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平专利>正文

一种小针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3949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针刀,由针刀柄、针刀体、针刀刃依次连接构成,其针刀柄为马蹄形,针刀柄的尾端设有柱形针刀尾。使用所述小针刀,针刀柄前端所设的柱形针刀尾,可使所述小针刀在患者体外留针时,在针刀尾安装艾炷加温,这样能够通过热传导,使针刀切割组织后的渗血量减少、消除病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并且消除和减轻骨骼附着处的肌痉挛,使组织粘连更有效的松解、软化,同时能够温经活络,促进创伤部位的组织修复,不仅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将针刀和银制针的治疗功能合二为一,还能够减少病人的医疗费负担;而针刀柄马蹄形的设计,使针刀柄的面积减小,减轻针刀尾的重量,避免因针刀尾重量过大造成的针身倾倒,使用十分方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针刀
技术介绍
小针刀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外科器械,传统地小针刀,由针刀柄、针刀体、针刀刃组成,针刀柄呈葫芦状,针刀尖端的平口刃可对组织粘连进行松解剥离,相关被卡压的血管神经束被松解,软组织与骨组织的平衡失调得以恢复,疼痛也随之解除。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病人在进行小针刀治疗1-3个月后复发的比例较高。其主要原因是,小针刀在治疗过程中,会对治疗局部造成新的创口,组织会出现渗血,从而产生新的组织粘连,这也是被治疗部位疼痛反复的原因。通常为了消除和减轻上述问题,还需对患者的患处进行银质针的温针灸治疗,这样就延长了治疗时间,同时也增加了病人治疗的费用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针刀,在保留小针刀原有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将针刀和银制针的治疗功能合二为一,有效解决小针刀在治疗过程中,切割组织后出现的渗血所造成的新的组织粘连问题,消除和减轻术后不良反应。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所述小针刀,由针刀柄、针刀体、针刀刃依次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刀柄的尾端是圆柱形或棱形针刀尾。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针刀柄为马蹄形。有益效果:使用本技术所述的小针刀,针刀柄前端所设的柱形针刀尾,可使小针刀在患者体外留针时,在针刀尾安装艾炷加温,这样能够通过热传导,使针刀-->切割组织后的渗血量减少、消除病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并且消除和减轻骨骼附着处的肌痉挛,使组织粘连得到更有效的松解、软化,同时能够温经活络,促进创伤部位的组织修复,不仅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将针刀和银制针的治疗功能合二为一,还能够减少病人治疗的费用负担;而针刀柄马蹄形的设计,使针刀柄的面积减小60%,有效减轻了针刀尾的重量,避免因针刀尾重量过大造成的针身倾倒问题,使用十分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小针刀,由针刀柄1、针刀体2、针刀刃3依次连接构成,针刀柄1的尾端是圆柱形或棱形针刀尾4,能够安装艾炷加温,针刀柄1为马蹄形,能够减轻了针刀尾4的重量,避免因针刀尾4重量过大所造成的针身倾倒。图1中所示小针刀的针刀尾4为圆柱形,但针刀尾4的形状也可为棱形以及其它能够与艾炷的插入所相配的形状。使用时,只需按照小针刀的原操作步骤操作,在对病人组织病变进行处理后,不立刻拔出,将所述小针刀滞留于治疗组织部位,同时将艾炷插于针刀尾上并点燃,待艾炷燃尽,触摸针刀无余温后,将针刀取出。在艾炷燃烧时应注意在针刀四周的皮肤上铺上棉条,以避免艾炷燃烧时的热辐射灼伤皮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针刀,由针刀柄、针刀体、针刀刃依次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刀柄的尾端是圆柱形或棱形针刀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针刀,由针刀柄、针刀体、针刀刃依次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刀柄的尾端是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
申请(专利权)人:李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