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振全专利>正文

全自动间歇式多功能牵引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5898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进行牵引治疗的医疗设备。该多功能牵引床的床铺面是由上、下床铺面通过活动铰链铰接而成。同时分别在上、下床铺面的下面设置有升降机构和牵引机构。另外还配有一套电器控制装置。该多功能牵引床操作简单、使用舒适、方便病员、疗效显著、自动化程度高,可进行多种不同方式的牵引治疗。它既减轻了病员的治疗痛苦,又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牵引医疗设备。它可对人体的腰、颈、腿、肩等部位进行多种不同的牵引治疗。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使用的牵引床都是靠人工来操作牵引的,它使医务人员劳动强度大,且牵引效果也完全由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来决定。因此同样的病症,用同样的设备来治疗,就会带来不同的治疗效果。另外成都东方机械厂生产了一种电动牵引床。虽然它能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可是它只能作水平的连续牵引,不能作间歇式的间断牵引,病员一旦使用它,就一直让自己的牵引部位始终处于牵引状态。这不仅使病员在医疗过程中有痛苦感觉,而且疗效也不太理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用舒适,方便病员、疗效显著,既可进行连续牵引,又能进行间歇牵引的全自动间歇式多功能牵引床。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的该多功能牵引床是在由床身和牵引架构成的普通牵引床的基础上,首先将床铺面分为上床铺面和下床铺面两节,并且用活动铰链将它们连接在一起;该多功能牵引床其次是在下床铺面的下面,设置有由电动机、减速器、连轴器、前、后轴承座、丝杆、螺母和移动连接板组成的牵引机构。其中连轴器将减速器的输出轴与丝杆连接在一起,丝杆被前、后轴承座固定支承着。螺母是啮合在丝杆上。移动连接板是固定在螺母上。牵引架又与移动连接板固接在一起。另外在移动连接板上还固定安装有行程开关挡块,同时在床身的一侧面上安装有与之相对应的可作移动调整的行程开关;该多功能牵引床其三是在上床铺面的下面设置有由电动机、减速器、连轴器、轴承座、丝杆、套筒螺母和支承板组成的升降机构。其中连轴器将减速器的输出轴与丝杆连接在一起。丝杆是由轴承座固定支承着。套筒螺母是啮合在丝杆上。在套筒螺母的上端通过固定锸销连接着支承板。支承板的上端又与上床铺面的下面固定在一起。另外在套筒螺母的外圆上固定有行程开关挡块。同时在位于上床铺面下面的一个固定板上,安装有与该行程开关挡块相对应的上、下行程开关;该多功能牵引床另外还配有一套电器控制装置。本技术还可以在牵引机构中的丝杆上,位于螺母与前轴承座之间套有一盘水平缓冲弹簧。同时在升降机构中的丝杆上,位于套筒螺母与轴承座之间也套有一盘升降缓冲弹簧。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外形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牵引机构的结构图。图4是升降机构的结构图。本技术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该间歇式多功能牵引床是由床身(2)、床铺面(5)、电器控制装置(1)、牵引架(8)、牵引机构(7)和升降机构(9)组成。其中床铺面(5)是由上床铺面(3)与下床铺面(6),通过活动铰链(4)铰接而成;牵引机构(7)是设置在下床铺面(6)的下面。它是将电动机(7—1)的输出轴与减速器(7—2)的输入轴相连接。减速器(7—2)的输出轴又通过连轴器(7—3)与丝杆(7—8)连接在一起。丝杆(7—8)是固定支承在前、后轴承座(7—4、7—7)上。螺母(7—9)是啮合在丝杆(7—8)上,同时在丝杆(7—8)上还套有一盘水平缓冲弹簧(7—10),使它位于螺母(7—9)与前轴承座(7—4)之间。在螺母(7—9)上,有与之固定在一起的移动连接板(7—5)。移动连接板(7—5)又与牵引架(8)连接在一起。另外在螺母(7—9)上固定有行程开关挡块(7—6),并在床身(2)其中的一侧面安装有与之相对应的可调整移动的行程开关(7—11);升降机构(9)是设置在上床铺面(3)的下面。它是将电动机(9—1)的输出轴与减速器(9—2)的输入轴相连接,减速器(9—2)的输出轴又通过连轴器(9—3)与丝杆(9—6)连接在一起。丝杆(9—6)是用轴承座(9—4)固定支承。套筒螺母(9—7)是啮合在丝杆(9—6)上。同样在丝杆(9—6)上还套有一盘升降缓冲弹簧(9—5),使它位于套筒螺母(9—7)与轴承府(9—4)之间。