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聪章专利>正文

皮肤磨砂机的磨肤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5452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皮肤磨砂机的磨肤棒,包括一棒形本体、一喷砂头及一触肤盖;其特征在于:棒形本体内部设有分离式引砂管,棒形本体上端以螺丝锁设一不锈钢喷砂头,该喷砂头形成一侧较高另侧较低的L形柱体,其高平面上设有回砂通路,低平面上则设有进砂通路,进砂通路内并设有耐磨耗且孔径较小的砂管,以及,有数个气密封圈的设置;藉此,当细砂经砂管导出喷向触肤盖的触肤缺口后,可通过较高位置的回砂通路迅速回收,构成导砂磨肤效率更高,且得随时更新拆换引砂管的改良结构。(*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皮肤磨砂机的磨肤棒,特别是指一种于棒形本体内部所设的引砂管为分离可拆换式,能确保内部管路的流畅,进而提升导砂磨肤效率的磨肤棒。
技术介绍
皮肤磨砂机是一种利用微细的磨砂颗粒,去除皮肤表面的老旧细胞、斑点、污物,以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的进行,藉以自然美化肌肤的美容器材;因其采自然去除皮肤污物的方法,无需使用化学药剂,故无副作用的产生,为一效果良好的美容器材。坊间的皮肤磨砂机应用已有一段时间,因其疗程简单、无不良副作用,故虽经长久的时间演进,其结构仍无改变。唯如此并非皮肤磨砂机己称完美无缺,尤其在于磨砂棒部分,如图1所示,该习用磨砂棒1包括有一磨砂导入管11与磨砂流出管12,该磨砂导入管11与磨砂流出管12之间以一折弯部13连接,该磨砂导入管11前端的折弯部13壁面上则开设有一磨砂喷口14,并以一支持部15强化磨砂棒1的整体结构,使该磨砂导入管11连接到一磨砂进砂管21,而磨砂流出管12则连接到一磨砂回收管22上。该磨砂进砂管21用来导引磨砂进入该磨砂棒1中,并经由该磨砂喷口14将磨砂喷洒在皮肤上,最后将用过的磨砂与清除的污物经由磨砂流出管12及磨砂回收管22回收集中。该前述习用磨砂棒1虽能得到一定功效,但其仍有部分缺点1.该磨砂棒经由两个管子形成单一通路的结果,当其喷嘴缺口因长期使用受到砂流冲击破损,或是内部积垢时,无法更换,只能整个换新,造成浪费。2.该磨砂棒为长管条形体,不符合人体的手握习惯,进而影响握持的准确性,操作不方便。为了改善该等缺点,专利技术人曾提出89203393号“皮肤磨砂机的磨砂喷头改良结构”专利及第89208005号“皮肤磨砂机的改良型磨砂喷头”专利专利技术人仍持续进行研究改进,并从实际生产及使用上发现到先前专利仍存在部分缺点1.于喷头内装设隔板、陶瓷喷管,有不易固定的潜在问题,往往因为组装不慎而影响使用品质。2.将陶瓷喷管装设在易拆换的喷头上面,长期使用后,也容易因为固定不确实而影响到陶瓷喷管的寿命,使得生产成本相对增加。3.因为陶瓷喷管的固定不确实,移位而影响到喷砂角度,造成磨肤无法确实。4.喷头内部的通路,在长期受到细砂快速流动冲击下,对通路内壁造成磨损,影响到细砂流动磨肤的顺畅。或者,因导管为长条弯折形状,有不易固定及易阻碍,影响细砂的流通。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习见磨砂喷头仍存在着上述各项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确实,砂管更换方便以及细砂回收循环更加快速顺畅的皮肤磨砂机的磨肤棒。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皮肤磨砂机的磨肤棒,包括棒形本体、喷砂头及触肤盖;其中,棒形本体内部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其下端设管路接头,上端则连接喷砂头;该喷砂头也具有相对应的回砂通路与进砂通路,其外部并套设具有磨肤孔的触肤盖;该喷砂头,具有一侧较高而另侧较低的L形柱体,回砂通路设于高平面上,而进砂通路设于低平面上,且进砂通路内部埋设有耐磨耗且孔径较小的砂管。上述皮肤磨砂机的磨肤棒,所述棒形本体内部的通孔内设有分离式引砂管。上述皮肤磨砂机的磨肤棒,所述引砂管装设至棒形本体上局部凸出,喷砂头的通路设凹槽部配设,喷砂头套设至棒形本体定位。上述皮肤磨砂机的磨肤棒,所述棒形本体上端局部设有定位导梢,触肤盖以相对的套合缺口定位套合,磨肤孔与砂管喷出位置定位。上述皮肤磨砂机的磨肤棒,所述的棒形本体与喷砂头通过螺丝锁固组合。上述皮肤磨砂机的磨肤棒,所述的棒形本体与喷砂头外部设有气密封圈。上述皮肤磨砂机的磨肤棒,所述的棒形本体两侧设有直弧形槽。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棒形本体及喷砂头可以为不锈钢材质制成,且以螺丝锁紧固定,使整体结构更为精密确实;其棒形本体内部更设有分离易拆式引砂管,使砂管可随时更换,以确保砂管内壁的流畅;其棒形本体上端的喷砂头,形成有一侧较高另侧较低的L形柱体,其高平面上设有回砂通路,低平面上则设有进砂通路,使细砂回收循环更加快速顺畅;其耐磨耗且孔径较小的砂管为埋入式地设于喷砂头的进砂通路内,能确实固定,不会移位而影响到喷砂角度。