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按摩轮棒。现于市面上的按摩机均是体积较为庞大者,且需要电力的起动运作,虽相当实用,对消除疲劳及增进血液循环也有作用,然而此种按摩机仅适用于室内有电源来源的场所中操作使用,并不适合外出随身使用。再者,换成使用毋需用电之小型手持按摩器,虽无须用电且可适用于各地点,但却只能定点放施压刺激,而无法做滚行全身各部位之按摩。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能定点施压刺激且能滚行按摩全身的按摩轮棒。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该产品由按摩杆、按摩棒体及按摩轮所组合而成,按摩杆之前后两端各有一按摩凸点,且于杆身部分设有一手持凸点;按摩棒体为一中空管体,其内部之中央部分为一置物孔,此置物孔放置按摩杆,按摩棒体前端设有两隔板,该隔板前缘为圆弧造形,且于两隔板之相对位置设有铆钉孔,再者按摩棒体中央设有手持凸点,后端设有按摩凸尖,其为一凸出于按摩棒体外之圆尖形体,按摩棒体尾部设有一帽盖,且棒体尾部端面上设有一与置物孔口相连的凹孔;按摩轮为一周缘凸设有按摩凸粒、中央设有一铆钉孔之轮体,它有3~5个,按摩轮利用铆钉轴设在按摩棒体之隔板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附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摩轮棒,它是由按摩杆(1)、按摩棒体(2)及按摩轮(3)所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A.按摩杆(1)之前后两端各有一按摩凸点(4)、(5),且于杆身部分设有一手持凸点(6);B.按摩棒体(2)为一中空管体,其内部之中央部分为一置物孔(7),此置物孔(7)放置按摩杆(1),按摩棒体(2)前端设有两隔板(8),该隔板(8)前缘为圆弧造形,且于两隔板(8)之相对位置设有铆钉孔(9),再者按摩棒体(2)中央设有手持凸点(...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