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浆缠绕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制动软管大多采用在橡胶内管和橡胶外管之间增加加强层以提高软管的强度, 目前采用的加强层都是将纱线经过编织而成,这种编织层由于编织线过密,导致橡胶内管与 橡胶外管之间被阻隔,没有结合面,软管的整体强度较差。另外编织层通常需要内编织层和 外编织层,而这两层编织层只能分别编织,不能连续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在软管的橡胶内管和橡胶外管之间增 加夹浆缠绕层以使软管的整体强度提高的夹浆缠绕装置。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夹浆缠绕装置,包括缠绕机架、夹浆装置、缠 绕装置以及控制装置;夹浆装置包括供浆桶和盛浆槽;缠绕装置包括胶管进入装置、第一组 缠绕线筒、第二组缠绕线筒以及胶管输出装置;控制装置包括电机、变速机以及皮带;所述 胶管进入装置包括第一支承口型构件、第一转筒、第一承载板以及第一分线盘;所述第一支 承口型构件由第一锁紧块固定在第一缠绕机架上,第一支承口型构件的内孔呈圆台形,且设 有管状物进口端和出口端;第一分线盘在第一支承口型构件的出口端处与第一支承口型构件 固定连接;第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浆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缠绕机架(20)、夹浆装置(1)、缠绕装置(2)以及控制装置(3);夹浆装置(1)包括供浆桶(11)和盛浆槽(12);缠绕装置(2)包括胶管进入装置(21)、第一组缠绕线筒(22)、第二组缠绕线筒(23)以及胶管输出装置(24);控制装置(3)包括电机(31)、变速机(32)以及皮带(33-1、33-2); 所述胶管进入装置(21)包括第一支承口型构件(21-1)、第一转筒(21-2)、第一承载板(21-3)以及第一分线盘(21-4); 所述第一支承口型构件(21-1)由第一锁紧块(20-1)固定在第一缠绕机架(20)上,第一支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浆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缠绕机架(20)、夹浆装置(1)、缠绕装置(2)以及控制装置(3);夹浆装置(1)包括供浆桶(11)和盛浆槽(12);缠绕装置(2)包括胶管进入装置(21)、第一组缠绕线筒(22)、第二组缠绕线筒(23)以及胶管输出装置(24);控制装置(3)包括电机(31)、变速机(32)以及皮带(33-1、33-2);所述胶管进入装置(21)包括第一支承口型构件(21-1)、第一转筒(21-2)、第一承载板(21-3)以及第一分线盘(21-4);所述第一支承口型构件(21-1)由第一锁紧块(20-1)固定在第一缠绕机架(20)上,第一支承口型构件(21-1)的内孔呈圆台形,且设有管状物进口端和出口端;第一分线盘(21-4)在第一支承口型构件(21-1)的出口端处与第一支承口型构件(21-1)固定连接;第一转筒(21-2)通过轴承与第一支承口型构件(2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筒(21-2)上固定有第一皮带轮(34-1);第一支承口型构件(21-1)、第一转筒(21-2)和第一分线盘(21-4)的轴线均相同;所述第一承载板(21-3)与第一转筒(21-2)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组缠绕线筒(22)有24个缠绕线筒,各缠绕线筒固定在第一承载板(21-3)上;第一组缠绕线筒(22)的每个缠绕线筒的筒芯上还固定有一个涨力器(22-1);所述胶管输出装置(24)包括第二支承口型构件(24-1)、第二转筒(24-2)、第二承载板(24-3)以及第二分线盘(24-4);所述第二支承口型(24-1)由第二锁紧块(20-1)固定在缠绕机架(20)上,第二支承口型构件(24-1)的内孔呈圆柱形,且设有管状物进口端和出口端;第二分线盘(24-4)在第二支承口型构件(24-1)的出口端处与第二支承口型构件(24-1)固定连接;第二转筒(24-2)通过轴承与第二支承口型构件(24-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筒(24-2)上固定有第二皮带轮(34-2);第二支承口型构件(24-1)、第二转筒(24-2)和第二分线盘(24-4)的轴线均相同;所述第二承载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浩渊,蒋志红,谢颂章,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东海橡胶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