在套筒螺母(9—7)的上端通过固定插销(9—8),连接着与上床铺面(3)的下面固定在一起的支承板(9—9)。另外还在套筒螺母(9—7)的外圆上安装固定有行程开关挡块(9—10),与该行程开关(9—10)相对应的上、下行程开关(9—11、9—12)固定在位于上床铺面(3)下面的固定板(9—13)上。该多功能牵引床是这样工作的病员将牵引带的一端固定在牵引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自己被牵引的部位,同时根据所牵引力的大小调整好可调式行程开关的位置。然后由病员自己按动起动电钮。这样电动机开始启动,并通过减速器带动丝杆原地运转,于是螺母向后运动,通过移动连接板带动牵引架沿着水平方向作水平牵引移动。当移动连接板上的行程挡块碰到行程开关后,行程开关发出信号使电机停止运转。这时病员的被牵引部位就一直处于最大的连续牵引状态。牵引完毕后,病员只需自己按动返回按钮,则电机反转,带动螺母向后返回,使牵引架退回,解除牵引状态。如病员开始按动的是自动按钮,当移动连接板上的行程开关挡块碰到可调式行程开关后,一方面电机就立即停止运转,牵引架处于最大静止牵引的状态。另一方面经延时继电器延时一段规定的时间后,它又启动电机反向运转,带动移动连接板向回移动,直到移动连接板上的挡块碰到后面的行程开关后,电机又停止反向运转,同时移动连接板也停止下来,于是病员就解除牵引处于休息状态。经过一定的规定时间后,又在延时继电器的作用下,电机又自动正向启动,带动牵引架作第二次牵引。这样如此不断地循环进行,来到达自动间歇式牵引的目的。升降机构同样也是在它的电机正向运转带动下,使丝杆原地转动,从而套筒螺母向上运动,使得上床铺面向上转动。当套筒螺母上的挡块碰到上行程开关后,电机停止运转,于是上床铺面就与下床铺面构成一定的角度,这样可使病员进行角度牵引。当角度牵引完成后,按动下降按钮,电机就反向运转,随之丝杆也反转,带动套筒螺母向下运动,上床铺面也向下转动。当套筒螺母上的挡块碰到下行程开关后,电机就停止运转,上床铺面也被放平下来,与下床铺面成一平面。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该全自动间歇式多功能牵引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舒适、工作可靠、自动化程度高,能根据不同的牵引部位和病情的轻重,进行疗效显著的、多种不同方式的牵引治疗。它既减轻了病员的治疗痛苦,又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是一种更新换代的新型医疗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床身(2)、牵引架(8)和电气控制装置(1)构成的全自动间歇式多功能牵引床,其特征是床铺面(5)分为上床铺面(3)和下床铺面(6)两节,并用活动铰链(4)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其次是在下床铺面(6)的下面,设置有由电动机(7-1)、减速器(7-2)、连轴器(7-3)、前后、轴承座(7-4、7-7)、丝杆(7-8)、螺母(7-9)和移动连接板(7-5)组成的牵引机构(7),其中还在移动连接板(7-5)上固定安装有行程开关挡块(7-6),同时在床身(2)的一侧面上安装有与之相对应的可作移动调整的行程开关(7-11);其三是在上床铺面(3)的下面设置有由电动机(9-1)、减速器(9-2)、连轴器(9-3)、轴承座(9-4)、丝杆(9-6)、套筒螺母(9-7)、固定插销(9-8)和支承板(9-9)组成的升降机构(9),其中还在套筒螺母(9-7)的外圆上固定有行程开关挡块(9-10),同时在位于上床铺面(3)下面的固定板(9-13)上,安装有与该行程开关挡块(9-10)相对应的上、下行程开关(9-11、9-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床身(2)、牵引架(8)和电气控制装置(1)构成的全自动间歇式多功能牵引床,其特征是床铺面(5)分为上床铺面(3)和下床铺面(6)两节,并用活动铰链(4)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其次是在下床铺面(6)的下面,设置有由电动机(7—1)、减速器(7—2)、连轴器(7—3)、前后、轴承座(7—4、7—7)、丝杆(7—8)、螺母(7—9)和移动连接板(7—5)组成的牵引机构(7),其中还在移动连接板(7—5)上固定安装有行程开关挡块(7—6),同时在床身(2)的一侧面上安装有与之相对应的可作移动调整的行程开关(7—11);其三是在上床铺面(3)的下面设置有由电动机(9—1)、减速器(9—2)、连轴器(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振全
申请(专利权)人:彭振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