至于本技术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则参照下列附图及说明即可得到完全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习见磨砂喷头的剖面示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的组合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皮肤磨砂机的磨肤棒,如图2所示,该磨肤棒2,包括一棒形本体3、一喷砂头4及一触肤盖5;该棒形本体3与喷砂头4均为不锈钢材质制成,也可为其他金属材质;请并参照图3,如图所示,该棒形本体3的外部形成数个阶段,其上端棒端头31外部设有气密封圈32,其本体两侧则形成向内凹入的直弧形槽30,以方便握取;其下端部则形成管径较大的底合,且底端设有两管路接头33、34;其内部,并形成有二上下贯通的通孔35、36及中央螺孔37,通孔35、36内各设有一引砂管61、62,该引砂管61、62为分离的可拆换式,其上端于装设固定后向上凸出(如图4所示),供喷砂头4便于套设定位;且,本体上端于棒端头外围并设有一定位导梢38;该喷砂头4,具有一侧较高而另侧较低的L形柱体,其高平面41上设有回砂通路42,低平面43上则设有进砂通路44,进砂通路44内并设有耐磨耗且孔径较小的砂管45,请参照图5所示,于回砂通路42与进砂通路44下端各形成有一孔径较大的凹槽部46、47,该凹槽部46、47与引砂管61、62外管径相同,提供喷砂头4套设至棒形本体3时,可通过凹槽部46、47与引砂管61、62上凸出端套合而快速组接,并确保引砂管61、62与回砂通路42、进砂通路44的流通;该喷砂头4外围设有气密封圈40,其中央设一孔48供一螺丝49穿设后锁入棒形本体的中央螺孔37,进而达到喷砂头4与棒形本体3紧密结合;该触肤盖5,可透光罩盖,其对应至棒形本体的定位导梢38位置处设有套合缺口51,其对应至砂管45喷孔位置则设有磨肤孔52,当其套设至棒形本体3后,可因内部与气密封圈32、40贴抵而密贴固定。本技术使用时,搭配皮肤磨砂机使用,其尾端的管路接头33、34提供连接管路至砂桶及泵,当泵作用使细砂经由管路与棒形本体后,即藉细砂经由触肤盖的磨肤孔52以切线方式磨擦皮肤,进而达到磨肤的目的。本技术的上述构成,提供使用者使用时具有如下功效1.引砂管61、62系整体埋设于棒形本体3内部,不会受到外力破坏,且长期使用后,可适时将喷砂头4与棒形本体3分离后,更换引砂管61、62,可重新确保引砂管路的流畅,可提升磨肤品质及效率。2.喷砂头为具有一侧较高而另侧较低的L形柱体,通过其回砂通路42设于较高平面,及进砂通路44设于低平面43的设计,使细砂回收更加迅速,加速喷砂循环。3.砂管45为埋入进砂通路44的设计,则提供其极为稳定确实,即可确保喷砂角度,使喷砂磨肤更为准确。4.回砂通路42与进砂通路44下端所设的凹槽部46、47,提供喷砂头4能更加方便地套设至棒形本体3定位,使整体便于组装。5.棒形本体3上端所设的定位导梢38,提供触肤盖5以相对的套合缺口51定位套合,可确保磨肤孔52与砂管45喷出位置的定位。6.棒形本体3两侧的直弧形槽30及下端部为较大管径底部,使整体更加方便握取操作。综上所述可知,本技术的此种皮肤磨砂机的磨肤棒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皮肤磨砂机的磨肤棒,包括棒形本体、喷砂头及触肤盖;其中,棒形本体内部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其下端设管路接头,上端则连接喷砂头;该喷砂头也具有相对应的回砂通路与进砂通路,其外部并套设具有磨肤孔的触肤盖;其特征在于:该喷砂头,具有一侧 较高而另侧较低的L形柱体,回砂通路设于高平面上,而进砂通路设于低平面上,且进砂通路内部埋设有耐磨耗且孔径较小的砂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肤磨砂机的磨肤棒,包括棒形本体、喷砂头及触肤盖;其中,棒形本体内部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其下端设管路接头,上端则连接喷砂头;该喷砂头也具有相对应的回砂通路与进砂通路,其外部并套设具有磨肤孔的触肤盖;其特征在于该喷砂头,具有一侧较高而另侧较低的L形柱体,回砂通路设于高平面上,而进砂通路设于低平面上,且进砂通路内部埋设有耐磨耗且孔径较小的砂管。2.如权利要求1的皮肤磨砂机的磨肤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形本体内部的通孔内设有分离式引砂管。3.如权利要求2的皮肤磨砂机的磨肤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砂管装设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聪章
申请(专利权)人:张聪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