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4639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包含:一主体;一延伸插座组,用以供应电源;及一延长电线,连接延伸插座组及主体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包括一卷线盘,用于盘绕延长电线;其中,延长电线可伸缩变化长度,使得连接其上的延伸插座组能贴附或分离出主体,以便降低对电子产品充电时需要使用额外的充电接头及其延长电线所造成的不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尤指一种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的电源供应装置,因应时代的变化及可携式电子产品对于通用串行总线插座 (USB)的广泛应用,除了具有一般的二孔或三孔插座设计外,亦加设了通用串行总线插座。 可携式电子产品的电源供应方法可利用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插接于电源供应装置上的通用串行总线插座以取得供应电源。然而,一般来说,上述的可携式电子产品皆运用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及其延长电线插接于电源供应装置上以取得供应电源,所以,使用者需携带此可携式电子产品及其配套的相对应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及其延长电线,弯腰到地面连接电源供应装置,以便充电。 并于充电完毕后,使用者又需再次弯腰到地面将可携式电子产品及其配套的相对应充电插头及延长电线收起来以利携带。如此一来,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充电连接上的种种额外动作亦造成使用者于使用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以简单的结构架构,利用伸缩延长电线及配合可分离的通用串行总线插座的使用,以便降低对可携式电子产品充电时需要使用额外的充电接头及其延长电线所造成的不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提供一种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包含一主体,具有一电源插头以连接一供应电源及至少一插孔组连接该供应电源;一延伸插座组,用于导通连接一电连接器以供应电源;及一延长电线,分别连接于延伸插座组及主体之间。其中该主体通过该延长电线输出一输出电源给该延伸插座组,且该延伸插座组通过该延长电线分离于该主体外或容置于该主体一侧。本专利技术充电装置包括至少一卷线盘,用于盘绕延长电线。其中,延长电线可伸缩变化长度,使得连接其上的延伸插座组能贴附或分离出主体。用户于应用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时,不需携带额外的电连接器及其延长电线,亦不需要作额外的动作,所以,降低电子产品充电时对用户所造成的不便。借此,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能利用伸缩延长电线的特性,在不使用延伸插座组时,缩短延长电线,并将其收纳于本体的容设部内。并且,可于需要使用延伸插座组时,使得延伸插座组分离出容设部,并依据使用需求,改变延长电线伸长的长短,以便增进使用延伸插座组充电的便利性。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于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IA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的分离时的立体示意图IB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的收纳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的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1、la、lb、Ic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10、10a、IOc 主体101 第一壳体103 第二壳体105、105,出线孔107、107a 容设部1070第一容设空间1072第二容设空间12插孔组14、14b 卷线盘141、141,、141c 延长电线16、16b、16c 延伸插座组161第三壳体163第四壳体165第一通用串行总线插座167第二通用串行总线插座18电源开关20指示灯22充电座221结合区24电源单元26电源插头3电子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A,图I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一种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1,包含一主体10、至少一延伸插座组16、至少一延长电线141、一卷线盘14、一电源单元M及一电源插头26。主体10又进一步包含一第一壳体 101、一第二壳体103、至少一出线孔105及一容设部107。延伸插座组16,包含一第三壳体161及一第四壳体163。主体10,由第一壳体101连接第二壳体103而形成,其具有一电源插头沈以连接一供应电源及至少一出线孔105。出线孔105,可让设置于主体10内的卷线盘14上的延长电线141通过。借此,延长电线141的一端连接主体10而另一端连接一延伸插座组16。延伸插座组16,由第三壳体161连接第四壳体163而形成。出线孔105即设置于邻近容设部 107的第一壳体101面上,但容设位置并不以此为限。而容设部107是设计为用来容置延伸插座组16。然而,容设部107的设置仅用作举例说明,并不以此为限。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1的主体10中亦可仅利用延长电线14来使延伸插座组16分离于主体10 —段距离(即延长电线14的长度)或贴附于主体10外。值得一提的是,卷线盘14可电气连接一电源单元对。电源单元M能对电源插头沈所连接的供应输入电源(如市电电源)进行电源转换处理,以便输出整流后的输出电源给延伸插座组16。电源单元M亦可直接电气连接延长电线141,本实施例仅用作举例说明, 并不以此为限。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1中的卷线盘14,用于盘绕延长电线 141。因此,延长电线141因应卷线盘14的收卷,而伸缩变化延长电线141的长度,使得连接延长电线141的延伸插座组16能紧贴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1或与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1分开,来调整延伸插座组16的充电范围。延长电线141的伸缩理线方式,能采取可自动伸缩式设计或是采取手动理线方式。本实施例用自动伸缩理线方式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以延伸插座组16来做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延伸插座组16亦可为现有技术中可轻易想到的任意充电接头,如,一通用串行总线插座或RJ45等。举例来说,当延伸插座组16需要在一较长的范围,来连接一电子装置充电时,可以将延长电线141伸长,使得延伸插座组16分离出容设部107,以便拓展延伸插座组16的使用范围,如图IA所示。然而,当延伸插座组16不需使用或充电所需连接范围较短时,可以将延长电线141缩短,使延伸插座组16容置于主体10中的容设部107内,如图IB所示, 并请配合参阅图1A。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设计,用户能因应不同的使用情况,改变延长电线 141长短,即调整延伸插座组16的充电范围大小,而避免因受到充电范围的局限,而需要使用者做一额外的动作(如弯腰取电或走动等行为),因此增加了使用的便利性。同时,亦避免了需随身携带额外的充电插头及其延长线的不便。请参阅图2及配合参阅图IA及图1B,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Ia的组件连接关系皆与图IA及图IB相同,除了改变容设部107a的位置设计。如图2所示,容设部107a具有一第一容设空间1070及一第二容设空间1072。分别设置第一容设空间1070于本体IOa的边缘,及设置第二容设空间1072于本体IOa的中间部份。并且借由一从临近第一容设空间1070的出线孔105通过的延长电线141连接第一通用串行总线插座165 ;借由一从临近第二容设空间1072的出线孔105’通过的延长电线141’连接第二通用串行总线插座167。本实施例中容设部107a设置位置及连接的通用串行总线插座165,167数量,仅用作举例说明,并不以此为限。并且,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I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体,具有一电源插头以连接一供应电源及至少一插孔组连接该供应电源;至少一延伸插座组;及至少一延长电线,分别连接于该延伸插座组及该主体之间;其中该主体通过该延长电线输出一输出电源给该延伸插座组,且该延伸插座组通过该延长电线分离于该主体外或容置于该主体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体,具有一电源插头以连接一供应电源及至少一插孔组连接该供应电源;至少一延伸插座组;及至少一延长电线,分别连接于该延伸插座组及该主体之间;其中该主体通过该延长电线输出一输出电源给该延伸插座组,且该延伸插座组通过该延长电线分离于该主体外或容置于该主体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体,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连接以形成该主体,并设置一出线孔于该第一壳体或该第二壳体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卷线盘,容置于该主体内,用于卷绕该延长电线,以控制该延伸插座组分离于该主体的距离。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供电的插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卷线盘,容置于该延伸插座组及该主体之间,用于卷绕该延长电线,以控制该延伸插座组分离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裕隆郭明洲
申请(专利权)人:胜德国际研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