;3.隆起部;4.针尖;5.保护套管。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有针柄1和针芯2,针芯2的一端固定在针柄1内,针芯2的另一端设有带隆起部3的园锥形针尖4,此种设计以便浮刺入皮后不误入其它皮肌层,更具有操作的随意性,好掌握,针尖设计成圆锥形,更有利于治疗操作时分层。根据需要可在针芯2上设置保护套管5,以保护针芯2不与其它物品碰撞产生磨损,同时也有利于使针芯2处于无菌状态。针芯2由不锈钢制成,这样可使梃针具有足够的钢性,以便能在使用时快速进入人体。根据不同的需要和人群,梃针可分为一次性和再使用型两种,一次性的设有保护套管5;再使用型梃针不需要保护套管5及其它包装,只在消毒后存放在器皿内备用。另外一次性和再使用型梃针又都分为大、中、小三种型号。其中大号保护套管5长45mm、中号保护套管5长35mm、小号保护套管5长25mm;因针柄1为统一型号,故保护套管5不分粗细,其设计直径都为0.6mm。大号针芯2长42mm、中号针芯2长32mm、小号针芯2长22mm。大号针芯2直径0.6mm、中号针芯2直径0.4mm、小号针芯2直径0.3mm或0.4mm。针芯2前端的隆起部3呈仿锤形,其中一次性梃针大号针芯2前端的隆起部3的直径0.65mm、中号针芯2前端的隆起部3的直径0.55mm、小号针芯2前端的隆起部3的直径0.45mm;再使用型梃针大号针芯2前端的隆起部3的直径0.65mm、中号针芯2前端的隆起部3的直径0.45mm、小号针芯2前端的隆起部3的直径0.35mm。针柄1根据需要可制造成圆柱形或扁长方形,针柄1为不锈钢材质,其上制作有均匀的条纹,以便握持操作,不滑动,同时减轻手指的握力。针柄1为圆柱形时,其长10mm、直径3mm;针柄1为扁长方形时,其长为10mm、宽为4mm、厚为0.7mm。针芯2前端的隆起部3呈仿锤形,它的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进针难、远、慢的难题,缩短了操作及治疗时间,提高了疗效。皮肤薄患者用一次性梃针为好,厚皮肤患者用钢制针柄梃针为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梃针,包括有针柄(1)和针芯(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芯(2)的一端固定在针柄(1)内,针芯(2)的另一端设有带隆起部(3)的园锥形针尖(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梃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芯(2)上设有保护套管(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梃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柄(1)为圆柱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梃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芯(2)长度为20mm-45mm,针芯(2)的直径为0.2mm-0.8mm。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梃针,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彬儒
申请(专利权)人:樊彬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